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构想,不在于指出中国的社会主义要另具特色而有别于科学社会主义原理指导下社会主义社会应具备的本质特征。作为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总结。作为对我国所处社会主义初级发展阶段这一客观现实的正确估计,作为在这一阶段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构想”旨在寻求一条正确的、可行的道路。所谓“特色”,主要是指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特色。即既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中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又适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发展阶段的特点。这个结论可以从三方面得出来。  相似文献   

2.
杨景明 《探索》2004,3(4):8-10
20世纪80年代 ,世界进入了一个不同于“战争与革命”的新的历史时期 ,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和基本特征。邓小平的“和平发展观”就是在时代发展、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形成的。在邓小平“和平发展观”的理论指导下 ,中国开始了以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为主要特征的渐进式转型历程。转型的稳健性、和平性造就了一个东方大国的日益崛起 ,这是一条世界近代史上大国崛起所从未走过的全新战略道路。本文主要从苏联兴衰的历史轨迹和中苏两国社会主义崛起道路的比较研究 ,分析邓小平“和平发展观”的理论精髓及其对中国社会主义和平崛起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3.
我国正探索着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人们对这条道路、这种探索有褒有贬,意见不一。“中国究竟往何处去?”这是我们议论的热点之一。有一种意见认为:“中国现在所走的道路是要恢复资本主义经济,中国的改革开放是要补上资本主义的课,是要放弃马克思主义。”对此我不敢苟同。持这种观点的人,主要是把个体户、私营企业、中外合资企业等等所有制形式的出现,看成是大逆不道的东西。认为只有实行公有制才算得上是社会主义,一切小私有制都应全部摒弃。我认为这种观点根本错误在于离开生产力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没有把生产力标准和生产关系标准统一起来。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只有和生产力水平相适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曲折前进,构成了20世纪历史画卷的主要内容。回首社会主义发展的百年历程,总结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展望21世纪社会主义的前景,对于我们科学地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主要有两个方面内容:一是要按照三个有利于的原则,继续调整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结构;一是努力寻求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党的十五大报告在所有制结构问题上,有三点创新:1.对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认识社会经济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的生产关系的总和。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生产关系的总和”解释为“占主导地位生产关系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各个方面的总和”,因此,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制度,不管哪个阶段,都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总和,而…  相似文献   

6.
曾瑞明 《求实》2005,(1):67-69
经过"第三条道路"的理论转型之后,民主社会主义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资本主义发展中还存在大量需要民主社会主义的改良方式解决的问题;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在没有探索出一条全球公认的社会主义道路之前,还需要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践方式作为补充;现实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需要吸收民主社会主义的合理成份,形成不同制度条件下走向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合作景观.因此,民主社会主义在21世纪仍然有一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曲折前进,构成了20世纪历史画卷的主要内容。回首社会主义发展的百年历程,总结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展望21世纪社会主义的前景,对于我们科学地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查韦斯“21世纪社会主义”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韦斯“21世纪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根子深深扎在物质经济的事实中”。理论上,它“更多地是从本土民族思想者和民族英雄那里得到启示”,结合几种“完全不同但有时又互相重合的思想”而形成的一个随机性和应急性强、尚需完善和系统的理论体系;实践上,它是清算新自由主义造成的各种灾难性影响、独立探索国家发展道路的结果。查韦斯“21世纪社会主义”对我们深化关于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以及社会主义复兴等认识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9.
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认为,资本主义是万恶之源,只能造成"大多数人的贫穷",而战胜贫穷的唯一途径就是走社会主义道路。因此,他提出了"21世纪社会主义"的构想并不断地付诸于实践:在经济上,大力发展集体所有制性质的合作社,对电力、电信、能源等战略性行业实行国有化;在政治上,成立委内瑞拉统一社会主义政党,实现参与式的社会主义民主;在社会方面,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在对外政策上,发展多边外交,反对美国的霸权主义。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的中国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种新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贤娇 《求实》2007,3(11):77-79
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说明社会主义的苏联模式即"斯大林模式"的局限性。20世纪90年代末期,奉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东亚模式"与"拉美模式"的失效,说明"西方模式"不具有完全的普适性。与此同时,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的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却蓬勃发展并创造经济增长奇迹。这说明中国在现代化的实践过程中已经找到了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道路,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也说明社会主义的中国模式开始逐渐走向成熟。经过近30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的中国模式,其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主义中国的民主政治模式、经济模式、文化模式和社会模式。社会主义的中国模式的主要特点或留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三点:一是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多样性;二是合理地利用资本主义;三是社会主义中国模式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11.
走工业化道路,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之路。毛泽东为实现中国工业化构想进行了艰辛的理论探索,提出了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从实际出发,继承了毛泽东的中国工业化道路思想,做出新的贡献,真正将毛泽东的有关思想落实于工业化实践中,从而把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事业推向前进。 一 毛泽东提出的“中国工业化道路”,是一条能够实现工农业生产发展,又不同于西欧、苏联、东欧新型的第三条工业化道路。他讲的主要是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从内容上来说,中国工业化道路就是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条件下,发展工业和发展农业并举,发展轻工业和发展重工业同时并举的道路。它的基本精神之核心,就是尽可能地满足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求,把发展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较能符合中国工业化的基本客观规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邓小平同志代表党中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总的指导方针。依据小平同志的论述,道路问题是这一指导方针的基本内容之一。没有适合中国国情的具体道路,就不可能建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那末,什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呢?最近,读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出版的邓小平同志的新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后,深切地感到,小平同志对这条道路的总体构想,作了深刻的论述。一九八四年六月三十日,他在同日本朋友的一次谈话中,就全面、深刻地阐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从他的论述中可以看到,这条道路的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一,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3.
周峰 《理论建设》2012,(3):15-20,26
当世界发展仍然为新自由主义的遗害而担忧时,“中国道路”却正在走出一条平衡的发展模式,虽然它也仍然有着种种的问题。但显然,这条道路绝不会是福山意义上的“终结”。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起以“以人为本”、“公平正义”、“和谐社会”、“市场经济”为根本内容的实践道路,这条缘自于邓小平的“中国式的现代化”的“中国道路”正散发出积极的世界性意义。  相似文献   

14.
1.社会主义与本国实际相结合。21世纪的社会主义将具有越来越明显的国家特色和民族形式。过去社会主义运动中出现的那种“一种模式、一条道路、一个中心、赶超阶段”的状况将被克服。各国左翼政党和理论界将依据本国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历史传统、民族特色、文化习俗以及本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创造适合本国国情的多种多样的社会主义模式。社会主义模式的多样性表现为道路的多样性、方式的多样性、体制多样性和策略的多样性。各国党在对本国发展阶段的估计上、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式方法上,由于强调从各自的实际情况出发,纠正了过去“左”的错误和估计,更是变得多种多样、更接近实际了。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提出,要"适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混合所有制经济"从"允许发展"到"大力发展",这一重要政策变化将有力地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促进包括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在内的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反复强调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的思想,科学阐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问题。在我国人民即将迈向21世纪的重要历史时刻,重温邓小平的“精神动力”论,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牢固树立起全民族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意义十分深远。 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精神动力”论的主要内容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特定的主体精神,当代中国的主体精神集中体现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三个方面。邓小平把它称之为中国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江泽民用“我们社会的主旋律”来表述,其内涵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邓小平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所有制问题是社会主义运动的基本理论问题。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继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因此,从本质上讲,包括所有制结构、所有制实现形式等改革在内的所有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报告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提供了依据,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把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作为重要研究课题。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研究“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形成较合理的收入分配结构问题;研究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问题;研究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建立和完善现代市场体系问题。  相似文献   

19.
第一阶段:1981年6月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的最后一章指出:“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已经逐步确定了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当时总结了10条内容,这10条内容可以看作是概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根”。第二阶段:从十二大到十三大召开以前,主要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若干重要思想观点,根据新的实践经验进行新的概括。这是对这个理  相似文献   

20.
在新中国由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新民主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的过程中,陈云在领导经济工作的实践中,针对社会经济生活中产生的一系列新问题,以及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与经济发展规律不相适应所产生的弊端,在所有制构成、经济运行机制、市场结构三个方面提出不少政策思想,这些思想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发展,直至从政策层面上升到对国家经济体制模式的完整构想。陈云的"主补"体制模式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重要思想结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