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鄂尔多斯蒙古族民歌的价值及现状鄂尔多斯蒙古族民歌是中华民族音乐宝库的瑰宝。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在这个多民族共同活动的文化大舞台,不同历史时期的各民族都融进了自己的声音,具有多元色彩的文化像涓涓细流,滋养着这片神奇的土地。鄂尔多斯民歌浩如烟海,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人用歌声表达丰富的情感,用歌声抒发着对生命的畅想,用歌声歌颂真、善、美、鞭挞着假、恶、丑。鄂尔多斯民歌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美学上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马丽娜 《前沿》2009,(10):193-195
原生态已成为热点方向,科尔沁民歌更受重视和社会各界关 注。我院汉族学生了解和学习蒙古民歌的知识较少,演唱中理解处理歌曲较蒙古族学生趋于弱势,因此更突出了汉族学生学习蒙古民歌的重要性。本文选择《诺恩吉亚》为例来阐述蒙古民歌。《诺恩吉亚》内容丰富、曲调清新、贴近生活,是科尔沁叙事民歌中的代表作,是一首思亲歌曲,展现了古老草原悠远历史与独特风貌。本文对《诺恩吉亚》的产生背景,思想内容,曲调结构,艺术特征等进行论述,以全面理解和演绎民歌。探索科尔沁叙事民歌的戏剧性价值,寻求民歌生存发展新方式。  相似文献   

3.
湖北荆襄古道,战略地位重要,战争频仍,文化交流频繁,古文化遗存丰厚。特别是宋末元末改朝换代之际,这里是拱卫南宋半壁河山的最重要的国防前线和元末红巾军的活动地,江南和北方的人员来往、文化交流也最为频繁,至今,这里还保留有那个时代的特色民歌。现存特色鲜明的宋元民歌有《四季调·送郎》、《金花小姐困襄阳》及延续发展到明清民国时期的《一个鸡蛋两个黄》、《有个大姐想十郎》等。文章对这些民歌曲从音乐、文学、历史等角度与宋代民歌《月子弯弯照九州》的联系和演变脉络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4.
四川彝族民歌音乐风格及传承价值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彝族民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面记录了彝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民风民俗等多样的彝族文化,在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研究四川彝族民族的音乐风格,探索其艺术价值,能更好帮助我们从四川彝族民歌中汲取养料,创作出更多的好的音乐作品。现代音乐的发展离不开民歌的滋养,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深入探索四川彝族民歌音乐风格及传承价值,以期更好激发民歌的原生态的丰富意蕴,做好民歌的传承与保护工作,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四川彝族民歌,了解我国悠久的民歌音乐文化,让四川彝族民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5.
山高水长的彩云之南,是民歌的出产地。“十个云南人,九个唱民歌”,既是对民歌里的云南的礼赞,也是爱唱民歌的云南人的小结。事实上,在美丽富饶的38万平方公里的山川,不论在滇西大峡谷上钉着的村庄,也不论在滇南深山老林,民歌如青草极具生命力,被26个民族兄弟口里含着,弦上颤着,笛孔流着,鼓锣上振着。系在大山腰的山路上,远远地,人影还望不明,歌声却清楚地飘过来。细听,是真正意义上的云南民歌。“小小荷包双丝双线飘,荷包绣给小哥戴,妹绣荷包嘛挂在郎腰”。歌声高亢悠扬,调子优美动人,是谁家青年小伙,瞧,肩上还扛…  相似文献   

6.
羌族多声部民歌是羌族艺术宝库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广泛地联系着羌族民众日常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本文以四川省阿坝州羌族多声部民歌为对象,全面讨论了该类民族艺术形式上、类型上和音乐形态特征方面的特点,由此提炼了该类民歌可以发挥的重要社会功能和作用,以便能够促使更多的社会关注落实在羌族民间音乐的发展上,为该艺术的价值体现提供更好的环境和基础。  相似文献   

7.
马山地处广西中部,红水河之滨,大明山南麓,素有“山歌之乡”的美誉,其中壮族三声部民歌堪称中国民歌一绝。壮族三声部民歌以它独特的演唱技巧和风格迥异的民族唱法,展示了独有的艺术魅力和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8.
马春香 《前沿》2013,(6):127-128
原生态民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民族文化与艺术的源泉。它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体现出了中国音乐的的悠久性、独创性及丰富性,以不可替代的音乐价值和文化价值成为世界音乐的组成部分。当前,认识和理解"原生态"在民族音乐学研究中,不容回避,且具有现实意义。抢救保护"原生态"民歌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瑶族是我国迁徙历史最长久、迁徙空间最遥远的少数民族,生态环境的复杂性与语言支系的多样化造就了瑶族民歌的独特魅力,其研究文献虽不少见,但多依据民歌内容揭示瑶族人饱经沧桑的民族文化内蕴,或从传统民歌演唱的理论角度寻找差异与共性。对此,基于声乐表演的专业知识,结合瑶族民歌的生态背景、曲谱资料与艺术特色,从形式、行为、意识三方面剖析瑶族民歌声乐表现的结构图景,指出瑶族民歌声乐表现的技巧、心理、情怀对现代声乐发展的有益影响,揭示了音乐为人服务的终极价值。  相似文献   

10.
每个民族的民歌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民歌的独特风格,它有别于诗人的创作。诗人独特风格的形成,虽然也有接受传统风格的一方面,但主要方面却是诗人自己的东西。诗人有自己的生活经历、性格、趣味、审美观、创作方法等。这种不同的生活经历、性格等,虽然也与他所处的时代、所属的民族有密切的关系,但这些毕竟是个人特有的,这些个人特有的东西是形成诗人独特风格的主要依据。民歌的创作却非一人所作,是集体加工,长时期流传下来的,它是这个民族的产物。这个民族的性格特征、审美趣味、风土  相似文献   

11.
民歌是农业社会的产物,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它具有特独而永恒的艺术魅力。在艺术多元化的实践中,它与都市流行歌曲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对形成新世纪的大众音乐具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北辛 《思想工作》2007,(11):18-19
去年12月,中国、蒙古国政府官员和专家在呼市召开蒙古族长调民歌联合保护协调指导委员会会议,宣布为期10年的中国和蒙古国蒙古族长调民歌联合保护行动启动。这标志着蒙古族长调民歌这一艺术的传承迎来了一个春天。  相似文献   

13.
民歌是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与劳动生产实践中,经过长期、广泛的口头传唱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一个民族的生产、劳动和生活情景及风土人情的再现,是集体创作的音乐作品,是表达一个民族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的一种艺术形式。白族民歌内在的韵律和自身特点,以质朴、自然、浓郁的乡土气息展现了白族人民的生活面貌,白族民歌是了解白族人民生活的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14.
陈贻琳 《前沿》2012,(15):177-179
仫佬族是广西独有的少数民族,以其民歌为代表性传统民族文化.仫佬民歌分为“随口答”“古条”和“口风”三种基本形式,每一种山歌都有其特定的内容和用途,但从根本上说,唱仫佬歌是仫佬人凝聚族群的有效途径,同时,仫佬歌也体现了仫佬民族对汉民族——中华主流民族文化的接受和认同.  相似文献   

15.
从石器时代至铜器时代,欧亚草原就与西南地区存在密切的考古学文化联系.东汉至南北朝时期,川西北高原上的胡人相当活跃.从13至14世纪,蒙古等北方游牧民族进入西南地区.从明代中期开始,移据青海的蒙古各部不断南下,进入藏彝走廊地区,尤其是和硕特蒙古在明末清初南下后,控制了相当广阔的地域,直到雍正初年罗卜藏丹津叛乱失败,再无北方游牧民族大规模进入西南民族地区活动的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6.
谈到南宁独有的民族文化,必然要说到民歌。地处西南边陲的广西素有“歌海”之誉,南宁则被称为“天下民歌眷恋的地方”。然而,很多年来,南宁曾被认为是一个缺乏文化底蕴的城市。直到1999年南宁首次举办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通过大型广场文艺晚会《大地飞歌》、’99中国(南宁)民族服饰博览会、广西民族风情展演等一系列活动,南宁民歌一炮打响,南宁,这个名字才迅速与悠扬的民歌结下了情缘,传遍了世界。从1999年至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已举办七届,年年都是展品异彩纷呈,盛况空前,成为一场难得的各国民歌艺术家的交流盛会,成为享誉中外的国内六大…  相似文献   

17.
苏晴雨 《今日民族》2013,(10):47-49
蒙古族是我国主要分布于内蒙古等北方诸省区的少数民族之一。而在远离北方、远离大草原的彩云之南,以公元1253年忽必烈率十万大军平定大理国为标志,不少蒙古族先后来到这里,并在滇池地区聚居,既茌当地留下了本民族的印记又与当地民族有了一定的融合。  相似文献   

18.
王鹏 《前沿》2013,(3):191-192
蒙古族题材水墨人物画是以中国传统水墨人物画独特的水墨韵味结合蒙古族特有的民族精神和地域特征,用内敛、含蓄的中国画特征与粗犷豪放的北方游牧民族风情形成强烈的对比,用中国画的笔墨线条,施以大量浓彩、皴擦,把人们心中对于蒙古民族人物画的那份激情渲于画幅,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表达着一个民族所独有的思维方式和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民歌是我国蒙古族民歌中一支绚丽的花朵,是蒙古族民间文学中的一支奇葩。昔日的鄂尔多斯偏远闭塞,地广人稀。有着古老的游牧经济文化的积淀,人们面对辽阔草原及周边环境,从自然景观到社会百态,触景生情发而为声,生成数以千计的歌谣,而被称为内蒙古的“歌海”。 民歌是劳动者的口头创作。它是劳动者的心声,是按“生活的本来面貌描写生活”(契河夫语),它质朴真实,少矫柔造作,如同一面历史的镜子,真实地反映  相似文献   

20.
裕固族服饰     
(一) 裕固族源自古代北方回鹘的一支,与古代蒙古族的一部分相互融合而成,现聚居于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酒泉黄泥堡乡一带,与藏、汉、蒙古等民族长期和睦相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