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从一起案例提出农村习惯法与现代制定法的适用问题,进而从社会学、控制论、法律文化等角度分析了农村习惯法存在的原因与发展的未来。最后,文章从中国法治建设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寻找法治与文化契合点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法学的重点是研究规范,而人类学关注的是文化。就制定法而言,法学方法主要贯穿于立法及对立法的释义,以及法律适用中的论证和解释。人类学注重由田野调查材料归纳理论,从这一点来讲,与应用法学的实践性特征有相同之处。人类学对文化的研究和阐释对制定法理论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理论创新应当与法治精神相契舍,以现代法治为保障,以推进法治为己任.  相似文献   

4.
吕宁  张宇坤 《理论月刊》2010,(5):100-102
后现代法学是一个当代西方较为明确发展的法学流派,其质疑理性的法律主体和法律的自治性,否认法律的普遍性﹑确定性、和中立性,批判法学的一元本质论。后现代法学用怀疑、批判、否定的眼光看待现代法治,并对其理论和实践等问题进行再审视,再反思、再建构,这对于中国法治建设具有建设性的启示意义。但是后现代法学在具有合理性的同时也存在许多缺陷,对于正处在转型时期的中国法治建设来说,沿着现代法学的道路发展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5.
和谐与法治——传统与现代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春杨 《求索》2007,(11):41-43
不同时代,人们对和谐与法治的关系有着不同的认识,在传统社会,和谐在法治之外,而现代社会的和谐应是法治之中的和谐,两种不同的视角,折射出不同的文化取向,也反映出不同的社会结构方式。  相似文献   

6.
一套真正的近代意义的统一的英国法律体系出现是在诺曼征服之后 ,诺曼实行了中央集权制 ,司法审判权统一。亨利二世的重大司法改革也进一步确立了司法审判的中央集权制 ,使司法专业化 ,普通法初具规模。衡平法是一套有别于普通法的独立的法律规范和司法体系 ,它主要作为普通法的一种补充制度而被运用。自由大宪章在英国甚至世界宪政史上位尊历史基石 ,它和早期英国议会制度有力地推动了英国法治的形成、确立和发展。法学家较早地形成与早期英国法律制度的发展不无关系 ,他们的政治哲学态度和思维方式对其后形成一个法治社会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现代英国法治的古代渊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代希腊是英国法治的精神家园。而英国的法治萌芽起始于盎格鲁·撒克逊时代。那时颁布了最早的成文法《埃塞尔伯特法》。不列颠最早的法律观念 ,行为模式和习惯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一个珍视传统、注重历史连续性和法律生活经验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  相似文献   

8.
谢舟 《人民论坛》2010,(5):86-87
现代社区脱胎于三种传统社区形态,现代社区法治建设不可忽视传统因素的影响。审视旧的社区结构和治理方式,探讨对转型中的现代社区和治理的影响,探寻以民主自治为核心的现代社区法治进程中的阻力点和支撑点,以期实现我国城市社区法治的理想。  相似文献   

9.
现代英国法治理论的经典表述--戴雪的法治观及现代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85年英国著名宪法学家戴雪在他发表的<英宪精义>中,第一次明确界定了"法治"的含义.强调了法治原则.认为法治有三种含义.其强调的法治为法律至上、司法独立、司法救济和人人平等守法,并主张贬抑日益扩张的行政权.他的法律哲学理念基本上是洛克式的.他的法治主张受制于当时的时代,至50年代英国宪法学家对戴雪的法治提出质询和批判,但20世纪英国法治理论是对戴雪法治观批判的基础上建构的,后人只能是批判、修补或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一般认为,中国是一个伦理道德型国家,但纵观中国古代历史,中国又不是一个没有法治传统的国家,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中,礼与法共同规范着人们的社会生活。然而,这种法治传统是缺乏民主政治背景的,非近代意义上的法治。本文将从法社会学的角度来论述中国古代礼、法与法治传统,以及它们与近代法治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法的权威性与其适用性是不可分离的。如果法律不能由法院强制执行,那么法律除了空洞的词汇外,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因而,法的可诉性是法治的必然要求。法的可诉性是司法权得以行使的前提;是对行政权行使的有效监督和控制;更重要的是为保障公民自由地享有属于自己的权利提供了可靠的手段,而这正是实现法治的核心价值所必需的。法的可诉性在加快我国法治化进程中的作用不能被低估。  相似文献   

12.
《地方法治建设的法理与实证研究》是一部具有鲜明的实践导向的法学著作。面向实际的问题意识、现实定位的研究内容以及实证研究方法的运用,这一成果区别于"坐而论道"者的书斋学问。该书以来自地方法治第一线的实践素材为基础,描绘当下中国地方法治建设的真实图景,深刻揭示地方法治的内在规律和中国特质,其立足于中国法治现实的探索和创新之道为法学研究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也为中国法学研究之方式和进路的完善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经验样本。  相似文献   

13.
刘健美 《传承》2010,(33):158-159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法治与德治思想,吸收和借鉴其精华,扬弃和剔除其糟粕,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综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治与法治思想,力图结合当今中国社会的治国理念说明其现代意义,以利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想象的真实与真实的商品--经济人类学视野中的现代旅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翀炜  张帆 《思想战线》2004,30(4):129-133
现代旅游是工业文明的产物 ,是现代社会的制度性安排。现代旅游提供给人们的只可能是一种想象的真实 ,它所具有的商品属性要求人们必须以文化和经济相交的视野去对它进行理解。  相似文献   

15.
张溪 《人民论坛》2010,(5):90-91
中国古代的治吏惩贪是约束制约权力,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也是制约权力,但两者性质不同。法治国家的建设成败也取决于对权力的控制,取决于对各级官吏权力的监督与制约。当权力与法治的关系谐调,法治国家建设的步伐就加快,反之,法治国家的建设就受到阻碍,延缓进程。  相似文献   

16.
作为和谐社会之基本价值的正义、平等、自由、安全、秩序,都是现代刑事法治的内在核心价值,可以说,现代刑事法治的终极理想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是高度一致的。因为刑事法治具有调整社会关系的广泛性、保护法益的重要性和违法制裁手段的特殊严厉性等特征,而且刑事法治所治理的主要问题是社会中最不和谐的现象——犯罪行为,所以,刑事法治建设应当坚持科学、理性、务实的精神,逐步推进。  相似文献   

17.
高振强 《重庆行政》2010,12(1):43-45
世上很多的争论源自于概念的模糊不清,看起来探讨同一个问题,彼此各执一词,非常激动,其实是你说东我说西,你南辕我北辙,最终不知所然,浪费大量精力。关于法的精神、法治精神和法治理念的许多争论,也有这样的问题。为减少争论,须首先弄清楚这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法理学是法治的哲理性阐释 ,在法治进程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它是法律素质和法律能力的培养者 ,可以扫除法盲 ,预防产生法律工匠 ,奠定了法律质量的基础。它是法律能量的启始者 ,对人们树立法律理念具有基础性和根本性的作用。法理学包含法学的崇高理想 ,是法律科学的灵魂。  相似文献   

19.
亲亲相隐制度体现了法律对人情伦理的关怀,其存在有合理性,符合以人为本的法治理念、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目标以及现代法治保护人权的目的。和谐社会下的容隐制度的构建,应保持合理适度的原则,避免伦理的极端化;要在公平、平等的原则上构建,剔除封建尊卑伦常的规定,注入现代平等精神。  相似文献   

20.
亚里士多德法治观的形成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其法治思想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和精义。在当代,亚里士多德法治观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的启迪与借鉴意义。倡导、培养和提升全社会的守法情感亦非常重要,因为只有这样,守法才能成为一种真正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