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子的重要思想之一就是“和为贵”。“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是孔子《礼运大同篇》里的内容,也可以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和谐社会”的构想。  相似文献   

2.
在南京敬谒中山陵看到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天下为公”匾额,心中颇不平静。因为眼前一些地方正呈现着另一种“天下为公”的景象:公费旅游、公费宴请、公费钓鱼、公费跳舞、公费桑拿,公款私存、公车私用、公费私读……,甚至公费嫖娼等等。近又冒出一“公”——公费聊天者也。聊天加上公费二字就是说聊天者是拿了国家的工资、奖金、补助之类在那里闲扯,就象红楼梦里的贾母无所事事,百无聊赖,成天由凤姐、宝玉、薛姨妈之流轮番陪着说话解闷一样。  相似文献   

3.
要讲官德     
官德,即从政道德,也就是党政干部的职业道德。它是万德之首,是社会主义道德系统工程的主体和枢纽。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的今天,必须加强从政道德的建设,也就是说,要讲官德。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历来是重德的。老子在(道德经)中有“万物莫不尊道而重德”的句子,指出道德这东西既尊且贵。官德就更为先哲圣人们所看重了。孔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把天下为公视为为政之“大道”。(尚书·周官)里说.“N公灭私‘民食其怀。”青为为波着阳公心除主白R的私心,天下的百姓就会信任归附。汉村一学者有…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平生最喜欢题写的内容,可能莫过于“天下为公”。据统计,在孙中山的题词中,“仅目前所辑得的有受主姓氏的”“天下为公”,就达32件。其中有赠冯玉祥的,有赠张学良的。 孙中山为何对“天下为公”情有独钟?因为这是他提倡和实行三民主义所企望达到的境界。或许可以这样说,他的理想,他的目标,他的思想体系的基本精神,都浓缩在“天下为公”这四字之中。  相似文献   

5.
陈筠 《两岸关系》2010,(10):44-44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9月28日9时28分,伴随着两岸师生齐诵《礼记·大同》,2010年祭孔大典仪式正式开始。  相似文献   

6.
大约2500年前,在《札记·礼运篇》中,孔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予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大概是最早的、以最简要的语辞阐明“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7.
《政协天地》2014,(6):1-1
5月4日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大学,在师生座谈会上着重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列举了中华文化中的优秀思想和理念,包括“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德治国、以文化人”;“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义以为质”;“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德不孤,必有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扶贫济困”“不患寡而患不均”等。指出,像这样的思想和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韩萌  崔璇 《长白学刊》2023,(3):14-23
“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胸怀天下”具备“天下为公”的中国传统文化生成根源、“自由人联合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党史实践的三重生成逻辑,展现了核心论—战略论—认识论—实践论的“四位一体”建构图式。“胸怀天下”呈现着中国共产党的大历史观、大战略观和大时代观,向世界展现着百年大党的精神风范和胸襟气度。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大同思想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思想遗产和文化资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公正理论的重要的历史文化基础和理论思想溯源,其“天下为公”思想、“以民为本”思想、“平等均分”思想等很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弘扬,并实现其超越和升华。  相似文献   

10.
有什么样的政权,就有什么样的用人路线和用人标准。孔子主张以道德力量治理国家,教养人民,所以特别重视任人唯贤。与任人唯贤相对立的是任人唯亲或任人唯贵。任人唯亲就是搞裙带关系,也就是堵塞贤路,是政权的腐蚀剂。任人唯贵是重视门第出身,不重视本人的品德才能,也与孔子的德治政治相违背。孔子的理想政治是“安定”和“济众”,只有任人唯贤才能实现这种理想。孔子的理想领袖是尧、舜、禹,他们是天下为公的思想,政权择贤而传,并不一定传位给自己的儿子。他们的用人路线正是任人唯贤的路线。  相似文献   

11.
余志成 《现代领导》2005,(10):27-27
温家宝总理曾经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时强调指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它的许多珍贵品。许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好东西。比如,强调仁爱,强调群体,强调和而不同,强调天下为公.特别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以及“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还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之道.还有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所有这些,对家庭、国家和社会都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有句俗话:“朝中有人好办事”,一国内部如此,国际上也不例外。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把手”长期由欧美“垄断”,为的就是操控国际经济事务的主导权。潘基文成功当选联合国秘书长,韩国举国欢腾,喜不自胜。虽然“世界总统”要以天下为公,不徇私情,但却是韩国的最佳“形象代言人”,人们觉得“脸上有光”。那么,中国有多少“世界公务员”?他们表现如何呢——  相似文献   

13.
自从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以来,人们对如何理解“和谐”概念甚为关注。许多文章以孔子的话“和而不同”来诠释和谐,并认为主张和,不主张同,是中国的优良传统。这就涉及和谐与共同的关系问题,和谐与共同是互相排斥的吗?不同就一定和谐吗?黄楠森就此提!出了看法。“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话是否能理解为“君子要和不要同,小人要同不要和”?不能。孔子“要同”的话也不少,如“道不同,不相为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仅如此,儒家还要世界大同。《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谓大同。”我们可以…  相似文献   

14.
李在全 《北京观察》2016,(z1):26-29
1924年11月3日,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发表演说,明确告诉全校师生:“要希望革命成功,便先要牺牲个人的自由。”孙中山这种强调“整体性”观念以及“天下为公”思想中崇尚公益、抑制“私”的取向,决定了其政治思想很难生成以个人权利制约公权力的逻辑。  相似文献   

15.
《春秋》1997,(1)
引子1949年4月14日晚9时,北平中南海勤政殿。国共和谈刚刚结束了新的一轮会谈。以张治中为首的南京政府和谈代表团的成员们,回到驻地六国饭店后,连夜开会讨论了会谈的结果。大家发言很热烈,一致认为:对于“国内和平协定”,中共方面已作了很大的让步,从全文看,虽然条件高了一点,但如能了然于“战败求和”、“天下为公”的道理,不囿于一党一派的私利,以国家元气人民生  相似文献   

16.
冯德光  赵晓燕 《前沿》2007,(5):215-217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而儒家的和谐思想,则以“仁爱”为核心,以礼乐教化为手段,以“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为最高社会理想,同时,以中庸思想为方法论,阐释了人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理念,也阐释了“天人合一”物我同化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念。  相似文献   

17.
戎章榕 《政协天地》2014,(11):24-25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里面有两句话引起我的思考。一句是回顾人民政协65年的发展历程,指出“人民政协植根于中国历史文化”;另一句是在论述“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民主形式”,指出“五个来源”中的第一个,是“源自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优秀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18.
《安徽统一战线》2001,(3):25-25
在古代“社”是土神,“稷”是谷神。我国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农业国,土地和庄稼是人们赖以世代生存的根本,所以古人说:“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没有土地和粮食,人们便不能生存,也就没有国家了,所以社稷就成为国家的象征。  相似文献   

19.
曹嘉懿 《现代领导》2006,(11):11-12
一个国家的民主程度,与其法治理念的确立、法律制度的健全是息息相关的。如果法律制度不健全、法治理念不确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只能是纸上谈兵,社会主义民主化也将是“水中月、镜中化”。  相似文献   

20.
辛亥百年     
由北京市政协联合市委统战部、民革北京市委主办的“天下为公·振兴中华——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书画展”日前开展。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王安顺宣布书画展开幕,市政协原主席阳安江出席开幕式,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牛有成致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