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政立法是特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修改和废止有关行政管理方面的行政法规和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活动。目前我国公众参与行政立法存在一些问题,应不断健全公民参与机制,加强立法的科学民主,体现立法为民原则。  相似文献   

2.
实现行政法规范内容的公平性和实质的正当性,是行政立法公众参与的目标追求和参与实践的价值体现。立法过程是一种集体民主的议事活动,公众的民主参与构成了现代立法正当性的真正基础。立法的民主正当性和公民立法参与权利的法定性是行政立法公众参与的法理依据,公众有效参与能够制约行政立法权力并影响行政立法过程。行政立法公众参与的正当性体现为行政法律规范形式的正当性和参与实质意义的正当性,具体立法参与行为的正当性由参与动机的正当性、参与行为的正当性、参与形式的正当性、参与程序的正当性和参与结果的正当性等要素构成。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美国行政立法公众参与制度为借鉴,结合我国国情,探讨如何完善我国行政立法公众参与制度,以扩大公众有序参与行政立法。  相似文献   

4.
公众参与行政立法由行政立法的特性所决定,是民主决策和权力制衡的需要,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和更好地保护公民、组织的合法权益。通过行政立法听证的途径强化公众的参与,具体实施中应强调听证的公开性、广泛性以及听证结果法律效力的清晰性。  相似文献   

5.
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制度在保障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和正当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存在着巨大价值。中外立法根据经验及实践制定了多种公众参与的形式和类型。然而在实践中,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并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实施。针对这一问题,应当根据行政决策的不同类型采用不同形式的公众参与制度,以提高行政决策公众参与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从公众参与行政决策的视角来看决策公开,决策公开和公众参与之间存在良性互动的关系。前者是后者有效实施的前提,后者是前者的民主动力。决策公开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公众参与行政决策的有效性,鉴于此,决策公开不完全等同于政府信息公开,决策公开具有动态性、过程性和系统性。因此,除了应遵守信息公开的通行原则外,决策公开还应遵守其特殊的原则。同样,也应从公众参与行政决策流程的视角来确定决策公开的范围及例外。  相似文献   

7.
行政决策是行政机关行使国家权力主要过程之一,其对公民权利与社会公共利益具有潜在的侵害性,通过在行政决策过程中引入公众参与机制,能较好的保证行政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实现国家权力的正确健康行使。  相似文献   

8.
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我国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制度面临着基本法缺位,公众参与内容规定模糊,公众参与方式陈旧,行政决策监督机制欠缺,决策后评估机制及意见反馈机制缺失等困境。完善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制度还需要制定基本法律,明确公众参与行政决策的广度、深度和密度;创新公众参与决策方式,完善决策反馈机制、事后评估机制,建立健全行政决策监督机制和行政问责机制。  相似文献   

9.
公众参与行政决策模式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要确定参与主体的法律资格与条件,并科学遴选出参与代表,以保证公众参与主体的合法性和代表性。而目前实践中有关公众参与代表性不足等问题不断受到社会质疑,并成为阻碍我国公众参与深入发展的关键。因此,理论上不仅要从一般意义上廓清公众参与主体范围,还要确立相关公众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
公众参与依托于民主理论,建立在人民主权的现代民主逻辑之上。中国宪法从人民主权、人权保障、公共利益保护以及民主监督原则四个维度,肯定了公众参与在行政决策程序中的合法性和必要性。虽然当前在中国已经形成在宪法之下的地方政府规章以及部分法律的专门条款共同构筑的法律体系,但是立法实践及其效果存在立法层次不完整和立法位阶不足等问题。今后立法应着重于构建国家层面的统一法律,并应围绕明确公众参与主体、创新公众参与方式、规范参与效力制度和明确公众参与的保障制度四方面原则展开建构。  相似文献   

11.
行政立法后评估是中央和地方优化行政立法质量的重要举措,但对于评估工作的启动环节,法律规定与评估实践将启动权交由行政机关一方独享,严重忽视了公众参与的作用。确立公众对于行政立法后评估的启动权有着现实的实践需要和深刻的理论基础。要在借鉴与参考国外对于公众启动权制度的基础上对行政立法后评估中公众启动权制度予以制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2.
公众立法参与是现代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公众立法参与制度化与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条件要求相符合。公众立法参与制度化构建,应对公众立法参与重要内容及具体制度进行概括分析,形成合法、有序、合理的立法参与秩序。  相似文献   

13.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立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环境问题不断暴露,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损害各方环境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其深层次的原因之一在于环境保护立法公众参与程度低,若要摆脱此困境,必须树立环境立法的民主与法治观念,拓宽环境立法公众参与的范围和渠道.  相似文献   

14.
行政相对人参与行政立法,是“权利制约权力”模式的一种表现,它对制约行政立法权的滥用,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有积极的意义。目前,我国关于行政相对人参与行政立法的法律制度仍存在不足,应从落实法案公告制度、选择适当的参与立法方式、监督行政立法机关对行政相对人意见的处理等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上是民主法治社会,而要使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则离不开立法活动的公众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迫切需要公众参与立法,而公众参与立法在加强民主立法、促进良法之治、提升公民意识、协调利益关系以及监督国家权力等方面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公众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日益增强,科技决策已经成为公众参与的重要领域。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和定量分析发现辽宁省公众参与科技决策的现状并不乐观,主要表现在:公众虽然参与科技决策的意愿较高,但存在明显的结构性偏好;公众参与科技决策的实践较少;参与渠道不畅通。因此,应该通过转变决策理念,构建公众参与的合理的制度体系、拓宽参与渠道等措施促进公众有效的参与科技决策。  相似文献   

17.
立法是对法律所欲规范主体间的"权利资源"和"权力资源"进行制度化的配置.而在立法活动过程中,唯有使各个利益主体能够在公正、平等的基础上充分地参与博弈,才能使制定出的法律达到各方利益主体间相关权利和义务的有效协调和平衡,此亦凸显出公众参与立法的重要性.而本文即从民主理论的进路出发,来分析探究西方公众参与立法的历史沿革,以期能为我国当下日益兴起的公众参与立法模式,提供理论层面上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立法活动中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众参与"的价值在于通过汇聚公众意志的方式增强项目、计划、规划或政策法律制定的民主性与科学性,以实现对公众利益的保障。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立法活动中公众参与的价值、实践情况及存在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公众参与立法是立法民主化理念体现的重要形式,关于公民参与立法问题,我国宪法法律有相关规定.目前我国公众参与立法的方式主要是大众参与讨论、恳谈会、听证会、法律草案意见征询、公共立法项目征集等.现阶段,我国公众参与立法活动的渠道较为有限,实践效果欠佳,亟需提升公众参与度.借鉴国外公众参与立法中先进的制度设计和实践经验,应是完善我国公众参与立法制度的方案及对策.  相似文献   

20.
公众参与地方立法是在立法民主化进程中不断借由实践积累和总结而来的,是我国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法治内容的体现.广泛开展公众参与地方立法,一方面能够促使公众增强对政治、法律与社会的认同感,增强公众的主体意识;另一方面,也能够弥补我国代议民主制的弊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