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人类社会历史中,学派的出现与形成都是当时的社会需要和人们对客观规律的掌握与认识。从国外不同法学流派的产生与发展,看中国“行为法学”的产生及其价值观的选择对我们极有启发,这应该是一个能够引起人们反思的极好角度。  相似文献   

2.
行为科学是研究人类和动物行为规律的学科,通常多以人类行为为研究对象。其研究范围不仅涉及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多学科领域,还涉及了国家执法和国际关系及其政策的拟定实施等领域。由此,也形成了众多分支学科,其中组织行为学与行为法学有着许多共同之处。首先,两者都把人的行为看作特定权能的"社会人"的行为,而不是理性的"经济人"、"法律人"的行为;其次,两者均以个人行为、群体行为和集体行为为研究对象。利用组织行为调节人的行为,强调道德与法律行为两者的衔接,是中国法学理论的底蕴。  相似文献   

3.
行为法学是法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其产生受到管理学的一定影响。那么,行为法学与管理学的关系如何,这是行为法学必须研究的一个内容。本文对行为法学与管理学的关系,及其联系与区别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法律体系应当是以公法、私法划分为内在特征 ,以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多层对应关系为外部表现的二元化的法律体系 ,其中 ,内在的二元化体现了民主政治社会二元分化的社会需求 ,外在的二元化成就了法律的不同功能对社会的调整作用。行为法学无论是作为一种方法论 ,抑或是一个独特的研究领域、一种学派、一种法学思潮、一种法学学科等 ,都将以一种新的视角来看待和研究我国的法律现象和法律制度 ,并将在多视觉和多元的学术组织中促进我国法学的繁荣 ,也必将促进我国法律体系的更新和完善 ,较传统法学更有益于“二元”法律体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法是自创生系统,决定了法学教学方法的探讨就是洞察法律系统、教学活动系统、社会系统之间适当的互动联系,而人的"自我"与"非我"矛盾统一成其本质内核。PCS教学法以"问题—分析—解决—反思—提升—投射—问题"建构教学的全过程,契合法学教育培养"社会法律人"的目的,遵循系统互动关联的理论阐释,符合我国成文法制思维发展从抽象到具体的规律,实践证明也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行为研究是人类认识自我的科学规定的必然;行为科学包含法学。法学研究不应固步于对制度和规范的静态研究,而有必要导入行为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因为法学本身具有鲜明的行为特性。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法学界就法学家在法制现代化进程中所起的作用问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同时,法律职业阶层的形成及作用正成为法学界近年来讨论的热点。为了解法学家及法学流派的形成需要什么样的社会环境,法律职业阶层的形成基于一种什么样的政治环境,从而深入探讨当前我国法学家的历史使命及法律职业阶层形成的历史契机。我们不妨有意识地回顾一下,罗马法律科学的历史。然后,我们可得出法结论:“没有罗马法学家,就没有罗马法学。”鉴于此,深入了解罗马法学家及法律职业阶层形成的社会政治环境,细致体会罗马法学家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将对法学界探讨上述理论与实际的问题提供一个历史佐证和详尽资料。为此,我们翻译了《罗马法律科学的历史》一书中的罗马法学家和法律职业,并希望对法学理论及实践工作者和法学爱好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论经济法律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行为研究的深入是现代法学从结构重心向行为重心转变的重要标志,但作为现代法的代表的中国经济法学对这一重要的理论问题关注不够,鲜有学者从行为方面展开对经济法的讨论。本文旨在讨论应用经济法基础理论建立“经济法律行为”范畴的意义和可能性,并对这一基本范畴进行初步论述,以拓展经济法的研究领域和对经济法现实进行新诠释。  相似文献   

9.
行为法学作为一门新的独立的法学理论与方法论模式,它与传统法学在方法上的异同表现在五个方面行为法学具有特殊性、实证笥、动态性 、兼容性、历史性、综合性等特征。还应遵循运动原则、行为原则、需要原则、效益原则。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制度比较与语义分析,在考查德国民法制定时的历史背景的基础上对法律行为理论中的基本问题予以澄清,文章指出:"合法性"的争议,毋宁是源自对产生民事法律行为制度的德国社会思想背景的陌生和语言习惯上的差异;而独断地认为法律行为仅为民法的部门法范畴,则是对"意志自由""、私法自治"理念的误读与滥用所致;而意志自由与物权行为之间更是存在难以消弭的张力。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本质就是将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法学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发展。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及其中国化产生的主要成果进行概括和阐述,提出了对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展望,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中国化对中国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匈牙利的现代法律制度和法学教育主要受大陆法系代表国家德国的影响,其法学教育制度具有宽进严出、循序渐进、扎实基础、注重能力等特点,对我国法学教育有一定的借鉴价值.我国正值加强社会主叉法制建设的关键时期,依法治国需要法律人才,法学教育的目标应当有利于加快法制建设进程,尽快实现法学教育从低层次到高层次、从专门化教育到素质教育、知识灌输到能力培养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法学创建主要是针对一味地西化,无谓地贬损中国文化传统的风气而言,并探求一种关注社会现实的法学进路,呼吁文化自醒与行为的自觉。创建新时期的中国法学是实现法律理念与法律事实匹配的需要,是中国法学走向世界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更是“四地”、“三法域”共存现状对中国法学提出的新课题。创建新时期中国法学的过程,也即探求关注社会现实的法学进路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法学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法学高等教育培养的应是符合社会需求的综合型法律人才 ,各教育机构法学教育资源的稀缺性和教育资源本身的共享性 ,决定了建立法学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成为法学高等教育急需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在注重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实践的同时更要加强对法学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的构建。从校内、高校间、高校与法律职业团体间、高校与社会间、高校与国外教育资源间等几个途径着手 ,实现全社会的教育人力资源共享 ,以便取长补短 ,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综合型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15.
2011年军事法学研究紧贴时代要求,注重法学理论与军事实践的密切联系,学术争鸣活跃,积极推动了军事法学研究的整体进步。全年学术活动频繁,内容涉及学科研究的多个方面,主要包括:首届"中国军事法学青年学子论坛"于5月21日在南昌理工学院召开,来自军地10余个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国防行政法的理论与实践——以中国特色法律体系的形成为背景"的主题展开研讨。  相似文献   

16.
2010年是我国军事法学研究发展非常重要的一年。《国防动员法》的出台、"三大条令"的修改、军事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等,引起了学界广泛的关注。军事法的研究更加注重时代性、理论性、实践性相结合,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深深影响着我国军事法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规范法学发展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范法学是法学的脊梁和法治的主要理论支撑。鉴于法律规范词本身即是对行为模态的设定,从法律规范词入手的规范法学研究,事实上就是对法律概念与法律规范命题的研究,其目的在于揭示出法律的意义、结构和法律秩序的内在实现机制,有可能对我国的法学理论和法治建设作出较为明显的贡献,理应成为法学理论研究的重心。在全力推进法治建设的时代,规范法学的重要性与我国规范法学研究落后现状之间的结构性矛盾,预示着规范法学必将迎来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8.
中国行为法学会成立大会暨行为法学第四届讨论会于4月21日至4月24日在上海华东政法学院隆重召开。大会共收到论文21篇,内容涉及法行为基本理论和法行为在法制实践中的具体运用等诸多方面。代表们还就中国法学的研究现状、中国当代法制运作的机制与行为法学在中国的创立与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并对市场经济中的法行为及其控制展开重点讨论,由此确定了行为法学在今后的发展方向及其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论法学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深入发展,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法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传统目标已经不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环境对法律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通过对当前我国法学高等教育结构和法律职业结构的性质分析,法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当进行全面调整和改革,调整和改革的方向是推行分类培养模式,将法学本科专业学生按照法学研究型、法律应用型、法律辅助型三种人才类型进行分类教育培养。  相似文献   

20.
法律行为是德国民法的核心概念,法国民法并无该概念,我国民法以德国法为模本,法律行为亦是我国民法中的基本概念。实际上该概念并无特别的法理意义,逻辑上的瑕疵也十分严重,我国在民法典的制定中,应彻底放弃这一概念。对私法自治精神的准确表达是"造法行为",现行法律行为概念所表达的其实也是这一含义,以法律行为作为概念名称显然是用词不当。意思行为是造法行为,事实行为是适法行为,两个概念对法律规范自然行为的本质过程表达得淋漓尽致。在性质上,法律行为亦非法律事实,而是法律规范。将法律行为作为法律事实,法律是对自然行为的规范这一基本的法学思维模式,造成了逻辑上一系列的错位和混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