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从青年马克思开始政治经济学研究到他思想成熟时期的《资本论》,货币一直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一个重要问题。从将货币视为人的本质的异化的人本主义异化逻辑,到从资本主义现实经济关系中分析货币的客观唯物主义逻辑,再到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研究货币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视角,马克思的货币批判思想经历了一个螺旋型的上升过程。厘清马克思货币批判的理论逻辑,不仅对马克思思想研究具有方法论意义,而且对我们当前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也具有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社会化过程是青年利益观塑造的关键时期,自我确证是青年利益观建构的内在因素.在利益观的自我确证中,青年人要积极地认同社会变革及其带来的利益新格局,理智地对待利益冲突,反对利益泛化及社会利益绝对论,投身积极的利益活动.最大限度地降低"获益成本".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民生思想体现在他的许多著作里面,贯穿于其理论发展过程之中,马克思民生思想的形成,先后经历了萌芽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马克思民生思想的内涵非常丰富,对于我们改善民生问题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民生思想体现在他的许多著作里面,贯穿于其理论发展过程之中,马克思民生思想的形成,先后经历了萌芽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马克思民生思想的内涵非常丰富,对于我们改善民生问题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青年马克思的自由探索是青年马克思整个思想进程的根本主题所在。其生成、展开有其过程。这一探索历程的展开,深化有其深刻的背景、基础、动因和内在逻辑。青年马克思的自由探索历程对于后来马克思的思想转变以及成熟马克思自由思想的形成、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的国家利益观是涵盖政治利益观、安全利益观、经济利益观、文化利益观等在内的随其革命实践而不断丰富、发展的全体。在政治国家与民族国家内在张力作用下,孙中山国家利益观的核心从追求民主共和理想转向建立统一的现代民族主权国家。孙中山国家利益观的演变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与恩格斯学术思想关系一直是马克思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但是青年马克思与青年恩格斯的学术思想关系问题在马克思学研究中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合理地阐释。然而,展开对青年马克思与青年恩格斯的学术思想关系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但由于受到马克思与恩格斯思想关系研究中的方法论的局限,以及意识形态因素的影响,这一重要的研究领域长期处于被湮没的状态。我们必需借助于特雷尔·卡弗首次使用的关于马克思与恩格斯关系的研究方法并使之完善化,方可重现被湮没的青年马克思与青年恩格斯的学术思想关系。  相似文献   

8.
论马克思的二元法哲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法哲学观从早期的自由法律观到成熟时期的利益法律观,其基本线索始终贯穿着法与法律的二元哲学,它构成了马克思法哲学观之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说 :“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 ,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对利益机制的冲突分析 ,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分析政治关系、经济关系、一般社会关系及法律关系采用的一种基本方法。行政执法 ,作为一项社会控制工程 ,既规范保障行政权力的运作 ,又控制约束行政权力的行使 ,其最终目的是保障特定的利益。行政执法主体在执法活动中 ,由于外在和内在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其应有的利益观 ,内部发生“细胞”恶化或产生“蜕变” ,外部受到“冲击”或发生“冲突” ,最终导致利益观的“变异”———把握驱动行政执法中客观存在的执法者利益观的“变异…  相似文献   

10.
利益观是一个政党、组织或个人关于利益问题认识、态度、情感的根本观点,它决定着人们如何按照利益观的要求去获取利益、分配利益.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关乎人心向背,关乎党的生死存亡.新时期党员干部只有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敢于开展思想斗争,清除各种消极错误利益观的影响;加强组织和管理,才能真正树立起正确的利益观.  相似文献   

11.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共产党员的利益观王伟光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82页)利益是推动人类进行社会历史活动的动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利益问题,成为检验共产党员的党性纯真与否的试...  相似文献   

12.
用政治学利益分析的方法分析中国共青团在政党利益和青年利益互动发展中的策略选择,为我们提供了观察中国共青团90年发展的崭新视角。中国共青团90年发展的策略包含三个阶段:团一大到团五大——革命党的利益逻辑:青年利益的高扬;团六大到团十大——执政党的革命逻辑: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青年利益走向从属;团十一大到团十六大——执政党的执政逻辑:人民利益的分解,青年利益的凸显,体现了共青团职能发展的利益合理性。当前共青团组织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能否关照这种利益的宏观变化并采取相应的对策,要求共青团组织深入研究青年需要、青年利益与执政党意识形态的接受关系。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国家利益观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中国共产党的国家利益实践起着相当大的指导作用。近些年来,一些学者分别从毛泽东国家利益观的基本内涵、毛泽东处理新中国若干重要事件中的国家利益观考量、毛泽东在有关战略策略政策等层面上的国家利益观评析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这些研究显得比较分散、浅显和单一,因此,今后对其进行全面、深入和系统地探讨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利益观是对毛泽东利益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探索并研究邓小平利益观对全面深化改革有三方面启示:发展生产力依然是前提;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关键;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加强治理能力建设是核心。全面深化改革从实质上看是通过变革目前不合理的利益关系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所以持续地全面深化改革就必然冲击某些既得利益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15.
纵观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历程,对人的本质问题的思考一直贯穿其中,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不断成熟和完善的一个过程。基于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发展进程,对其关于人的本质思想进行梳理,参照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经历从抽象的人到现实的人的转变内在逻辑顺序,进而对马克思早期人的本质思想发展做现实地、科学地探讨,对当代凸显的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等人的问题的根本问题做一整合。  相似文献   

16.
西方马克思主义在近代生态学兴起以及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的大背景下逐渐把目光转向了现代生态学,创立了生态马克思主义学说。生态马克思主义从诞生至今,经历了生态马克思主义、生态社会主义、以及马克思的生态学三个阶段,福斯特作为马克思的生态学的代表,从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了马克思的生态思想,指出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进而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弊端,指出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要性,对我们今天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正是从此角度分析福斯特对马克思生态思想的重建.  相似文献   

17.
“三为民”思想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利益观,结合时代特征的变化,突出了人民利益在党的工作中的核心性和重要性,并对如何做到“利为民所谋”作了全面的阐释,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利益观。  相似文献   

18.
人是马克思一直研究的中心课题。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认识的现代性批判是通过实践原则确立的,从法哲学到以抽象劳动为核心,形成"自由自觉的劳动",再到深入劳动过程的内部,从社会关系中寻找人的现实本质,最后到具体的社会实践和社会关系出发形成"现实的个人"。正是在这一现代性批判的蜕变过程中,马克思不仅实现了其关于人的本质理论从不成熟到成熟的思想变革,也为人类社会现代化过程中所遭遇的现代性问题提供了新的指导。  相似文献   

19.
作为德国社会主义之父,莫泽斯·赫斯是马克思早期思想形成史中的重要渊源人物,他对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起过积极的促进作用。赫斯对资本主义私有制度的批判、政治改革与社会改革理论、经济异化思想和他对货币(金钱)的剖析都曾影响和启示过青年马克思。青年马克思从赫斯那里接受社会主义,为最终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支配世界的不是既得利益,而是思想 强调理念的重要性,这个观点其实也不新,至少我们可以追溯到两百多年前的苏格兰启蒙思想家大卫·休谟,他是位哲学家,也是位经济学家。他说,尽管人是由利益支配的,但利益本身以及人的所有事物,都是由观念支配的。人类历史上很多变革,不是一种利益战胜另一种利益,而是一种思想和主义战胜另一种思想和主义,或者新的理念战胜了旧的理念,也可以说理念战胜了利益。许多变革表面上看似乎是利益的胜利,实际上是理念的胜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