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通过对行政传唤适用情况的调研,发现行政传唤在适用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对行政传唤的适用期限理解错误、行政传唤适用对象混乱、强制传唤的适用随意性较大以及行政传唤缺乏救济途径,这既有立法的原因,也有执法理念的原因。为了防止出现上述问题,需要从立法上明确行政传唤的强制措施的属性,明确行政传唤的适用对象,明确传唤的启动条件和实施条件。  相似文献   

2.
留置和治安传唤是行政强制性措施,刑事诉讼中的传唤属于侦查措施,拘传属于刑事强制措施。留置的使用在治安立案和刑事立案之前,传唤和拘传使用于立案之后。留置前后都不应该有传唤和拘传,传唤和拘传也不一定并用。留置、传唤、拘传在同一案件中不得对同一嫌疑人同时使用。  相似文献   

3.
公安机关在治安传唤实践中,基于同一违反治安管理的事实,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适用传唤程序后,不能再进入留置盘问程序,采用留置盘问程序后可再进入传唤程序。为了查明案件事实,公安机关可以进行第二次传唤,但为了保证传唤的顺利进行,建议引入找担保人或交纳保证金的制度。  相似文献   

4.
治安传唤是公安机关的一项重要的执法活动 ,为了保证治安传唤适用的正确性 ,治安传唤的适用主体必须是法定主体 ,适用对象必须是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或嫌疑人。在实施过程中 ,强制传唤必须严格依法进行 ,要严格控制口头传唤的范围 ,同时传唤证的填写要准确、规范 ,另外不得以连续传唤的形式变相拘禁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或嫌疑人 ,也不能将治安传唤与其他行政强制措施混用。  相似文献   

5.
强制传唤的条件是无正当理由不接受或拒绝传唤,正当理由是指遇有本人参加招工、升学考试、妻子生育、近亲属病危、丧葬等情形。除书面传唤需要由公安机关所长以上负责人批准外,其它传唤应由执行的人民警察自行决定强制传唤应当制作有别于一般传唤的传唤证。传唤应当确立为一种措施,现行法律把它作程序来加以规定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6.
行政传唤的法律性质不能整体类型化为行政强制措施。行政传唤不是广义行政强制措施中的行政强制执行,而且书面传唤、口头传唤与强制传唤在强制程度、法定要求等方面存在差异。可以借鉴《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认定行政传唤中只有强制传唤具有行政强制措施的法律属性,以利于相关法律实务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7.
强制传唤的条件是无正当理由不接受或拒绝传唤,正当理由是指遇有本人参加招工、升学考试、妻子生育、近亲属端危、良葬等情形。除书面传唤需要由公安机关所长以上负责人批准外,其它传唤应由执行的人民警察自行决定。强制传唤应当制作有别于一般传唤的传唤证。传唤应当确立为一种措施,现行法律把它作程序来加以规定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8.
公安机关在办理各类案件时,存在不依法传唤,滥用传唤(盘问)权,不重视办理传唤、留置的程序,非法侵犯公民人身权益造成严重后果的现象。传唤、盘问、拘传均为单一存在的程序,不能合二为一,也不能混淆使用,更不能连续相加使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查处治安案件中适用传唤存在疑问的分析与思考,试图寻找解决问题的法律途径,并尝试对适用传唤做出较全面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新刑事诉讼法第六章对强制措施一共规定了35个条文.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延长了特殊案件拘传的期限,增加了现场发现的犯罪嫌疑人侦查人员可以口头传唤的法律规定现行刑诉法对传唤和拘传的法律规定过于笼统。传唤、拘传具体的适用对象及拘传的间隔时间法律并未作出规定并加以区分.导致侦查实践中拘传使用率偏低.拘传与其他手段混用或交替使用,违法超时,连续拘传,变相拘禁,严重侵犯了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新刑事诉讼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传唤、  相似文献   

11.
为了使当前公安机关在办案过程中能正确适用治安传唤、刑事传唤和继续盘问等法律措 施,有必要将三者在适用目的、主体、对象、时限等九个方面予以认真区分。  相似文献   

12.
传唤和询问是法律赋予警察在办理各类案事件过程中的权力。接受传唤和询问是公民应当履行的法定义务。但是,在警察执行职务过程中,拒绝接受警察传唤和询问的现象却时有发生,这不仅使警察的正常执法活动受到极大的干扰,而且削弱了法律的强制力和严肃性。这种现象的产生和普遍存在,既有执法环境方面的问题,也有警察自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常用的专门调查手段,刑事传唤在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中缺乏详细规定,理论界也少有关注,导致实践中或者被办案人员冷落,或者沦为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的工具。只有从立法上对刑事传唤进行正确界定并设计出具有可操作性的程序规范,才能扬长避短,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根据《刑诉法》的规定,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12小时,不得以连续传唤、拘传的形式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故此,这宝贵的12小时,往往成为反贪部门突破案件的关键。实践中如何利用好这有限的12小时,以下“五要”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5.
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在提高刑事办案质量和办案效率以及保护人权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从现实执行环节上看,不可否认,仍然存在着一些有悻立法原意、违反《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现象,有的还相应严重,应当引起司法界的高度重视。误区之一,超时传唤、拘传、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刑事诉讼法》规定,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不得以连续传唤、拘传的形式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这本是《刑事诉讼法》增加的保护人权的主要法律承诺,但在执法中,一些执法人员不能在初查上下功夫,侦查水平、讯问艺术不高,仍然依靠以前老…  相似文献   

16.
行政执法行为在遵循合法性、合理性原则的同时必须坚持效率性原则,也就是说要考虑成本与效益的问题。治安法律法规对于传唤和送达的方式作了明确的规定,然而在执行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存在着执行成本和收益之间的差距。因此,探讨符合社会发展进程和经济效益的治安传唤与送达方式就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交通管理执法实践和行政法学理论,对现在实施的《交通违章处理程序规定》中关于传唤、滞留和暂扣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明确提出了它们所适用的条件和实施程序。  相似文献   

18.
《治安管理处罚法》自2006年3月1日实施以来,在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时,也显现出一些新问题,诸如治安处罚、传唤等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研究法律用语的遣词特色,对于深入认识法律用语的特点,正确把握和运用法律用语,更加充分有效地发挥法律用语在法制建设和司法实践中的作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从七个方面对法律用语的遣词特色作具体分析.一、大量使用法律术语大量使用法律术语是法律用语在遣词方面最突出的特点.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31条中:“人民法院裁定不许撤诉的,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短短的一句话中,就有“裁定”、“撤诉”、“原告”、“传票”、“传唤”、“判决”等许多术语.这些术语的作用,使有关的法律规定得到了极准确的表达.法律领域有许多特定的概念,每个概念都有特定的内涵和外延,如“人犯”和“犯人”,“拘留”和“拘役”、“裁定”和“决定”等等.这些概念之间是存在着严格区别的,绝不能有丝毫的混淆.否则就不能准确地表达有关的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20.
作为秘密侦查措施之一的秘密拘捕,法学理论界却认为是对公民人身自由的非法侵犯,观念的偏见源于法学界把法律性和谋略性对立起来。在现有法律框架下,侦查主体可以以留置、拘传、刑事拘留、传唤等为由掩护秘密拘捕,做到合法性与谋略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