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基层民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全面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层民主建设的发展历程,介绍和分析了这一阶段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城市社区建设和企业基层民主发展取得的重要成就和存在的若干问题,并就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意见与看法。  相似文献   

2.
社区民主自治与基层民主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层民主建设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突破口,城市社区民主自治制度为扩大城市基层民主提供了一个制度化、法制化的平台.本文阐述了社区民主自治对城市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意义,城市社区自治制度的主要内涵及发展现状,并就如何继续推进社区民主自治促进城市基层民主建设的问题作了建设性探讨.  相似文献   

3.
洪爱敏 《民主》2012,(8):13-1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有的“单位制”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被打破。越来越多的困难群体、特殊群体汇聚到城市社区,越来越多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沉淀到社区,越来越多的居民生产生活需求集中到社区,社区日益成为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和支撑点,成为整个社会和谐安定团结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7月中旬在贵州省召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创新工程"中国民主话语构建与传播策略研究项目组"与中国政治学会主办,贵州师范大学、遵义市委党校承办、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政治学学会)协办。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话语体系"学术研讨活动在贵州师范大学举行;第二阶段,"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研讨活动在遵义市委党校举行。两个阶段会议研讨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5.
基层群众自治: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文章认为 ,基层群众自治是中国民主政治下世纪发展的重要的逻辑起点和现实基点。作者概述了基层群众自治及其法律基础在新中国诞生以来的发展过程 ,指出基层群众自治在中国首先发端于城市 ,但其后是在城市与农村基层自治的互动中发展起来的 ;在经历了组织构建和制度成形两个阶段后 ,目前已进入功能实现阶段。基层群众自治必须通过三重政治发展过程来实现 :国家权力适度干预社会 ,党的基层组织强化其在基层社会的影响 ,基层民主和自治获得实质性发展。在基层群众自治的发展中必须处理好政府、政党与自治组织的关系 ,自治组织与群众组织、利益组织的关系 ,体制创新与依法办事的关系 ,国际经验与中国国情的关系 ,以及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总之 ,基层群众自治与基层党建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应是 2 1世纪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基本景观。  相似文献   

6.
转型期中国基层民主的特征和基层民主发展的政治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的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伟大变革时代,基层民主制度和运作过程也在实践中不断突破既有模式的限制而在内涵上逐渐丰富,在外延上不断扩展,基层民主具有逐步扩展的体制内涵和特色鲜明的民主取向两个主要特征。我们着重从政治逻辑的视角讨论当代中国基层民主发展对当前建设政治文明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则会发现中国基层民主具有为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提供平台、为上层民主发展提供动力和制度资源以及为培育民主的公民文化创造条件的政治价值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7.
8.
村民自治设计之初就存在一个逻辑困境:村支部———村委会的领导权威和法律权威的协调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肩挑的模式应运而生,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着一些学理和实践上的局限性。所以,解决村民自治逻辑困境的根本还在于发展基层党内民主,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基层党员选举、党员权利维护和组织体制设计。  相似文献   

9.
城市社区自治是社会主义新型民主的生长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期。最初,城市社区建设主要以社区服务为突破口和龙头,然后逐步扩展到社区文化、社区卫生、社区环境和社区治安等。目前,我国城市社区建设正转向以社区自治为龙头,以社区组织建设为重点,以社区组织建设带动社区事业建设的全方位社区建设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0.
村民自治是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基本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民自治是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基本形式,虽然影响其发展的制约因素很多,但只要经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这一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必然会不断地得以完善和发展,必然对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发挥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政治认同理性化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政治认同对国家政治系统的整合有着重要价值。本文认为,应该改变民族政治研究中过分关注少数民族特殊性的思维定势,而对少数民族地区与汉族地区同质性的一面给于必要的重视。少数民族地区也在经历着现代化过程,因此少数民族的政治认同也在发生变化,其中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日益理性化。这是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的积极后果,它从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少数民族高度认同传统权威的习惯,更加符合现代政治心理特征,但这种转变也对少数民族基层政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主动适应和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2.
乡村协商民主是政治哲学协商民主理论的实践转向和深化拓展。关于中国乡村协商民主的现实境遇、理论旨趣与实践路径,学术界都进行了深入论述。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评析,并提出尚待深化的问题与路径是当前深化乡村协商民主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城市基层民主是在党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有组织、有秩序的民主,发展城市基层民主必须加强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巩固并发展社区党组织在城市基层民主建设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和作用,实现党对社区民主的参与和领导,保证社区发展为党聚拢政治资源和对社会进行有效整合。要使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和推进社区建设实现互动双赢,在推进社区建设、发展城市基层民主的过程中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通过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更有效地推动社区建设和城市基层民主。同时,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一定要重视强化党内民主,要积极扩大社区党内民主,带动城市基层民主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村委会实行直选后,如何健全民主政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村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如何发挥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理顺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如何完善村党支部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这些问题在有序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方面,仍然是需要认真研究并解决的主要问题。实践证明,在完善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的前提下,把党支部工作、村民自治、民主监督有机地融于一个制度体系,是一种新型的有效的村级民主管理新机制,是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政治资源是乡村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性条件,因而有必要从政治资源角度去考察当前的乡村民主政治建设.价值资源、财物资源、制度资源、人力资源和权力资源共同构成了其政治资源结构.有效聚集和利用乡村民主政治建设的政治资源,需要从获取、整合、配置和创新等环节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6.
杨云成 《求知》2011,(1):14-15
村民自治,是村民通过村民自治组织依法办理与村民利益相关的事务,实现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从而实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社会政治制度。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自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下简称《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实施以来,村民自治制度作为推进我国民主化进程的突破环节在基层农村社会深深扎根,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构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动力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党内基层民主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关键,考察目前的党内基层民主的发展进程就不难发现,其发展程度和速度如何,主要取决于推进党内基层民主的动力能否持续和稳定。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就要坚持自上而下的推动,充分发挥党的中央组织的优势,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用先进的理论来指导党内基层民主建设。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就要坚持自下而上的发动,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党员的活力,充分地发挥利益激励机制,通过党内基层民主来整合利益,唤醒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形式就是村民自治,村民自治过程中的性别平等问题,也是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村民自治对推进中国基层民主化进程、促进性别平等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村民自治也给性别平等和谐发展带来许多问题.应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实现性别平等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传统乡村的现代化转型中,乡村政治仍没有摆脱血缘政治与地缘政治的束缚,经济形态、组织形态、观念形态的封建残余仍在侵蚀着乡村民众、自治组织、乡村政权和干部,严重阻碍了乡村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因此,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是乡村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不仅意味着人民通过自己选举出来的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而且,还要在广泛的社会生活中实行民主,由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项事务。由于种种原因.所致,后者一直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一个"短板"。真正做到人民当家作主,就需要以上两个领域相辅相成,才能完整地构筑起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