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编者按】在我国,随着社会结构的高速转型与变迁,青少年社会化问题也日益严峻。与此相伴的是,越来越严重的青少年社会适应问题、价值观与行为偏差问题以及违法、犯罪问题。大家知道,解决青少年社会化的难题是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关键因素。因此,本期组织下面三篇文章专题讨论当代青少年所面临的社会化问题。其中,刘保卫教授主要从宏观层面探讨网络对青少  相似文献   

2.
3.
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时代风尚的本质要求,表达了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是全国各族人民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也是青少年工作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指导方针。20世纪80年代以来,青少年违法犯罪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究其原因,除国内外消极因素的影响和污染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因此,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与之相伴的急剧社会转型,我国青少年社会化问题开始出现了大量新情况,而电子游戏、偶像剧及电脑等的出现,尤其是近些年来迅速普及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随之遍地开花的网吧,更加剧了这一过程的复杂性。本文是对内蒙古两城市青少年的抽样调查,对比分析了网络对边远地区汉族和蒙族青少年社会化(道德认知、价值观念、行为倾向和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影响程度。通过汉蒙比较,整体反映出无论是汉族或蒙族青少年都随着接触网络时间的延长,网络对其社会化影响显著,而且严重冲击青少年社会化的传统途径。  相似文献   

5.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长期以来得到社会、学校、家庭的关注,并采取各种不同的方法措施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然而青少年犯罪率在整个违法犯罪的比率中却呈不断上升趋势。我们不否认这与青少年的年龄段特点有直接原因,但我们也要认识到坚持法制教育,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实践中确有难点,本文探讨了如何看待难点并采取可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7.
对人的本性的合理性理解,不能脱离文化与对象性活动的结果。家庭文化对青少年社会化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偏离于社会主体文化的家庭价值观往往成为诱导青少年犯罪的因素。家庭教育存在的诸多缺陷,如教育观念失误,教育内容偏颇,教育方式不当等,是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违法犯罪关乎青少年本人的成长、影响家庭的和睦与冗整、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因此需要我们群策群力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预防、扼制青少年违法犯罪。本文在确定转型社会青少年违法犯罪分析的理论框架的前提下,对江苏省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进行了实证分析,旨在为进一步推进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政策措施提供更有方向性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9.
走进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科尔沁街道利农社区,每个人都会惊奇地发观:这样一个有着20多年历史的老社区却看不见一般老社区那样脏乱差的景象。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整洁的楼房,丰富多彩的板报以及别具一格的文化长廊;耳边传来的是社区活动中心内孩子们的朗朗书声。每年寒暑假,当一些孩子沉迷于网吧、电子游戏、电视之中不能自拔时,  相似文献   

10.
11.
学校教育的缺失与青少年犯罪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学校教育是青少年生活的指挥棒,深刻影响着青少年及其家长的生活。学校教育中存在的管理漏洞、方法失误、资源短缺、素质教育形式化和工读教育尴尬等缺失容易使青少年形成不健全的人格,使青少年在迷途上越走越远,直至走上犯罪道路。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预防青少年犯罪带来了新的理念、新的认识,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对建立和完善预防青少年犯罪体系有了新的思路,即构建青少年犯罪的预防体系的实质,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紧紧抓住以人为本、维护公平、规范秩序三个着力点,把青少年犯罪预防体系放到特定的社会大系统中去思考,将与青少年犯罪预防有关联的各种要素联结在一起,实现预防、控制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目标管理要素或管理活动,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科学的运行机制,经过其有效的实施,产生系统效应,不断提高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不断深入,传统封闭的农业化社会正逐步被开放的现代化城市社会所代替,出现了城乡贫富差距加大、城市失业人口增多、农村流动人口激增、社会治安形势严峻等问题。以成都市为例,在审判视角下,有针对性地分析农村未成年人的犯罪背景与原因,从而找到预防对策,以杜绝和减少农村未成年人犯罪。  相似文献   

14.
当代美国少年法庭的存废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初期的美国,对犯罪少年、受忽略的少年以及流浪街头的少年的处置与成年罪犯是一样的。后来出现的各种少年救助运动是少年法庭诞生的前奏和准备,尽管现代学者一般认为早期的救助少年者主要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而不是出于慈爱。1900年美国少年法庭的设立开创了少年司法制度的新纪元,该法庭以关心、爱护并矫治失足少年为宗旨。然而,随着少年暴力犯罪率的增长,严厉惩罚犯罪少年的呼声越来越高,少年案件诉讼“成人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撤销少年法庭的呼声也出现了,并且该呼声越来越高。但同时,少年法庭的支持者也大有人在,他们主张应该对少年法庭保留与完善。  相似文献   

15.
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的整体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不能仅仅关注“未成年人’及其“已然之罪”上,应该体现“提前干涉”和“向后延伸”的特征,其所针对的行为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犯罪行为,还包括了一般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所以,要有效治理未成年犯罪问题,需要变革刑法,需要从总体刑事政策、定罪政策、刑罚政策、处遇政策、诉讼机制等方面进行全面革新,并需要借鉴吸收各国成功经验,尤其是全国各地试行多年且行之有效的实践做法,建立中国独特的少年刑法、少年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16.
美国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旨在介绍美国的未成年人司法制度。文中除了介绍其不同于成年人的司法制度之处以外,还特别介绍此制度近期的发展,着重于停止按未成年人司法程序审判(移交成年人法庭)、校园暴力、未成年人团伙及“三击不中”政策等。  相似文献   

17.
鉴于未成年人的心理和生理上所具有的显著不同于成年人的特征,为保护未成年人免受刑事诉讼的干扰,世界上很多国家采取限制刑事诉讼程序启动的方法,以保护未成年健康快乐地成长。同时,这也使得刑事诉讼能够集中精力打击严重犯罪或复杂疑难的案件。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侦查转处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社会组织化程度的变化是青少年犯罪的控制性因素之一。社会解组理论虽然分析了社会失范现象的原因,但并没有完全解释失范问题出现的社会现实原因。社会组织化程度下降导致社会控制力减弱,青少年犯罪现象就会大量出现。中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期,传统计划体制下的单位组织、社区组织都出现了瓦解、转换,社会组织化程度在改革进程中出现了下降趋势,因此青少年犯罪会迅速增长。通过增加社会组织的数量和提高稳定性,强化各类社会组织的功能可以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20.
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是我国主导性培育公民法律素质推演化进程的核心内容之一。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动力总量取决于三方面:一是来自个人本体、群体组织和社会整体的分力是否形成合力;二是权利意识和法律品质的客观状况;三是传递载体及渠道的发育水平。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保障政能,则取决于观念导向、政策指引、环境协同、途径优化等结构要素及其互动机制的完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