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由于战后日本政府追随美国敌视中国的政策,与台湾保持"外交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日两国无法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为了打开中日关系的僵局,中国政府提出了"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方针,通过与日本爱好和平的民间人士交往的"民间外交"促进两国外交关系正常化.  相似文献   

2.
“乒乓外交”是20世纪中国外交史上的专有名词.狭义的“乒乓外交”系指1971年4月,毛泽东决断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问北京,周恩来周密安排了他们访华,打开了中美两国隔绝22年之久的冰河,由此铺设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道路. 广义上的“乒乓外交”,还包括在这一时期以中国乒乓球队参赛为契机,中国与尼泊尔、日本等国改善外交关系的举措.  相似文献   

3.
《思考与运用》2006,(7):58-60
为庆祝重庆和广岛缔结友好城市20周年,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促进中、日两国地方和民间的交往,2006年5月20日-24日,重庆市委外宣办精心筹划组织的“巴渝风情展”在日本广岛市成功举行。“巴渝风情展”分为“图片展”和“民间艺术精品展”两部分,共展出图片130多幅,海报20张,民间艺术品300多件,发放宣传资料3000份。8位民间艺术家进行了精彩的现场表演,吸引了近万日本市民参观了展出和观看重庆形象宣传片。  相似文献   

4.
台湾问题在近现代中日关系史中占据重要位置,是涉及中日关系的一个原则问题,今天仍为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1972年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日本和台湾断绝了“外交关系”,将日台关系限定在经济、文化领域民间的、非官方层面上。可从上世纪80年代后半期,特别是冷战结束之后,随着国际和日本国内环境的变化,日本右翼和政界中的“台湾帮”开始在这一问题上发难,一再向指导中日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发起挑战,使两国关系的发展不断受到干扰。  相似文献   

5.
萧泓  刘锋 《党史博采》2003,(6):15-19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人民有着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的历史,也有过令人难以忘却的创伤,近代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新中国成立后,中日两国老一辈政治家,高瞻远瞩,冲破层层阻力,1972年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1978年,双方缔结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掀开了中日外交关系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6.
吴明 《学习月刊》2012,(10):12-13
201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四十周年.也是中日关系史上引人注目的一年.纵观中日两周关系史,既有长达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史.也有近代以来日本军周主义侵略中国的战争史。中日两国互为一衣带水的邻邦.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后.中日关系有了长足发展,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切实的重要利益.中口政府和民间友好合作应为和平发展时代的主流,  相似文献   

7.
正中日两国有着源远流长的交往历史,他们在文化上有很大的相似性或者一致性。研究中发现,在神树崇拜这一方面,也有着很多共同点,如贵州省印江县永义乡与日本的和歌山县的两大神树都不用于祈愿子孙满堂,都是粗壮健硕的大树,对其崇拜源于对自然的敬畏等等。此外,笔者还通过比较贵州省神树"千年紫薇王"与和歌山县"百年樱树"的祭树习俗与两棵神树上所挂之物,进一步剖析中日两国民间崇拜树的深层次原因,透视中日两国人民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8.
1989年2月23日至25日,外交部长钱其琛以中国国家主席特使的身份,赴日本出席裕仁天皇的葬礼。钱其琛在东京除了参加葬礼活动外,还同前来参加葬礼的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哈托接触,就中国与印尼关系正常化问题进行会谈,并达成“三点一致意见”,从而打开了关闭23年之久的中国、印尼两国外交关系的大门。当时就有评论说,中国在东京进行了一场成功的“葬礼外交”。  相似文献   

9.
较早为三个卖国贼说“公道话”的是历史学家萨孟苏,他在回忆录里说:“由今想来,章宗祥、曹汝霖是否卖国颇有问题,以当时中国之弱,遇到野心勃勃之日本,外交上的折冲不甚容易。他们两人只求中日两国能够维持和平,未必真正卖国,否则抗战之时,何以汪精卫愿为傀儡,而此前所斥为卖国贼之人竟然不肯俯首听命于日本军阀呢?”  相似文献   

10.
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法国也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正值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中国前驻法大使、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吴建民近日回顾了50年来中法建交历程。  相似文献   

11.
1972年9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一行乘专机到达北京。9月29日,周恩来总理、姬鹏飞外长和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外相大平正芳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中日联合声明》上签了字。《联合声明》宣布,自该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1978年8月12日,中国外交部长黄华和日本外相园田直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后,两国高级领导人的互访及民间交流日趋频繁,合作领域…  相似文献   

12.
许以民  王艳华 《世纪桥》2013,(14):73-74
中日复交前,两国政治关系总体处于冰冷状态,其成因主要在于:两国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美国对战后日本对华外交的制约;战后长期执掌日本政权的右翼保守政客的破坏;中国“文革”时期的“左”倾思想对我国对日外交工作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今年3月24日,我国民间“保钓”人士一行7人,成功地登上了中国神圣领土钓鱼岛。然而,中方人员登岛后,日本方面却置中国政府和人民的立场于不顾,以国内法为由。强行扣留了中国的7名公民。日本的这一粗暴行径,引起了中国政府的强烈不满和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相似文献   

14.
据外国媒体报道,为了应对中国“科技抬头”的趋势,日本决定开设“中国情报中心”,专门搜集中国的科技情报。其实,中国历来都是美国和日本搜集情报的重点目标。两国的军方、政府部门和民间机构一直利用各种手段,大肆刺探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及科技等方面的情报。  相似文献   

15.
丁明 《党史文汇》2009,(4):14-20
1972年9月29日,正值菊花飘香、枫叶正红的金秋时节,中国总理周恩来和外交部长姬鹏飞代表中国政府,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和外相大平正芳代表日本政府,在北京签署了联合声明,指出:"自本声明公布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两国建立外交关系.至此,中日邦交实现了正常化.  相似文献   

16.
山东与日本西部的经济合作张钦先日本经济的崛起是二战以来世界上最引人瞩目的事件之一。日本在战后一片废墟的基础上,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国民经济现代化,经济上取得了奇迹般的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几个国家之一。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有二千多年的友好交往历...  相似文献   

17.
在毛泽东、周恩来关于“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对日工作方针指导下,经过中日两国人民20多年的不懈努力,到70年代初,中日友好已是人心所向,在日本掀起了声势浩大的中日邦交正常化的群众运动,恢复两国邦交已成大势所趋。1971年,联大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在此背景下,尼克松1972年访华,对日实行“越顶外交”政策,使得一贯追随美国的日本政府遭受很大冲击,佐藤内阁受到朝野一致的指责,处境尴尬,不得不转而寻求与中国接触,唱出恢复中日邦交的调子。但是,周恩来拒绝以长期敌视中国的佐藤政府为谈判对象。在内外交困下,佐藤只好提前…  相似文献   

18.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 ,日军侵占我国东北三省 ,不断扩大侵华战争 ,国民政府一再妥协退让 ,致使日本侵略者的野心更加膨胀起来。 1937年 7月 7日 ,卢沟桥事变爆发 ,日本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 ,仅在一年多时间内 ,就侵占了我国东北、华中、华东、华南的大片领土。 1937年 9月 ,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 ,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领导全国人民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但是从这个时候起 ,直到 194 1年底 ,战争打了四年多 ,中日两国均未正式宣布进入战争状态 ,也没有正式宣布断绝两国外交关系。这是一种不正常的国际现象。“七七”事变后的 7月…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20周年。在这值得庆幸和纪念的日子,我不禁忆起并深深地怀念曾为中国人民反对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付出生命的宫川、沙原、住野三位日本友人。 宫川是日本山梨县人,东京某制鞋厂学徒出身。1941年在战斗中参加八路军,同年底加入日本人民反战同盟,1943年又加入日本共产  相似文献   

20.
中国和印度两国人民之间有着传统的深厚友谊。1950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中印建交后,一直到50年代末,两国的关系一直是友好的。进入60年代,中印边界发生冲突,两国关系出现了挫折。 中印发生边界冲突的焦点在于两国从未正式划定过国界,两国只是有一条历史上形成的传统习惯线,而英帝国主义侵略者策划的“麦克马洪线”则历来为中国政府所不承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