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价值观中包含了许多和谐社会的理念,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文化资源.在全社会弘扬中国传统价值观可以促进人与自然、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从而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构建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确立了民本理念、包容理念和法治理念。这些理念的确立,为新加坡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认同基础、共生前提和廉平环境。研究这些执政理念,对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以及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党在新时期提出的新命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的、反映和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现代法治理念。文章立足于山西的实际,阐述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提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诉求,对运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构建和谐三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思想家强调和推崇和谐,其思想体系中蕴含着非常丰富而深刻的和谐理念,主要体现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和人与社会这四个方面。这些和谐思想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渊源,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是一部重要而复杂的调整民商财产关系的基本法律,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密切关系。物权法体现并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精神,体现了公平与正义的社会文明理念,体现了诚信友爱的团结精神,有利于社会充满活力,有利于社会秩序的安定有序,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但是,物权法在继受传统民法精华的同时,从科学体系和立法技术层面观之,于创新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商法体系方面也有相当缺憾,具体在立法根据、担保物权、占有和居住权等方面还存在着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坚持以人为本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坚持以人为本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共同的价值诉求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二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是同一历史过程,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理念,而和谐社会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客观条件。构建和谐社会必需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着眼于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妥善处理人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科学的充满时代精神的理念作指导。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指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具体落实目标所在,科学发展观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统领作用,尤其要扎实推进做好三项工作。  相似文献   

8.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任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民警察必须树立和谐发展的正确理念;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努力创造和谐、稳定的执政环境;按照和谐社会的要求不断推进公安工作的改进和创新。  相似文献   

9.
现代民法的人文精神是对近代民法人文精神的扬弃,使人类朝着理想的人文精神前进。具体表现为从抽象人格到具体人格、从一体保护到弱者保护、从形式正义到实质正义,以及对契约自由、所有权绝对和过错责任民法三大原则的修正与限制,反映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和谐社会是一个诚信友爱、幼有所恃、老有所养的社会;是一个充满仁爱和对人终极关怀的社会。民法的人文精神必将极大推动人的解放和全面自由发展,因此民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工具,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弘扬民法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刑事和解制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我国传统的和谐思想在维系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法治。从本质上看,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确立刑事和解制度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