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谭颖 《两岸关系》2014,(9):55-56
正"我发现很多朋友到台湾个人游,只有短短的几天,基本上是走马观花。我想写一本书,告诉大家怎么透过在台湾看到的景点去理解台湾,认识台湾,让大家知道现在的台湾人都在想些什么"——廖信忠因为《我们台湾这些年》一书走红的台湾青年作家廖信忠住在名人荟萃的上海静安区。邻居们谁也没有想到,这位来自台湾的"邻家大男孩"居然是畅销书作家,蜂拥而至的媒体都冲他而来……融入上海,成为"她的一份子"廖信忠,1977年出生在台湾士林,台北长大的他对大陆有着深深的好奇。2005年他退出兵役,摇身一变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9,(21)
<正>今年是台湾光复74周年。1949年10月25日,日本驻台湾总督安藤利吉向时任中国台湾省行政长官陈仪正式递交投降书,宣告了日本帝国主义对台湾50年可耻的殖民统治永远结束。这一天,在台北,家家户户杀猪宰羊,搬出了祖先牌位。胜利与光复,两岸中国人共享这一刻最扬眉吐气的时刻。10月23日至28日,由全国台联、台湾辜金良文化基金会、台湾抗日志士亲属协进会共同主办的纪念台湾光复74周年暨反殖民与台湾光复图片展及交流参访活动在重庆大学拉开帷幕,两岸专家学者、台湾抗日志士后人、重庆大学师生等嘉宾齐聚重庆。在为期6天的行程  相似文献   

3.
<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两岸青年一代,同是奋斗者,同为追梦人。7至8月,扬州启动"我心飞扬·筑梦扬州"扬州台湾青少年交流月活动。本次活动由扬州市台办主办,来自台湾多个城市的8批、近300位青少年来扬交流实习。扬台第二届青少年足球交流赛、"手拉手心连心创未来"台湾大学生江苏实习就业特训营、非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6,(17)
正台湾最后一位政治死刑犯台湾著名社会运动家、统派代表人物曾力促连战访大陆实现大和解简历陈明忠陈明忠,1929年1月2日出生于台湾高雄冈山,是台湾著名社会运动家、统派代表人物。1947年"二·二八"事件中,18岁的陈明忠成为谢雪红领导的台湾民主联军的突击队队长;"白色恐怖"时期,因为涉嫌"通匪",先后坐了两次台湾当局的21年"政治黑牢",是台湾最后一位被判死刑的政治犯;1987年,通过时任蒋经国秘  相似文献   

5.
铁虹  洪滨  马金 《两岸关系》2010,(11):28-29
<正>远望台湾名品城,最吸引眼球的是"七彩"建筑群;扫描台湾名品城,最体现节能环保的是内部设计;品味台湾名品城,最原汁原味的是台湾特色商品。被称为"永不落幕的台湾名品交易会"的南京台湾名品城,于2010年9月16日盛大开业。往事的回忆有一位女士在参观南京台湾名品交易会后说过这样一段话:"30年前,看到‘台湾产品'仿佛是飞来之物;20年前,家里如果有一件台湾物件,亲朋邻里会羡慕不已;10年前,台湾商品往  相似文献   

6.
2008年5月23日上午,北京铁道大厦7号会议室一片肃穆,来自台湾的21位嘉宾与来自全国各地省市区的130余位教育界同仁一道,向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中不幸遇难的同胞默哀1分钟。这是由中华职业教育社牵头、与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和台湾成人及终身教育学会共同举办的“2008’海峡两岸终身教育论坛”开幕现场的一个动人场景。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5,(14)
<正>第一个研究张大千博士论文的台湾画家第一个获得"优秀博士论文奖"的台湾画家第一个取得美术学博士学位的台湾山水画家两岸《新富春山居图》八大画家之一在台湾出生,受中华文化熏陶长大,于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以《张大千晚年在台湾绘画艺术研究》论文取得美术学博士学位,并获中国艺术研究院颁发"优秀论文奖",同时赢得中央美院博导邵大箴教授极高的评价。这样的背景,使得白宗仁在两岸水墨画家之间显得独树一帜。2011年,两岸《新富春山居图》的创作只邀请了海峡两岸最具声望的8位艺术家共同参与,在这8位艺术家中,最年轻的一位是来自台湾的白宗仁。白宗仁俨然是绘画界的一颗"新星",是溥心畲、张大千和黄君壁3位艺坛泰斗的隔代传人,也是台湾在大陆最有影响力的中国艺术研  相似文献   

8.
王夕源  彭云杰 《台声》2010,(12):66-67
<正> 2008年10月,一对来自台湾的情侣,在青岛引进开发了台湾优质奶茶,不到两年就取得了年销售额300多万元的骄人业绩,并创出了"沫沫(MOMO)茶饮"的自主品牌,既引来了口味时髦的年轻人,也招来了嗅觉灵敏的加盟商,更引起了众多媒体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从人员往来方面看,美国对台湾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1994年台湾去美国的人数大约有45万,相当于台湾出境总人数的9.5%,占第三位.1994年台湾出境地占第一位的是香港,大约175万人,占总出境人数的36.6%;占第二位的是日本,约68万人,占14.2%.  相似文献   

10.
陈小兵 《台声》2014,(4):76-77
<正>2013年10月,一座无名英雄纪念广场在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落成。广场为纪念上世纪50年代为国家统一、人民解放事业牺牲于台湾的大批隐蔽战线无名英雄而建。50年代初,台湾岛内地下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大批地下党员被捕遇害。这些忠贞不渝、宁死不屈的英雄们,他们的名字无人知晓,但他们的功绩与世长存。12月中旬,媒体报道纪念广场落成开放的消息后,在台湾岛内及海外引起了广泛关注。多位岛内及早已移居海外的"白色恐怖"时期政治受难者及遗  相似文献   

11.
2006年岁末至2007年2月,由四川省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和台湾新光三越文教基金会共同主办的“天府之国-巴蜀文化精品展”在台湾展开。展览共分古蜀传奇、巴蜀胜景、巴蜀风情、蜀艺天工、卧龙熊猫、旅游路线推荐及多媒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5,(22)
<正>10月24日,常州·台湾"两岸情"摄影艺术交流25周年纪念系列活动之一的"台湾摄影家看常州"摄影作品展在台北市图书馆隆重举行。本次摄影展由台湾中华艺术摄影家学会、台湾摄影学会联合主办,参展作品汇集了25年来台湾摄影家历次来常创作的百余幅优秀作品。30余位台湾摄影家获颁优秀作品奖章。摄影展共吸引台湾各地观众8000余人到场参观,百余位两地摄影艺术家开展了摄影艺术研讨活动。  相似文献   

13.
1995年12月2日,台湾岛内在一片吵吵嚷嚷声中结束了被视为"总统"前哨战的第三届"立法委员"的选举,选出164位新的"立委"。从台湾国民党、民进党、新党及无党籍人士当选人数的消长,可以看出台湾民众对三党的评估,也可以看出台湾民众不满于台湾当局李登辉沉醉于"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不关心社会治安,不关心人民疾苦的行径;反映了台湾多数民众希望"求安定、求发展、不可独"的心态。  相似文献   

14.
叶晓媛 《台声》2014,(9):88-90
60多年前,整个中国大地战火纷飞、时局动荡,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一些去了台湾的大陆同胞,从此被一道海峡阻隔,此后绵绵几十年是对大陆亲人望眼欲穿的思念;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台湾同胞,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来到祖国大陆,从此与台湾的亲人天各一方,他们将青春和汗水留在了大陆,却饱受与亲人分离的痛苦,有些人直到离世都没能回到魂牵梦绕的故土!我的外公陈景山,就是这样一位普普通通却又有着传奇一生的台湾老人,一位直到离世都没能回到自己家乡的台湾老人……  相似文献   

15.
编辑部吹风     
据台湾媒体报道,就在民进党上台执政一年的时候,台湾完成了两份民调。其中一份最新的民调显示,台湾赞同“一国两制”的人十年内上升了四倍,由台湾人口的3%上升到15%,而且在去年“5·20”之后上升的幅度更快。上升幅度相当惊人。台湾一位“立委”向台湾当局提问,这种情况“会不会是两岸政策的警讯?”  相似文献   

16.
田毅 《两岸关系》2008,(7):62-65
台湾交通主管部门早在去年底,为2008北京奥运及配合2009年高雄世运及台北听障奥运之举办,拟定“2008-2009台湾旅行年”工作计划,整合公私部门力量,加强国际行销,推广台湾八大景、五大特色的友善缤纷旅游环境,吸引观光客来台旅游。  相似文献   

17.
郑坚 《台声》2002,(4):16-16
彰化老乡亲顺兴兄终于如愿安详地为自己“走不完的路”画上了最后的句点,回归他热爱的大自然安息了!顺兴兄从1985年再度从台湾回到祖国大陆16年来,我俩始终“有缘作阵”,交情至笃。最后这几年还成了相距不到50米的邻居。顺兴兄是个爱台湾、爱祖国、爱地球的社会主义者。我们的交谈很难离开爱国爱乡这个话题。黄兄安息前9天,我们还交谈了1996年7月,岛内一位后生给他写的信。当时他将该信交给我,让我安排隐名刊登在当年8月号的《台声》杂志上。我们共同感叹、惋惜这位当年痛骂“政治腐败、贪污横行”、“抱美国老板大腿…  相似文献   

18.
台商到黑龙江省投资始于1987年,截止1997年底,全省共批准台商投资项目675家,总投资额为8.3亿美元,其中台商协议投资金额为4.5亿美元,在全省吸收利用境外资金总额中列第三位。 台资数量迅速增长的同时呈现出这样几个特点:第一、在单项投资额不断增大的基础上,台湾大企业集  相似文献   

19.
回到故乡     
<正>“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这是沈从文先生墓前,黄永玉在一块石碑上的题字。被称为“灵魂摆渡人”的高秉涵老人曾是一位台湾老兵。他1935年出生在山东菏泽。13岁那年,随国民党军队离开菏泽到台湾。两岸开放交流交往前的几十年时间里,回到故乡便是他从未放弃过的努力。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一位当时已移民阿根廷的菏泽老乡要回大陆探亲,途经台湾时,高秉涵恳请她带一些家乡泥土回来,以慰思乡之情。  相似文献   

20.
丁宇 《两岸关系》2013,(4):41-43
4月2日至15日,"美丽台湾——台湾近现代名家经典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本次展览是两岸交流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台湾美术展览,追溯了1911年至2011年百年来台湾美术发展的历史过程,集中展示了台湾142位艺术家水墨、胶彩、版画、油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