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伟 《求实》2007,1(3):71-73
实现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者梦寐以求的理想,也是中国共产党孜孜不懈的奋斗目标。科学社会主义为人类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指明了前进道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实现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本质的展开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2.
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保障和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社会各种矛盾的解决,有利于社会各阶层相互关系的协调。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单列篇章阐述了“民生问题”,充分表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施政El标。党的十七大报告还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在社会建设方面提出的明确目标和作出的郑重承诺。  相似文献   

4.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昌文 《学习论坛》2001,(12):31-33
本文论述了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出的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的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贡献,阐述了江总书记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规律的揭示及其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韩振峰 《学习论坛》2003,3(1):12-1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不仅是对共产党本质的科学概括 ,而且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集中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层次价值就在于它为我们找到了党的建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的本质与社会主义本质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6.
解决民生问题的关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虹 《当代党员》2007,(5):16-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只有解决好民生问题,广大群众才能安居乐业,整个社会才能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7.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强调要"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把生态建设上升到文明的高度,极大地推进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也极大地推进了对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全局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扎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以及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原则和主要工作,集中体现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拟以唯物史观为视角解读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旨在阐明两者具有内在的统一性:①生产力发展理论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理论基石,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逻辑起点;②社会有机体理论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思想源泉,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基本范式:③群众史观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建构依据,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思维视角;④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价值取向,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0.
把创新同民族的命运和前途联系在一起 ,是江泽民同志创新思想的重要特征。他在1995年5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明确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①这一重要论断 ,不仅是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 ,而且也是我们在当今时代迎接资本主义挑战、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指导思想 ,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本文现就创新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试作探析 ,以加深对江泽民创新思想的理解。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揭示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基本规律 ,是…  相似文献   

11.
戚嵩 《求实》2012,(4):67-70
社会主义本质问题是社会主义建设首要的基本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这一崭新伟大实践,突破经典形态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思维定势,从实践、主体和客体三大基本向度深层次诠释社会主义本质,实现了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创新与发展.这对于我们又好又快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社会主义本质有着密切的关系。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时代的要求,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江泽民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结合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指出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剐所在,体现了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特有价值诉求;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14.
李军  袁周 《当代贵州》2007,(19):82-85
贵阳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有悠久的历史,有灿烂的文化,有丰富的资源,有淳朴的人民.让这座城市里的市民能够生活得幸福、安全、舒适,是我们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着重解决民生,充分尊重民意.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把群众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心竭力为群众排忧解难,尽职尽责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相似文献   

15.
邸乘光 《江淮》2012,(12):9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总结十年奋斗历程的基础上对科学发展观作了新阐述和新定位,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随着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在其引领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坚定地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科学发展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6.
张军果  张均良 《唯实》2003,(10):76-79
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本质的认识 ,关系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走向 ,并最终决定着现代化建设的成败。从现代化建设的动力、目的和目前面临的环境等角度 ,论述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 ;从本质属性中的发展有别于单纯追求数量型增长、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和单纯追求物质文明等方面 ,阐明本质属性中的发展所具有的全新内涵 ;从发展的根本指针、发展的切入点等问题出发 ,分析新时期面临新环境的发展应有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古今中外人们的共同追求,更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温家宝总理在2008年3月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强调,要采取有力措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既是社会主义的长远价值,又是当前的紧迫任务,要共同为之奋斗。  相似文献   

18.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而解决当前突出的民生问题,同样要坚持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的思想,这是我们建党和执政以来在国家发展观上的历史性突破。文章认为,“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我们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次新的思想解放,坚持“以人为本”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相似文献   

20.
王锋 《奋斗》2011,(4):15-16
孙吴县地处黑龙江省北部、黑河市中部,与俄罗斯康斯坦丁诺夫卡区隔江相望,是全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十弱县”之一。近年来,孙吴县委、县政府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比较落后、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基本县情,全面落实党的各项惠民政策,牢固树立“改善民生问题是最大公务”的执政理念,始终坚持倾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下大力气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