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甄鹏 《当代世界》2010,(8):43-45
2010年7月22日,国际法院院长小和田恒在海牙和平宫宣布了关于科索沃问题的咨询意见。法院以10票支持、4票反对、1票缺席的表决结果,认为:“通过(独立)宣言没有违反任何现行的国际法准则。”这是一个出人意料的结论,将对科索沃独立进程和欧洲政治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从科索沃宣布独立,到联合国大会辩论,再到国际法院的法律程序,科索沃案例的法律进程长达两年多。  相似文献   

2.
甄鹏 《当代世界》2009,(10):45-47
从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宣布独立超,截至2009年8月底,共有62个国家承认科索沃独立,科索沃也已被批准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但是,科索沃的国际地位并未明确,决定其前途的关键国际力量——美国、欧盟和俄罗斯——态度没有任何改变。科索独立的“既成事实”,实际上是由西方炮制出来的,对现有的国际法准则构成严重挑战。  相似文献   

3.
2008年2月17日,塞尔维亚自治省科索沃单方面宣布脱离塞尔维亚共和国独立,这是继南斯拉夫联邦解体、塞尔维亚和黑山(国家共同体)和平分手之后,发生在南斯拉夫联邦土地上的第三次“裂变”,它在世界上引起轩然大波。如今,人们还在热议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产生的法理问题和对该事件可能产生的国际政治影响表示担忧,但更重要的是,人们应该厘清原南斯拉夫联邦构成单位为何不断“裂变”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4.
和静钧 《南风窗》2007,(23):90-91
目前看来,美国和欧盟均表示支持科索沃独立,而最可能的独立方式就是事实独立。但美欧并未放弃争取塞科双方达成"协议独立"的努力。至于对科索沃最为上策的合法独立,则由于再度崛起的俄罗斯可能的阻挠而基本无望。  相似文献   

5.
自南联盟政权更迭之后,该地区依然是麻烦不断.除黑山共和国在闹独立、科索沃阿族极端分子加紧在科索沃境内、塞尔维亚南部阿族聚居区和科索沃与马其顿边境地区的军事行动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还向南联盟政府施压,要求将南前总统米洛舍维奇引渡到前南国际刑事法庭受审,米洛舍维奇的命运已成为世人瞩目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寰球眼     
《南风窗》2008,(22):14-14
塞尔维亚解套"科独"10月8日,就在格鲁吉亚分离地区南奥塞梯紧锣密鼓谋求加入俄白联盟之际,联合国大会以77票赞成、6票反对、74票弃权的表决结果批准了塞尔维亚要求国际刑事法院就科索沃独立一事作出评判的提案。由于大多数欧盟成员国弃权,美国投了反对票,最终结果似乎宣告了贝尔格莱德的外交胜利。不过就在次日,邻国黑山、马其顿承认科索沃独立,给塞政府沉重打击。  相似文献   

7.
作者于2014年受邀在科索沃访问考察,在一个半月的时间里与那里的阿尔巴尼亚族人和塞尔维亚人深入接触,耳闻目睹,深切感受到在这片土地上,阿塞两族之间因为历史纠纷、民族矛盾以及外力干涉等原因,对对方充满排斥和对立。科索沃虽已建"国",但这片土地上的民族关系和情感仍是被"撕裂"的,阿塞两族的民众虽然也对科索沃"独立"充满信心,但内心深处却又因为这种现状而对未来感到一片迷茫。当今世界不仅存在一处"科索沃",类似热点和地区还有很多。本刊希望通过展现在科索沃这片被民族对立撕裂的土地上,阿塞两族之间和睦相处的巨大困境,给读者以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黑山的独立开创了以公投割裂国家关联的模式,这对目前前途不明的科索沃分离势力是个鼓励信号。现在,塞尔维亚北部地方也在打算利用公投之器达到独立之目的,而微型国家黑山北部靠近塞尔维亚的几个小城镇也在威胁要并入塞尔维亚。  相似文献   

9.
2001年11月17日在联合国驻科索沃特派团、维和部队和警察部队以及欧安组织观察员的监督下,南联盟科索沃举行了临时自治议会的选举.这是自1999年科索沃战争后科索沃地区举行的首次普选.  相似文献   

10.
张霞 《国际展望》2012,(3):106-118,142
独立媒体项目是美国对中亚国家实施民主改造的重要手段和工具。美国的主要做法是:打造适宜媒体生存和发展的法律环境,提升独立媒体的职业技能和专业技术能力,向独立媒体提供物质支持,利用媒体可发展指数等"政治标准"打压中亚国家。独立媒体项目是美国左右和影响对象国政局发展的有力工具,对中亚产生了复杂、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