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喜怒哀乐人之常情。文人并非都是聪明人,更不是高明人,不过是他的感情浓度高,敏感,情溢于言,产生了具有思想、艺术魅力的精品。一个作家,艺术家”看重自己泼浇心血、流露真情的产品是理所当然的。但不能自认为“天下第一”。现在风行一种炒作活,在作品酝酿时便大做广告,轮翻炒热,不断加温。不管实际质量如何,照样名之为最新最佳的巨著、大作,使人忍不住发笑。日前读齐白石《印说》,有段启迪人思的话:“予之刻印,少时即刻意古人篆法,然后即追求刻字解义,不为摹、作、削所害,虚掷精神。人誉之,一笑,人骂之,一笑”。齐白石篆刻以不摹、不作、不削的创新闻名于世,与其画并称。他不为名所误所累,对人誉人骂皆豁达  相似文献   

2.
《侨园》2016,(9)
正张大千是当代著名的国画大师,其生平两大嗜好:一是讲究吃,二是爱听京戏。他认为"吃"不仅是果腹而已,更是人生最高的艺术。他的吃,不仅博食中国美味,遍尝世界佳肴,而目综合中外饮食文化,结合中国书画艺术创造的"大千菜",也同他的画一样驰名海外。张大干爱自制菜肴与家人并二三知交共食,不喜赴大宴,不喜去一般餐馆进食。在京时常与亲友家人吃谭家菜,冬季亦去西单安儿胡同吃蒙古同胞经营的烤牛羊肉。张大干一生好游名  相似文献   

3.
藕花吟馆胡沁园 丹青巨匠齐白石,在艺术道路上起步之初,胡沁园是他的第一个慧眼识珠的引导者,为他日后的多彩人生第一次树起了醒目的路标.齐白石对此终生铭感,永志不忘.1914年夏,胡沁园因病逝世,齐白石号啕痛哭,肝肠俱裂,参酌老师生前赏识过的画稿,重画了二十余幅,拿到老师灵前焚化,还作了十余首悼诗、一篇祭文和一副挽联.挽联是这样写的:  相似文献   

4.
近读一些艺术著作,联想思想政治工作,随手写下一些琐碎而肤浅的想法。一老子说过“大音希声”。大音指宏大完美的音乐,“听之不闻名曰希”,希声也就是听不见的声音。陶渊明不懂音律,但备有一张无弦琴,每逢酒阑兴起,则抚弄以寄其意。齐白石画鱼、虾、蝌蚪,周围一片空白,没有水草水波点缀,而观者自会感到它们在水中游弋,这种讲究“无言之美”“韵外之音”“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美学思想和含蓄蕴藉的文学艺术,往往以虚代实,一以当十  相似文献   

5.
法国现代雕塑大师马约尔(AristidcMaillol1861-1944)的作品简洁洗练,纯朴庄重,他以三角形、菱形等几何形体为基础的创作方式,及其所略具抽象意义,则来自他的美学削减手法。马约尔崇尚古希腊艺术的单纯和静穆,并说:“我只有几个主要部分(侧面),就这些也嫌太多。我喜欢像原始艺术家那样,只有两个部分。”比马约尔小二岁的我国同时代著名国画家齐白石,也是位善于以削减手法将画面处理得简洁抽象的高手,“例如他画虾,为了造型上的单纯,早些年有意删除一些不损害虾的真实性的腿,为了形象的单纯,后来又删掉了一部分不损害虾的…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5,(12)
孔子生于没落的贵族之家,时逢乱世,那个混乱的社会正如孟子所言,"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孔子的一生也在随时代动荡、颠沛流离,甚至被形容为"丧家之狗"。然而孔子在穷困潦倒的人生中矢志不移地追求"道",但他不并蔑视财富,不仅如此,孔子珍惜财富,在生活中崇尚节俭,同时也讲究生活质量。对于普通百姓,孔子认同他们对财富的追求,并且主张富民。  相似文献   

7.
宋洪斌 《侨园》2011,(5):24-25
齐白石是世界文化名人、20世纪中国画坛的旗帜。齐可来作为齐白石的嫡孙,谈起祖父、父亲以及自己,如数家珍,感触良多。我们沉浸到齐白石的传奇世界,也见识了白石老人第三子齐良琨之子齐可来。让我们听听他的叙述——  相似文献   

8.
作为我国艺术史道路上最杰出的艺术大师,齐白石所创作的艺术作品不计其数,是众多艺术家前行的指路明灯。谈到齐白石先生,大家总会谈到《虾蟹图》,图中体态通透,长钳威风的虾蟹形象令人拍案叫绝。殊不知齐白石先生在绘画、篆刻、诗词、书法都有很高的造诣,除了在他早期收录成册的《白石诗草》外,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作品册还有《齐白石作品集》、《齐白石画法与欣赏》等一系列的作品集。先生那种对艺术美学独特的见解,更是给我们留下了一笔最宝贵的文化财富,成为一代又一代艺术学者研究、学习的至宝。  相似文献   

9.
《侨园》2016,(9)
正山海关书法篆刻家兰惠泉说,"在砖上凿刻古文字、画像、制作瓦当,从古就有之",而把砖瓦"当作印材,创作出系列组印",集诗、书、画、印于一统,"成为艺术品"则"实属不多"。长城砖之小大由之,青瓦之长短随缘,朴厚中见新潮,精巧里透古风,字体多变,印文多姿,布局谋篇,妙合天成,或大气雄壮,或雅秀细腻:这就是我们对"兰惠泉长城砖刻"的直观感受。如果想全面了解他的这门艺术,最佳途径是走进"雅汇  相似文献   

10.
梅兰芳学画,拜过许多画家为师,与齐白石相识,是齐如山介绍的,时间是在1920年秋天。当时,齐白石在画界地位和吴昌硕相当,有"南吴北齐,可以媲美"之誉。  相似文献   

11.
《民主》2018,(11)
正"歧黄之道,寓法于和;岐伯之术,机巧手法。业精于勤,禅于一指;大家之大,静心始一。医当静心以为人治学,不忘为医之初念,精诚以疗疾苦,实为医之道,本之神也。"这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推拿科主任医师龚利对中医与推拿的理解,也是他对为医之道的理  相似文献   

12.
罗华文 《学理论》2010,(29):18-20
文同是北宋时期的一个多学科大师,尤以画、诗名世。文同深受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影响,一生宦途奔走三十余年,有"廉吏"、"清平太守"之称誉,深得百姓爱戴。从文同的政治活动、诗、画等方面来论述其勤政爱民、忧国忧民和刚直不阿、积极向上等政治思想和特征,并予以评价。  相似文献   

13.
梁九明 《学理论》2013,(9):177-178
王诜虽然身居宫廷,居于画院中,但他的学识和修养并不逊色于"士大夫",集前人大家之精华,而自成一家,从他的诗书画中去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王诜深厚的文学修养和艺术传统底蕴,认知王诜在文人画兴起的时代里为后来的文人画发展起到了不可轻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梅花谣     
田人 《民主》2014,(2):54-55
<正>画家海天的工笔画"卵石"系列在国内很有影响,最近他却以梅花为题材画起了"梅花"来,他不画梅花的热烈与繁茂,只让每一朵梅花在他的写意中都透着一股清寒与冷峻之气……梅花谣我们习惯在这种颜色下交谈我们习惯有一个冰冷的房间习惯睡觉的时候,冬雪在一粒粒毁灭。我们还有很多话要说我们有我们自己的温暖和幸福  相似文献   

15.
周春华 《团结》2012,(3):53-56
柳亚子(1887—1958)先生是民革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近代著名革命文学团体——南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一生以诗歌为武器宣传革命,坚持真理、爱憎分明,是一位坚定的民主革命战士、中国共产党方针政策的积极拥护者、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深远的爱国诗人。他的诗紧密结合民主革命的发展,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激情,具有鲜明的战斗性和撼人心灵的艺术力量——正如周恩来总理送给他的对联中写到的那样:"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他与毛泽东主席也有深厚的交谊,诗词赠酬频频。毛泽东主席曾以"人中麟凤"来表达对柳亚子的敬意之情,更对他的诗词给予了  相似文献   

16.
陈烈 《瞭望》1999,(17)
在曾任毛泽东秘书的田家英的藏品中有一部明版《醒世恒言》,是康生的赠品,这就涉及到田、康之间的一段交往。在中共党内高级干部中,若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涵养与鉴赏水平,康生往往要争坐“第一把交椅”。他在诸如诗词。书画、金石。戏曲等方面均有一定造诣,但恃才自傲却大大超出了他的实际水平。有文章披露康生能画两笔国画,有一幅曾被收人上海“朵云轩”出版的画册中。他因而对别人吹嘘,自己的这种业余水平比起齐白石并不差多少。他所用画名“鲁赤水”,即是为挑战齐白石而起的。但这种在用名上的针尖麦芒,恰恰暴露了他的浅薄与偏狭…  相似文献   

17.
思一 《瞭望》1988,(40)
每看一次画展,或翻完一本画册,我都要想起齐白石的“馒头”,“馒头”云者,是他形容自己所画的山形。形容得象,因为画得本来象馒头。一个个、圆滚滚。想到那样的山,和画家理直气壮的态度我就要笑。 “老夫喜画馒头山”是齐老先生题画诗的结句,在首句中他点了五代两位山水画祖师爷的名——荆浩和关仝:“逢人耻听说荆关。”  相似文献   

18.
同初 《瞭望》1991,(45)
出生在山东莱阳的王树春所作书画,亦有山东大汉宽博、豪放的气质。他熟悉农村生活,农家小院的瓜、果、梨、藤是在他的创作中常见的题材。他善于从传统书画艺术中吸取营养,远宗徐渭、八大,近法吴昌硕、齐白石、崔子范,并结合自己的感受与理解,赋予作品以时代气息。从多年的创作实践中,王树春形成自己的艺术观念:写意花鸟画的布局、构图要简而更简或繁而再繁,不取“不简不繁”的中间道路。他重视传统笔墨。用笔方圆结合,如荷、兰、葡萄,往  相似文献   

19.
篆刻,作为书法的姊妹艺术,它是中国优秀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在近代篆刻艺术的发展史上,曾出现不少杰出人物。如诗书画印四绝的吴昌硕,有印坛巨匠之称的齐白石等。三四十年代名重海内外的篆刻家  相似文献   

20.
江西国画家杨石朗为人质朴木讷,不善交际,数十年来默默耕耘,自甘寂寞。数年前,他曾刻有一方闲章,印文为“百年以后人论定”。这是借用董其昌在《容台集》中记述的“元季四家”之一吴镇颇有自信,虽穷而不以所画媚世的一个典故,杨先生以此自勉。故事说:“吴仲圭本与盛子昭比门而居,四方以金帛求子昭画者甚众,而仲圭之门阒然,妻子颇笑之。仲圭曰:二十年后不复尔。果如其言。” 如今,使杨石朗感到欣慰的是他的作品已经得到社会的承认。今夏他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出乎意料地获得行家和观众们的赞誉。中国美术馆馆长刘开渠先生说:“杨石朗的画传统功夫很深,在传统的基础上有创新。中国画要做到既有传统,又有新意,很不容易。”著名山水画家李可染对杨石朗说:“今天我连看了三个展览,不过你的画我是一张一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