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尧育飞 《各界》2022,(1):52-56
在《赵烈文日记》中,同治元年的那场瘟疫着墨颇多,但与曾国藩、莫友芝等人的日记不同,赵烈文更为关心的,是瘟疫影响下的亲人和底层人的遭遇,笔端更带情感.他的日记,再现了人们与疫病共处的过程,保留了人们应对瘟疫影响的行为和方式,为瘟疫下的个体情感提供了一份历史的证明.  相似文献   

2.
黎明 《侨园》2015,(4):47
曾国藩和左宗棠都是晚清中国政治舞台上的杰出人物,也都是湘军的创始人。曾曾提拔过左,有恩于对方:左也曾协助过曾镇压太平天国。但由于两人的性格差别大,所以两人存在的恩恩怨怨一言难尽。曾国藩是晚清大儒,被誉为中国封建时代最后一位精神领袖:左宗棠年轻时怀才不遇,常以诸葛亮自比。很久以来,曾国藩与左宗棠交恶成了晚清一段谁也说不清的"公案"。按理说,就算他们成不了好朋友,也不致于水火不相容。如果没有曾的提携,左很可能一辈子默默无闻。然而后来曾氏父丧,不待圣旨到即回家,第一个站出来谩骂他的  相似文献   

3.
话说曾国藩     
李荣焕 《学理论》2008,(17):80-82
曾国藩(1811—1872年)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今属双峰县)人。他早年热衷于追求功名,1838年中进士,此后十多年间,他利用在翰林院供职的有利条件“日以读书”为业(《曾国藩全集·家书》一),潜心学问,涉猎大量中国古籍,对诗词古文用力甚勤,对封建理学下的工夫尤深,使他成为一名正统的封建理学家,被赞誉为“一代宗师”。  相似文献   

4.
眭达明 《各界》2014,(9):72-76
赵烈文既是曾国藩的心腹幕僚和心爱弟子,又是晚年曾国藩无话不谈的朋友。赵烈文能和曾国藩发生交集,就是四姐夫周腾虎(字弢甫,也写作韬甫)推荐的。咸丰十一年(1861)冬天,赵烈文第二次进入曾国藩幕府不久,朝廷命曾国藩举荐人才,曾国藩特别保举了六个人,其中称赵烈文“博览群书,留心时务”,朝廷诏令咨送曾国藩大营录用。  相似文献   

5.
<正>曾国藩语粹曾国藩认为,全才应德才兼备。"德与才不可偏重,譬之于水,德在润下,才即其载物溉田之用;譬之于木,德在曲直,才即其舟楫栋梁之用。德若水之源,才即其波澜;德若木之根,才即其枝叶。"若德才难以兼备,曾国藩更强调"德",宁用有德无才,而不用有才无德之人。人物简介曾国藩,湖南湘乡(今属双峰)人,晚清重臣、名臣,同时也是著名文士和思想家。道光年间中进士,入翰林,擢部堂,历经十多年的京官生涯。成丰二年(1852)被任命为湖南"团练大臣",借机练成湘军,统之镇压太  相似文献   

6.
种因得果     
正曾国藩作为晚清一代名臣,成长路上有两个人对他的影响极大。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曾国藩到了而立之年,此时他一心想出人头地一展抱负,却不得法,即使身为一个文人,对于当时名目繁杂的学问,他也感到没有头绪难以入手。带着满腹疑问,他去请教当时的太常寺卿唐鉴,彼时唐鉴深受道光帝器重,声名鹊起。唐鉴告诉曾国藩:"学问虽  相似文献   

7.
罗日荣 《党政论坛》2013,(22):30-30
曾国藩是晚清末年的“中兴四大名臣”,他一生恪守“立德、立功、立言”的古训,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代大儒。曾国藩读了一辈子书,在读书上是非常有心得的。在曾国藩的家书中,  相似文献   

8.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创立湘军,成为近代军阀的鼻祖;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立下赫赫战功,成为显赫一时的官员;积极支持洋务运动,成为洋务派地方的代表,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这样一位晚清重臣,同样有着他成功的处世原则.纵观曾国藩的一生,封建的程朱理学观念始终占据他思想的主导地位,而由此衍生出来的则是曾国藩的"忠君勤王"的观念,而这一思想又影响了曾国藩一生的处世理念,主要从曾国藩处理同部下、幕僚和清政府的关系中所体现的"忠君勤王"的思想来浅谈曾国藩的处世原则.  相似文献   

9.
眭达明 《各界》2022,(3):17-20
对于神秘的风水学,曾国藩虽多次说过不相信,实际生活中却始终保持着一定的敬畏. 据现存文献记载,曾国藩与魏源没有见过面,而且从无书信来往,曾国藩称其为朋友,是因为读过魏源绝大部分著作并受其影响很大,完全称得上文友和书友.咸丰九年十二月初十,曾国藩在日记中记录了一段谈话,对魏源迷信风水很是吐槽了一番. 曾国藩显然错怪了魏源...  相似文献   

10.
曾国藩被誉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完人,是封建官场的楷模。在晚清政治腐败的大背景下,身为理学大师的曾国藩之所以能做到洁身自爱,廉洁从政,是因为其深受儒家思想的理欲观、公私观和义利观影响,崇尚"灭人欲,存天理"的理欲观、以公灭私的公私观和重义轻利的义利观。曾国藩的廉洁从政思想对当今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清朝名臣曾国藩,被政界人士奉为"官场楷模"。一生讲究"廉"。这要从曾国藩第一次被道光皇帝召见说起。那时,已是庶吉士出身的曾国藩,在翰林院实习期满后,早已囊中羞涩。由于没钱送礼,他在忐忑不安中苦等了六个月,才等到吏部的引见文书。召见的那天,道光皇帝先把曾国藩的履历看了看,然后随口问道:"曾国藩,你抬起头来,朕有话问你。"  相似文献   

12.
<正>曾国藩年轻时是个愤青,"负本领甚大,每见人家不是"30岁时意识到自身的不足,立志做圣人,他的方法就是写日记,过他的日记与一般人不同,很像天的微博。曾国藩日记的篇幅都不长,十字,一二百字,写的内容多是生活的白描:从早晨起床开始,吃的什么饭,和谁说的什么话,甚至晚上做了什么梦,都一一记录下来,然后回忆自己一天的言行,发现其中哪点不符合圣人要  相似文献   

13.
李银  杨洪涛  郑明鸿 《瞭望》2020,(15):30-31
4年,188万人,搬迁规模全国第一,这是贵州交出的易地扶贫搬迁成绩单。从数量上看,搬迁规模相当于冰岛全国总人口的5倍多;从时间上看,仅用了4年;从安置方式看,95%以上实施城镇化集中安置,彻底挪穷窝、换穷业、断穷根。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同步,贵州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搬迁安置路径。  相似文献   

14.
不守家训特立独行 聂其璧出生于1900年,在她出生前,父母已育有7儿3女,聂其璧是第11个孩子,后有一幼弟.聂其璧的母亲曾纪芬是曾国藩的女儿,其父聂缉是当时的上海道台(相当于今上海市市长). 母亲曾纪芬是曾国藩的幺女,按照湖南话,大家称她“满小姐”,后被人尊称“崇德老人”,她一生秉承曾家家训,起居定时,饮食节制,勤俭持家.每年必恭书曾国藩的“伎求诗”数遍,其书法颇得父亲真传,当年京沪大多上流家庭都挂有她的墨宝.曾纪芬对子女的教育非常严格,即使子女已经成年,仍随时耳提面命.  相似文献   

15.
著名学者、湖南岳麓书社编审唐浩明,是近年来出版界也是读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人物。今年10月,《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出版发行,到12月初第一版三万册已全部售完。目前,他又开始编辑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的彭玉麟的集子。 在出版界,唐浩明是个屡屡创造奇迹的名人:花了整整10年时间,主持编辑出版的30册1500万字的《曾国藩全集》,至今已售出  相似文献   

16.
曾国藩作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刚正不阿、清正廉洁,历来为人称道。曾国藩公牍文书多为忧患之作,辞理兼备、畅达明晰,多以自省和勉励他人为主题,从中我们可以窥见其为官为将的主张和治家为人之道。其为官,敬服清官、抨击贪腐、举荐廉才;其为将,以法束僚、鼓励进谏、务实管理;其为人,勤俭持家、淡泊自省、实干为民。曾国藩公文中的廉政思想对当今社会仍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巴黎专电 十月二十四日晚十时许,法国夏乐国家剧院热米耶厅内,观众掌声不断。西安木偶剧团的演员们高举着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和尚和白骨精等木偶,从太平门入场,最后一次向巴黎公众致意。观众以更热烈的掌声祝贺西安木偶剧团首演成功。 西安木偶是前来参加一九八六年巴黎秋季艺术节的最后一台中国节目。此前,江苏昆曲、上海越剧、成都扬琴、北京扁担戏、贵州侗族大歌、贵州地戏、苏州评弹和中国民乐相继登上了巴黎的舞台,受到广  相似文献   

18.
伍杰 《瞭望》1988,(19)
古往今来,人们叹息着贵州的山多:地无三里平。山和贫瘠是一对孪生姊妹,所以,贵州又是:人无三分银。当然,这是古老的故事了,如今当另眼相看。勇敢的开拓者,是能在这里干出不平凡的业绩的。 她,叫许医农,贵州人民出版社一位普普通通的编辑。原是一位三湘姑娘。她是如何走进这万山丛中的,我不得而知,但如今已年望花甲。  相似文献   

19.
刘绪义 《各界》2014,(2):75-78
曾国荃(1824—1890)是曾国藩的胞弟,字沅甫。因在族中排行第九,故湘军中人呼“九帅”。曾国荃五岁即入其父所执教之私塾,十七岁进京在曾国藩身边学习,从小颇受乃兄之影响,《清史稿》称其“少负奇气”。后又师从湘军统帅、大儒罗泽南。湖湘文化独特的理学传统和经世风气,以及曾国藩的言传身教,都对曾国荃政治理念的形成起到了极大作用。曾国荃“自谓是笃实一路人”,把治国经邦作为人生追求。但是他的科举之路却很不顺意,咸丰二年,仅举优贡。  相似文献   

20.
三级跳     
万东 《瞭望》1988,(44)
从我调进四川省级机关工作到现在当厂长,已经整整过去了十年。同事们开玩笑说:“小万,你这十年收获不少哇,一个普通大学生变成了优秀青年企业家,简直是‘三级跳’。” 戏言一句,概括了我十年的道路。 人常说,文人闯江湖,文章去问路。当初我虽不如此想,却是用了这“拐棍”。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召开,我第一次在《光明日报》上发表文章:《应当重视商业经济学的研究》。蘸着一个27岁青年的热血,对商业现状、改革形势及理论研究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