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夷陵、琅琊、姑苏……这些小说里的风水宝地,就位于中华热土;醉翁亭、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这些出现在文人墨客诗词中的亭台楼阁,只闻其名便令人神往;左权县、尚志县、张自忠路……这些以英雄名字命名的地方,承载了多少厚重的红色记忆。2019年11月16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民政部联合摄制的首档大型地名文化节目《中国地名大会》在央视首播。节目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突出的知识性、趣味性、竞技性和参与性,迅速吸引了万千观众的目光,在社会各界产生了强烈的文化共鸣和情感共振。  相似文献   

2.
樊文 《中国民政》2020,(2):28-29
《中国地名大会》无疑是2019年岁末最火的一档电视节目。这档旨在弘扬民族文化的节目一开播就引发了社会强烈反响,给全社会带来了一股地名文化的热潮,引领全社会聚焦中国地名、聚力地名文化。节目的播出犹如一股清新的暖流温暖了这个寒冷的冬天,燃起了全社会对中华大地的热爱,激发了全民的爱国主义情怀,对中华民族升腾出一种强烈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相似文献   

3.
提起(个)家来家有名,家住在绥德三十里铺村。这首陕北民歌响遍大江南北,唱出了陕北人的豪放,更是唱出了每个人对家乡的思念与乡愁。家乡的名字是烙在家乡儿女心中永远的地名,每每提起她、想起她,心中都会油然升起一股暖暖的归属感和亲切感。  相似文献   

4.
《中国民政》2020,(2):F0003-F0003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9月18日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重要讲话精神,讲好黄河地名故事,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地名文化,宣传我国在黄河生态治理和流域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巨大成就,中国地名学会继2017年推出《中国地名文化走进联合国》大型画册被联合国总部收藏之后,再次邀请国内外摄影爱好者参与《黄河地名文化走进联合国》摄影作品征集活动。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名大会》近期正在热播,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从地名看文化,从文化看中国。主持人鲁健这句开场白很多人耳熟能详。邯郸、余杭、峨眉山……节目中出现过的一些地名的来历、含义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地名文化发烧友们更是翻箱倒柜查阅古籍,探寻地名背后尘封的史实。  相似文献   

6.
樊文  刘涛 《中国民政》2020,(2):17-18
<正>2019年11月16日,首次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民政部联合摄制的大型地名文化节目《中国地名大会》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CCTV-4)开播。节目以"从地名看文化,从文化看中国"为主旨,以地名为载体,以人为锚点,全面展现了中华大地的辽阔幅员、多样地理、悠久历史和丰富人文,生动呈现出地名背后蕴含的寻根文化、孝亲理念、安宁向往、奋斗精神,有效激发了全民的爱国情怀。节目播出后,社会反响强烈,全国电视观众不断增多,在线答题小程序访问量和话题内容阅读量不断上升。《中国地名大会》为什么会在观众中产生如此强烈的文化共鸣和情感  相似文献   

7.
展示中国发展新貌,荟萃世界文明精华。举世瞩目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开幕式4月30日晚在上海世博文化中心隆重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开幕式并宣布上海世博会开幕。  相似文献   

8.
《广东民政》2011,(12):34-34
地名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是当地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地名文化的研究和老地名的保护工作已引起全球的重视,我国各地文化研究也刚刚起步。南海是个千年古邑,地名文化历史悠久、内涵非常丰富,保护传承地名对打造文化强区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林辰 《中国民政》2020,(2):24-25
地名,是记住乡愁的重要载体,地名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中国地名大会》可谓一大创举,是新时代地名工作的优秀载体和平台,是地名工作的最佳宣传方式之一,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对于新时代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和家国情怀、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巩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地名大会》以地名文化为主线,从地理、历史、语言、民俗等方面,全方位展现地名背后深厚的人文底蕴、文化渊源和社会发展变迁。节目播出后,在全国掀起一股"地名文化"旋风,为增强地名文化建设活力、推动工作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各级民政部门是地名文化建设的职能机关,应当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地名文化建设的内动力。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中国地名文化具有鲜明的历史性、民族性、社会性和继承性,是一座丰富的"文化宝库"。加强地名文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的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前提和基础。不断增强文化自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重要内容和必要路径。地名是重要的社会文化形态和载体,地名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增进地方认知和理解,延续地方文脉,留住乡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民族文化艺术是我国民间传统文化中极为绚丽的组成部分 ,利用大学的艺术教育课程来作为传承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的实施手段 ,将对中国濒临失传的文化遗产是一项有效的补救措施 ,也是当前摆在整个人类面前重大而又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李大明 《传承》2011,(3):60-61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蕴涵着丰富而可贵的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孝道至上的伦理道德观,重亲情讲和睦的家庭观,祈禳和解的贵和观,乐观向上的人生观,深厚的家国民族情感与爱国精神,丰富的礼仪与礼俗文化等。我们要充分利用中国传统节日,继承、弘扬传统节日的优秀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14.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民政部联合摄制的《中国地名大会》播出后,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地名不仅仅是一个地方的名字,它在许多时候也是人的名片。当主持人自豪地称自己是某地之人,更多的潜台词是——我身上有某种与某地相关的优秀品质。这种以地名代表人之品质的表达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成长。《中国地名大会》不但展现了地名蕴含的文化,也展现了地名蕴含的文化地理特色。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蕴涵着丰富而可贵的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孝道至上的伦理道德观,重亲情讲和睦的家庭观,祈禳和解的责和观,乐观向上的人生观,深厚的家国民族情感与爱国精神,丰富的礼仪与礼俗文化等.我们要充分利用中国传统节日,继承、弘扬传统节日的优秀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16.
用英语向外国人士介绍、讲解中国历史文化是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在旅游高等教育中开展<中国文化>双语教学是旅游专业特色和当代旅游人才市场对高校教育改革的要求,是在新世纪主动积极地传承、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的时代需要,对提升我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有着非常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韦秋杰  闭雄壮 《传承》2009,(18):126-127
用英语向外国人士介绍、讲解中国历史文化是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在旅游高等教育中开展《中国文化》双语教学是旅游专业特色和当代旅游人才市场对高校教育改革的要求,是在新世纪主动积极地传承、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的时代需要,对提升我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有着非常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许启大  刘连安 《中国民政》2012,(2):17-19,26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地名单一罗马化是世界各国在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下为推进世界地名标准化而采取的重要举措。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面对在我国地名拼写问题上"英语化"等思潮抬头的情况,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紧紧把握发展方向?本期特刊发中国地名研究所所长许启大、中国地名研究所译写室主任刘连安《推动我国地名单一罗马化保护文化多样性》一文,希望能对推进中国地名单一罗马化进程有所启发,使符合国际标准的中国地名信息成为我国与世界各国交流合作的有效媒介,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政》2021,(3):F0004-F0004
该船闸是京杭运河韩庄运河段的一处复线船闸,是京杭运河长江以北第十个梯级,也是进入山东航段的第二座船闸。其复线船闸于1999年12月建成,为国家二级标准,可通过2000吨级驳船,年设计通过能力为2100万吨,解决了京杭大运河通航瓶颈制约问题,发挥了京杭运河南北水运大通道作用,也提升了水运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礼在传统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传统礼仪形态丰富完整,是中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遺产。在古今中西的文化激荡中,如何传承优良的传统礼仪文化,如何保持中华礼仪文化的独特性,同时以开放的姿态面对与吸收西方礼仪文化元素,传承与弘扬我们的礼仪文化,是必须面对与思考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