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法典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在"三个特色"中,中国特色具有突出地位,它不仅体现在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始终坚持和发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更鲜明地凝结在民法典法律规范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中国如何借鉴世界民法精华、回应中国问题、提供中国方案等"中国之问",蕴含  相似文献   

2.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为人民谋幸福是共产党人的初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保障人民合法权益,为每一个人追求美好生活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坚持和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立法理念与定位,是  相似文献   

3.
正新华社北京5月29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9日下午就"切实实施民法典"举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  相似文献   

4.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我国民法典有着深厚的理论意蕴:首先,它是增强民法典时代回应能力的必然选择,不但顺应了人文主义这一时代精神,而且能缓解价值迷失的时代困境,保障以良法善治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其次,它是彰显我国民法典民族性的必由之路,不但能体现我国民法典独特的民族气质,而且有利于民事法律制度的本土化改造;再次,它是提升我国民法典体系化程度的必要方式,有利于统一梯次立法实践中各单行法律的指导理念,保障民法典和其他法律文本在法律风格和精神内涵上的一致性。在具体实践中,我国民法典采取了隐性融入与显性融入相结合、全面融入与重点突出相结合、宏观指引与微观落实相结合的方式,为充分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一个既富有特色又具有可行性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 《求知》2020,(7):4-6
正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安排这次集体学习,目的是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的重大意义,推动民法典实施,以更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高度重视民事法律制定实施。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在中央苏区、陕甘宁边区等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法律监督思想作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指导思想。在毛泽东法律监督思想中,贯穿始终的"群众路线"内核,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法律监督思想"人民性"的继承和超越,这对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法律监督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2020年5月28日,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法典"命名,同时也是第一部以"民"命名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诞生。这部意义重大的法律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权利保障的宣言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这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  相似文献   

8.
《求知》2020,(7)
正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法律保障我国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我国民事立法的集大成,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民法典的编纂、审议过程,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其颁布实施必将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重要法律保障。第一,顺应更好维护人民权益的要求。民法典主要以民事权利为主线而展开,在系统确认民事主体所广泛享有的各项权利的基础上,明确权利的行使规则,并为权利的实现提供有力保障。我国民法典  相似文献   

9.
万其刚 《民主》2011,(2):26-29
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回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提出和形成,对于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民法典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对于依法维护人民群众的民事权利、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和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编纂过程到1260条庞大的法律条文,我国民法典立足于人民立场,富有中国特色,具有浓郁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1.
正2011年3月,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吴邦国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时隔三年有余,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虽一字之差,却反映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对法治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从大历史的角度来看,传统中国并不缺少法律,并不缺少法制。据有的学者统计,中国历史上法律最多的朝代  相似文献   

12.
正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四十五号主席令予以公布。民法典的正式公布,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反映时代精神、体现人民意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成果的诞生,在中国立法史和法治发展道路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民法典是一部关于社会生活和个人权利的百科全书,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必将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公民生产生活水平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日前,近三千名全国人大代表已提前进入“两会”状态,即研读、讨论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审议的物权法草案和企业所得税法草案。这是两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起着支架作用的基本法律,其顺利出台和有效实施,将使我们在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道路上迈出重要  相似文献   

14.
徐蓉 《求知》2011,(10):12-13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标志着我国法制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同时应当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践过程中.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还不够完善,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毛泽东的探索与历史性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倡导实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思想解放之先河;在探索建设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方针,建立的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奠定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新认识,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6.
<正>一、党内法规体系的目标设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相似,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体系的形成也是有意识有计划地建构而来。事实上,党内法规体系这一概念的提出,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相关联的。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逐渐形成,中国共产党党内制度建构也同样需要向体系化迈进。2006年1月,在十六届中纪委第六次会议上,胡锦涛就指出,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加强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  相似文献   

17.
刘书祥 《求知》2011,(4):4-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立法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里程碑。回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从提出到实现的历史,经历了一个逐步认识、探索、实践和发展的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提出法律体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8.
"人格权"是一个关系到民法典整体结构与立法进程的法律问题,需要展开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作为肇始于西方的概念,对国外先进人格权制度的吸收与借鉴是我国相应制度建设的重要途径。中国特色法治体系的构筑,必须坚持从本国国情出发,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考察法律传统中的内在人格权制度因素,需要立足中国古代身份制度这一土壤,具体分析传统法律对人格利益的保护与法律文化所蕴含的伦理道德基础。同时,结合域外理论范式与我国百年立法经验,支持人格权法独立成编,否定一般人格权制度,并对人格权类型化作出简要分析,以期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格权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成为党和国家依法治国理论和实践的主要法治目标.与“法律体系”相比,“法治体系”从“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这个基本认识出发,更加注重实践、更加关注法律文本变为现实法律关系,因而,行动要素成为法治体系的一个基础性制度分析理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行动要素包括:依法执政、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每个行动要素都是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五个行动要素之间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70年来,从"五四宪法"的诞生,到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修订;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演变;从依法治国方略,到全面依法治国重大战略部署;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国共产党努力探索中国法治建设道路,持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