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主》2018,(3)
正【提案背景】目前,湖南产业"走出去"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是:尚未形成浓厚的工作氛围;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政府协调指导和公共服务有待加强;境外风险错综复杂,防范难度大;企业自身存在短板。【具体建议】1.加强领导,健全机制。成立湖南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省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  相似文献   

2.
关博 《瞭望》2022,(10):43-45
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我国婴幼儿家庭实际入托率仅5.5%左右,远低于35%左右的入托意愿.完善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是各国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共性政策选择,也是我国"三孩"政策背景下民生保障重点. 在托育服务发展中,要坚持"普惠优先"的基本要求,努力扩大普惠托位的有效供给.为此,我国已不断完善政策工具箱,提高建设支持力度和...  相似文献   

3.
儿童照顾服务具有公共产品属性和社会投资属性,儿童照顾的责任和成本应当由家庭和国家共同承担。在家庭照顾资源减少、托育服务供给有限、养育成本高企的背景下,国家应当建立托育服务补助制度,以降低家庭照顾儿童的成本,并增加有效需求以促进社会化托育服务发展。通过建立适合于全国和各地的估算模型,基于对未来0~2岁婴幼儿人口的预测和适度补助标准,估算2024—2035年托育服务补助制度的财政资金规模发现,这项制度的财务成本可以承受。为此,建议政府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实行这项制度,同时健全人口动态监测系统,采用多种补助形式,实行托育服务补助申请制,加强补助资金监管和引导。  相似文献   

4.
《民主》2019,(4)
<正>【提案背景】通过调研发现,福州市各小学校内课后服务的供应能力比较有限,各小学对开展学生课后服务普遍存在畏难情绪,校方往往因担心延长学生在校时间带来的责任风险而不愿意开展课后服务,即便开展也限定规模以控制风险,难以满足双职工家庭的需求。主要原因是:学校设施配建率较低;校方工作人员不足;政策支持缺位。【具体建议】1.强化学生课后服务要素保障。将开展校内课后服务与"补齐教育短板""为  相似文献   

5.
《民主》2019,(6)
<正>【提案背景】长期以来,创新驱动始终是山东省经济发展的短板、弱项,而人才始终是制约山东省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重要瓶颈。一是高端人才相对缺乏,山东省的两院院士,入选"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专家人数等与广东、江苏、浙江等先进省份相比差距较大;二是企业普遍缺乏高层次技术人才和高级技工;三是严重缺乏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人才。造成人才短缺的原因很多,政府人才  相似文献   

6.
国学赏析     
《侨园》2018,(4)
正【选自】《论语·泰伯篇》【原文】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译文】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考虑那职位上的事。"【评析】"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涉及到儒家所谓的"名分"问题。不在其位而谋其政,则有僭越之嫌,就被人认为是"违礼"之举。"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也就是要"安分守己"。这在春秋末年为维护社会稳定,抑制百姓"犯上作乱"起到过重要作用,但对后世则  相似文献   

7.
国学赏析     
《侨园》2013,(10):54-54
<正>【原文】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选自】《论语·为政》【译文】子贡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这就够说是一个君子了)。"【评析】做一个有道德修养、有博学多识的君子,这是孔子弟子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孔子认为,作为君子,不能只说不做,而应先做后说。只有先做后说,才可以取信于人。  相似文献   

8.
国学赏析     
, 《侨园》2013,(8):48-48
<正>【原文】有子日:"礼(1)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选自】《论语·学而》【注释】(1)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孔子的"礼",既指"周礼"的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  相似文献   

9.
国学赏析     
《侨园》2013,(7):52-52
<正>【原文】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选自】《论语·学而》【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评析】这段话是孔子对自己学生所传授的为人处世之道。有的解释者说,这是孔子安贫乐道、不求各位的思想。这种解释可能不妥。这不符合孔子一贯的主张。在孔子的观念中,"学而优则仕",是一种积极入世的态度。这里的潜台词是:在了解别人的过程中,也使别人了解自己。  相似文献   

10.
《民主》2021,(2)
正【提案背景】近年来,长沙市主动担当湖南省开放崛起新使命,打造开放高地新引擎,开放型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但与发达先进地区相比,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开放意识仍不强烈;平台作用尚待发挥;开放主体结构不优;开放通道发展较慢;开放型人才保障不足;引进外资仍是短板。  相似文献   

11.
国学赏析     
《侨园》2013,(4):50-50
<正>【原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选自】《论语·学而》【译文】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评析】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  相似文献   

12.
《民主》2017,(1)
<正>【提案背景】基层法官隐性断层的原因主要有:一是长效培养机制形成窠臼,人才选拔僵化,法官轮岗频繁无序,削弱接班人的培养;二是基层法官在职培训流于形式。培训内容不能"按需定制",培训形式"千篇一律","青年法官导师制"形同虚设。【具体建议】1.分类选拔梯队人才。按照刑事、民事、  相似文献   

13.
国学赏析     
《侨园》2017,(4)
正【选自】《论语·述而篇》【原文】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译文】孔子说:"有这样一种人,可能他什么都不懂却在那里凭空创造,我却没有这样做过。多听,选择其中好的来学习;多看,然后记在心里,这是次一等的智慧。"【评析】本章里,孔子提出对自己所不知的东西,应该多闻、多见,努力学习,反对那种本来什么都不懂,却在那里  相似文献   

14.
国学赏析     
《侨园》2017,(3)
正【选自】《论语·述而篇》【原文】子以四教:文(1)、行(2)、忠(3)、信(4)。【注释】(1)文:文献、古籍等。(2)行:指德行,也指社会宴践方面内容。(3)忠:尽己之谓忠,对人尽心竭力的意思。(4)信;以实之谓信,诚实的意思。【译文】孔子以文、行、忠、信四项内容教授学生。【评析】本章主要讲孔子教学的内容。当然,这仅是他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并不包括全部内容。孔子注重历代古籍、文献资料的学习,但仅有书本知识还不够,还要重视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5.
国学赏析     
《侨园》2016,(5)
正【选自】《论语·雍也篇》【原文】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1)之以礼,亦可以弗畔(2)矣夫(3)。"【注释】(1)约:一种释为约束;一种释为简要。(2)畔:同"叛"。(3)矣夫:语气词,表示较强烈的感叹。【译文】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评析】本章清楚地说明了:孔子的教育目的。他当然不主张离经叛道,那么怎  相似文献   

16.
国学赏析     
《侨园》2016,(6)
正【选自】《论语·雍也篇》【原文】子日:"中庸(1)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注释】(1)中庸:中,谓之无过无不及。庸,平常。【译文】孔子说:"中庸作为一种道德,该是最高的了吧!人们缺少这种道德已经为时很久了。"【评析】中庸是孔子和儒家的重要思想,尤其作为一种道德观念,这是孔子和儒家尤为提倡的。《论语》中提及"中庸"一词,仅此一条。中庸属于道德行为的评价问题,也是一种德行,而且是最高的德行。宋儒说,不偏不倚  相似文献   

17.
《民主》2016,(9)
正【提案背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经济发展方式也正发生着变革性的转变。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四新"经济已融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创新发展"的重要形态。【具体建议】1.完善基础设施,为"四新"经济保驾护航。(江苏省)省委省政府要重视并启动包括区域信息基础设施等在内的重大设施的  相似文献   

18.
国学赏析     
《侨园》2013,(5):48-48
<正>【原文】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选自】《论语·学而》【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评析】孔子和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仁,仁的表现之一就是孝与睇。这是从正面阐述什么是仁的问题。这一章,孔子讲仁的反面,即为花言巧语,工于辞令。儒家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说到做到,先做后说,反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这表明,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实际行动,特别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力戒空谈浮言,心口不一。这种踏实态度和质朴精神长期影响着中国人,成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华内容。  相似文献   

19.
包容     
《求知》2017,(6)
<正>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论语·子路》【释义】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作者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年至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中国春秋末期鲁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哲学家,他同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写作背景】早在先秦时代,"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按照哲学的说法,它是指一种有差别的、多样性的统一,因而有别于"同"。晏婴就曾说过:"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专一,谁能听  相似文献   

20.
求上得中     
《求知》2018,(12)
正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孙子兵法》【释义】追求上等的,可以得到中等的;追求中等的,可以得到下等的;追求下等的,什么都得不到。【作者简介】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写作背景】《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末期,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军事著作,在中国军事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享有"兵学圣典"的美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