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我还分不清什么是麦子、什么是韭菜的时候,会像小尾巴一样随着哥哥们到乡下的外婆家。外婆的家最早时住在邓家坝,是老家盱眙西南面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当地人称为"邓坝",四个舅舅同住在一个庄子上。那时的村庄是不通公交的,下车后还要步行约十几里路才能到。尽管交通不便,每年我们兄妹都盼着能去一趟,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去外婆家过暑假是最高的奖赏。  相似文献   

2.
<正>一个人一生可做的事情很多,但世上不知多少聪明人,一生没有做好一件事。在很长一个人生阶段里,我只长年岁不长心眼,想来真是痴长。从前,我外婆家屋后有一座大园子,园子里头长满花木、蔬菜和中草药。芙蓉花、鸡冠花、桃树、垂柳、小白菜、香葱、车前草、鸡血藤等混长在一个园子里,引得蜂来燕往、蝶飞蚓爬,使儿时的我十分着迷。当然,这种私家的园子后来很快就没有了,支援国家建设了。园子变成  相似文献   

3.
高荣伟 《侨园》2012,(2):60-61
父亲和舅舅一个生活在大陆,一个生活在台湾.他们分别在一个炎热的夏季和一个大雪纷飞的冬日走了,留给我的是无限的伤痛以及无尽的哀思……年幼时,我常坐在冬夜的火塘旁,听家人述说着关于父亲和舅舅的故事,品味着他们人生道路的曲折和艰辛.从小时候记事起,我就感到低人一等,其原因在于我家有海外关系.父亲兄弟三人,父亲是老小,大伯和二伯在1948年随国民党去了台湾,在大陆时他们两个分别在国民党交通部和教育部任职.  相似文献   

4.
冯亦斐 《各界》2011,(5):25-27
多年以后,我爷爷回到阔别20多年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从脑血栓病发作后就腿脚不太灵便的他进到帐篷里,推开专门给他准备的椅子,把拐棍一甩,抬腿就上了炕,一盘腿坐了下来……就像当年他骑着马去拜访团场里的哈萨克牧民一样。那一刻,时光倒流,举座皆惊,兵团老兵,青春依旧。  相似文献   

5.
炕围画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千百年来深深地扎根于民众的民俗文化生活中,将炕围画置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一个特殊的大背景之下,从炕围画与民俗文化的角度入手探讨呼和浩特地区炕围画的文化艺术特色以及与地方文化的关系。呼和浩特地区制作坑围画有严格的工艺步骤包括:墙面修整与打底;起稿,画边道;绘制画空内容;上油固色。  相似文献   

6.
沈阳,我的家     
正来中国留学一年,对我来说,肯定是一个非常大的事情,也是我生活中最大的决定。出发之前我没研究过我的目的地,但是我从来没有后悔过。来中国前我真的不知道将要面临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到这我才发现,无论我怎么想象,都无法想象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因为中国太丰富多彩了。我在中国的经历无法用一篇作文概括出来,这根本不够。虽然我来这儿不到一年的时间,但是我遇到的人,经历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相似文献   

7.
李南央 《各界》2008,(5):49-53
上个世纪50年代初,我家住在北京北郊六铺炕的水电建设总局宿舍.我们住的9号楼和8号楼之间,有一大片空场.那时,北京的冬天十分寒冷,滴水成冰.机关的后勤部门在空场的东边泼上水,用芦席一围,便成了溜冰场.记得门票很便宜,好像是5分钱一张.冰场每天晚上都开,大喇叭里悠扬的音乐一响,人们便挤在并不宽敞的冰面上欢畅地滑起来了.……  相似文献   

8.
徐景璋 《学理论》2008,(21):90-90
我记忆中的故乡,如今只存在于我的思念中。那是一个十分偏僻的小小村落,小得如同一粒纽扣。在塞外多如牛毛的村屯里,很难将它区分出来,因为它没有精彩,也没有特色。可是对于我,它始终如清澈的流泉在我的灵魂里清灵灵的流淌,它的浪花十分美丽,它的流淌极有魅力。  相似文献   

9.
《民主》2020,(6)
正离端午节还有好几天呢,我的鼻子就闻到了它的味道。有艾叶和粽叶的清香,有腊肉的油香,还有碱水的涩味。艾叶和粽叶是爷爷一早从山上采回来的,艾叶插在门框上,粽叶泡在水里。奶奶搬来梯子,把过年时挂在火塘上熏得黑乎乎的腊肉取下来。她把腊肉洗干净,挑出肥瘦搭配得最好的腊肉,切去腊肉皮,将腊肉切成薄片,放在盘子里。  相似文献   

10.
20多年的政工路,可谓之是一条不断促我成长、助我成熟、催我奋进的路。是一条干中求学之路。我是一个从山沟里出来的初中生,文化水平可想而知。在很长的日子里.所写稿子几乎都被领导改得面目全非。在我欲寻退路之际,领导、师傅及同事们鼓励我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于是我步入了漫长的自学之路。几年的时间里,我放弃礼拜天、节假日和早中晚的闲暇,致力于知识海洋的翱翔,终于获得了语言文学专业大专毕业证书,使自己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得到增强。为搞好本职工作打下了一些基础。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我又感到自己的知识面…  相似文献   

11.
感谢生活     
我很幸运,认识我的人都这么说,从一名铁路工人直接调到段党办搞政工。我只有二十一岁,参加工作还不到一年。 回想刚走出校门时,一个朋友对我说:‘不要把现实想象得太好,梦想里有一片彩虹,生活里却会有一片泡沫,你要有思想准备。’我说我是农村出来的,什么苦  相似文献   

12.
冰心百岁     
刚刚李小林来电话,说一句:“冰心姑姑去世了!”就呜呜哭个不停。我竟不知该劝些什么。一是我的心全乱了;二是我深知冰心和巴金两家山高水长般的情谊,用什么话劝也没用。我说:“我不劝你了,小林,你就哭吧!”我拿着话筒,一直静静地听她的哭声,也不感到尴尬。哭声里似有许许多多语言,也把我此刻的情感宣泄了出来。  相似文献   

13.
《民主》2015,(3)
<正>3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短一瞬,但在一个人的生命里,却是职业生涯的全部。我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编审,自从事新闻出版工作以来,一直工作在编辑一线。我从事的专业是食品专业。"民以食为天",中国的食文化是一片肥田沃土、博大精深,它传承了中国5000年灿烂的农业文明。30多年来,我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用  相似文献   

14.
唐春翔 《侨园》2013,(11):76-77
<正>家被抄1966年8月一天中午,和红卫兵战友又一次"横扫"完毕,我唱着"造反有理"兴冲冲蹦跳着回家。我家在一个大杂院北屋。一进院心蓦地提了起来:自家台阶上堆放着许多从屋里清出来的东西。小心翼翼地走进屋,屋里的情景使我目瞪口呆:墙上字画耷拉着,地上掘了几个坑,橱子移了位,床被掀翻了。一个高大魁梧的"红袖章",指挥着几个造反派在搜查,他是父亲单位的电工,姓徐。母亲蜷缩在墙角里,惊惶的眼睛里噙着泪水,紧搂着7岁的弟弟,弟弟瞪着惊恐的眼睛。这还了得,红卫兵的家居然被抄!我  相似文献   

15.
记忆如梦     
<正>记得2003年,二姨夫从母亲的老家山西来。时隔20多年再次见到他,他已经步入了花甲之年,然而举止神态仍如年轻人一样,问他原因,笑而答曰:"日子好过!"继而滔滔不绝地向离家多年的母亲讲起改革开放这些年来发生在家乡那个小山村的诸多变迁。听着他的讲述,一下把我带回到对儿时一段往事的回忆。那是5岁时,母亲带着我从沈阳辗转北京回山西寿阳的外婆家探亲。第一次坐火车的经历是令人恐惧的。车厢里人声嘈  相似文献   

16.
古今中外,庆吊哀荣上都是重视规格的,对公私宾客也讲究“名单学”,其中当然也可以略见人间的情义和炎凉。李俊民遗体告别会上,政要赴吊的我只见汪道涵一人,汪老是以私人情谊参加的,因此更见风义。原因当然是李俊民生前只是一个挂衔的区区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长,所以来吊的大多是作家、大学文科教授和出版界人士。  相似文献   

17.
胡妙鸳 《学理论》2009,(28):148-149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春天,我接待了方志敏烈士的女儿——方老,我带她寻访了胡逸民的后代,祭扫了刘英烈士陵园。在与她相处的日子里,我学到了许多:原来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手稿是由我们永康人胡逸民从当时关押方志敏的监狱里冒着危险带出来的,也了解了方志敏和胡逸民、刘英与方志敏的故事,进一步认识了方志敏,从他后代那里深刻领会了他的精神。  相似文献   

18.
《侨园》2016,(4)
正父亲虽然走几年了,但作为女儿,阿香回忆起父亲的音容笑貌和经历还是那么激动万分。大年初四,笔者在营口一个小区里见到了这位50多岁的阿香。"我父亲小时候被奶奶带着在洛阳生活。那时,奶奶是地下党员,负责送情报。她由于叛徒出卖而被捕,被敌人吊在树上打,但奶奶始终不承认自己是地下党。当时我爷爷在外地也是地下党,听说奶奶被敌人抓去就偷偷回来将我父亲带了出去。父亲那时才十几岁,爷爷带父亲去了延安……"笔者发现,阿香在回忆这些往事时脸上带着陶醉的神情。  相似文献   

19.
蝴蝶的信念     
林清玄 《党政论坛》2014,(18):27-27
我在院子里,观察一只蛹如何变成蝴蝶。那只蛹咬破了壳,全身湿软地从壳中钻了出来。它的翅膀卷曲皱缩成一团。它站在枝丫上边休息边晒太阳,好像钻出壳已经用了很大的力气。它慢慢地、慢慢地伸直翅膀,飞了起来。  相似文献   

20.
茹荻 《瞭望》1990,(23)
巴金在萧乾八十寿辰时写信给他说:“你的笔还是那么年轻,那么充满活力,一本一本书飞到我面前,真叫人高兴!你写了那么多东西,而且是用自己的头脑思考出来的”。 “是用自己的头脑思考出来的”。这似乎是一个算不得评价的评价,难道写文章可以不用自己的头脑思考么? 本来嘛,孔夫子早就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主张学习与思考紧密结合的。革命导师则更是经常教育我们要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