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上海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十年来,保障了申请人的申请权利,提升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促进了依法行政,服务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但同时也遇到了主动公开量的增长未带来被动公开量的减少、全部公开比例渐趋下降、部分公开比例占比微小、免予提供理由答复占比高、免予公开理由答复占比低、行政争议量逐年上升、申请方式集中于当面申请、所申请信息集中和申请人集中等问题。未来,有必要在信息流通理论指导下,注重从内部公开、外部公开、主动公开和被动公开等各种信息流间相互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相似文献   

2.
梁志卫 《重庆行政》2019,20(1):34-36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自2008年实施以来,通过申请政府信息公开的形式获取其所需要的信息成为依法行政的重要方式。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也都依法设置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安排专人负责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机关在保障人民知情权、打造阳光政府方面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由于制度的缺失特别是程序制度的缺失。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政府部门信息公开工作报告的调研分析,总结了目前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实施的现状;指出在规范和加强信息公开方面,要解决好已申请公开制度的落实、申请过程的争议解决机制,秉持"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最后提出了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政府信息公开的例外是建立在政府公开信息为原则的基础之上的,它从反向界定和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确定例外的实质是协调公民知情权与其它重要法益之间的冲突,旨在有效地保障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运作。例外通常包括国家秘密、行政需要、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等。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特别救济是保障公民合法信息公开申请遭到拒绝的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5.
各地政府信息公开的"第一申请"和公开诉讼的"第一案"揭示了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问题亟需厘清。首先,公开的政府信息应具有主体、内容和形式三要素。其次,引起是否公开争议的几类关键信息应区别对待:历史信息一律公开、内部信息除特定情形外也应公开、过程信息一般不予以公开。再次,信息公开的例外规定过于粗糙,国家秘密的空洞漏洞应逐步填补,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认定标准有待发展和明确。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2008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中的信息公开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提出了通过加强重点公开信息专栏建设、加强政府信息资源梳理和目录编制、加强依申请公开渠道和机制的建设等做法提升政府网站信息公开的规范性;指出全面梳理整合信息资源、不断完善信息公开目录、加大政府信息公开的力度、建立健全公开政府信息的更新维护机制是我国政府网站信息公开规范的要求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9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经2007年1月17日国务院第165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总理温家宝二○○七年四月五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政府信息,是指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国务院办公厅是…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9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经2007年1月17日国务院第165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总理温家宝二○○七年四月五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政府信息,是指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国务院办公厅是…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9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经2007年1月17日国务院第165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总理温家宝二○○七年四月五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政府信息,是指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国务院办公厅是…  相似文献   

10.
<正>东莞市人民政府令第143号《东莞市政府信息公开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予发布。市长袁宝成东莞市人民政府2015年1月20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建立公开透明的行政管理体制,促进依法行政,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1.
《电子政务》2012,(6):121
2012年5月24日,国务院在京召开全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马凯出席并讲话。他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决策部署,突出重点,抓好落实,保障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马凯指出,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依法依规公开政府信息,积极稳妥办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一些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取得重要突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给予充分肯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是一部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和利用行为、保障公民知情权的重要行政法规,是我国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法制政府、阳光政府、透明政府的一个重要举措.阐述了推行政务信息公开、贯彻落实该条例的重要意义;论述了<条例>的主要内容,并对信息公开的主体、信息公开工作的领导体制、信息公开的工作机制、主动公开制度、依申请公开制度、不能公开的政府信息、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指南、监督机制和保障制度等进行了解读;指出要做好<条例>的贯彻实施工作,应重视信息公开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注意保护弱势群体利益,制定规范的突发性政府信息公开机制和程序.  相似文献   

13.
洪伟 《中国民政》2022,(21):42-43
<正>案情简要2022年5月16日,某市民政局收到曾某提交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申请公开“2016年9月13日,某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某基金会专项审计报告》”和“2017年1月5日,某市民政局针对某基金会作出《基金会年检责令整改通知书》,及该基金会向某局上报的《整改报告》”。  相似文献   

14.
刘刚 《新东方》2005,(5):20-24
“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这是信息公开的基本要义。政务公开反映了信息公开原则的核心思想,即政府部门应当采取有别于组织内部的沟通形式,依法向社会公众及时、准确地提供政府信息服务,其形式包括政府新闻发布会、依申请公开制度、社会公示、听证、专家咨询、决策评估以及邀请公众旁听政府有关会议等多种形式, 以保障公民对国家事务、公共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相似文献   

15.
甬政发[2012]1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2011年,我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结合全市开展的"三思三创"活动,从深化主动公开内容,规范依申请公开受理机制,加大考核力度人手,积极地为公民、企业和社会组织提供了大量高质量的政府信息,较好地保障了公众对政  相似文献   

16.
日前,上海交通大学一研究生向53个中央部委提交信息公开申请,要求公布各部委部长2011年全年工资总额和工资构成情况,引来网络热议。有人推测,结果是:"按照有关规定"以合情、合理、合法的理由告知申请人不予公开,对网络热议不作回应。且不管这种推测有多大市场,毋庸置疑,近年来政府在信息公开  相似文献   

17.
正津政办发[2015]106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2011年1月6日,市政府办公厅《关于修订印发天津市政府信息公开相关制度的通知》(津政办发[2011]2号)印发了《天津市政府信息发布协调制度》、《天津市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制度》、《天津市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工作规程》、《天津市不予公开政府  相似文献   

18.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令第61号《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办法》已经2018年7月27日民政部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8年9月1日起施行。部长黄树贤2018年8月6日第一条为规范慈善组织的信息公开行为,保护捐赠人、志愿者、受益人等慈善活动参与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众的知情权,促进慈善事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  相似文献   

19.
自从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以来,各级审计机关在审计信息公开工作逐步推进过程中,遇到了因依申请公开量递增所引发的行政争议量同步递增方面的挑战。为了更大程度地发挥审计信息公开对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的推动作用,我们未来有必要从提升审计信息公开相关主体间的信息流通水平出发,建立系统的针对审计信息公开的行政争议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施行,"信息公开"四个字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从涉及面广、影响力大的土地类信息公开就可见一斑。政府土地信息公开中存在主动公开问题多、依申请公开困难重重、不同地区发展不均衡、相关配套制度缺乏、监督与救济制度薄弱等热点与难点问题,对此,如何完善政府土地信息公开的规范化路径是目前土地信息公开摆脱尴尬处境,迈向法治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