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张樨樨  徐子轶 《求索》2015,(1):116-122
"准市场"理论已广泛应用于公共服务领域,劳动力就业服务市场的本质属性为"准市场"。澳大利亚、荷兰、丹麦、英国较早地将"准市场"机制引入就业服务市场,通过服务合同外包,鼓励公私服务供应商竞争,提升服务水平,已形成各具特色的运行模式。系统梳理"准市场"机制在上述四个国家劳动力就业服务市场中应用的最新经验,剖析"准市场"机制要素的内在关联,在剖析模式异同与机制适用性的基础上,提取可供我国劳动力就业服务借鉴的良性基因。  相似文献   

2.
梁誉 《学习与实践》2015,(2):107-116
福利国家最新有关社会政策的改革昭示,社会服务已经成为社会给付的下一个转身。面对传统的社会服务供给模式——以税收为财源的政府主导型服务供给模式、以付费为基础的市场型服务供给模式的特点和所面临的问题,以德国、日本和韩国为代表的社会保险型国家,结合自身福利体制,在养老服务领域探索建立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创新了一种"保险——服务"一体化的社会服务供给模式,实现了社会保险与社会服务的有效衔接,为我国未来社会服务的有效供给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工作福利于1960年代最早在美国出现,并于1990年代后被许多福利国家作为福利改革的重要措施而引入,旨在通过强制性、惩罚性和消极性的手段促使受助者积极参与劳动力市场以消除福利依赖。历经数十年的发展,目前工作福利已成为众多国家福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传统福利国家转向工作福利国家已成为不容忽视的改革趋势。本文旨在梳理与回顾工作福利的形成逻辑,对工作福利的概念进行探讨与辨析,尤其是厘清其与"激活"政策、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的区别与联系,并对工作福利的实践效果进行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第三条道路”与福利国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玲 《长白学刊》2004,(5):22-25
针对西方国家的福利病,"第三条道路"提出了福利国家改革的构想,其指导思想是:变消极福利为积极福利,变"福利国家"为"社会投资国家",用市场机制激活福利机制和劳动力市场.通过促进就业、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引入私人要素等措施,使欧美一些国家的福利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福利国家改革也面临着很大难题.但"第三条道路"对福利国家改革的理念还是值得推崇的,其改革的方向代表了福利国家改革的普遍趋势.福利国家改革为我国正在建立和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5.
20世纪70年代以来,第三部门运动在西方国家由“福利国家”向“福利社会”转型浪潮中兴起,并日益成为一种新的社会福利服务提供机制。在理论上,政府失灵和合约失灵理论、第三方管理理论、合作主义模式、治理理论、福利多元主义理论等为第三部门介入社会福利服务提供领域提供了依据。在实际的路径选择上,第三部门主要是通过参与非正式的社会福利服务提供、正式的社会福利服务提供和国家社会福利服务提供等方式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冯元 《长白学刊》2013,(1):139-142
进入21世纪后,社会福利社会化成为政府的主流话语和实践行动,经过十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我国的社会福利改革在综合福利国家、福利多元主义等福利理论与模式经验的基础上,逐步由"补缺型"走向"适度普惠型"。国家、市场、社区、民间社会逐渐成长为社会福利的共同主体,彼此通过合作方式共担福利责任。流浪儿童救助服务作为一项新兴的儿童福利实践,在国家总体社会福利改革的影响下,从其政策模式到实践模式也同样沿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香港与武汉:老年福利服务模式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田北海 《学习与实践》2007,(12):131-139
通过对香港与武汉老年福利服务模式的比较,论文指出,两地老年福利服务体系均考虑了老年人不同层次的服务需要,但香港的服务内容更为系统,武汉的老有所学服务更为发达;香港已经形成政府-社会-商界的三方合作机制,武汉则因"第三部门"还很弱小而尚处于改革阶段;香港老年福利服务覆盖率高,具有"普遍主义"的特征,武汉则呈现"两极化"倾向;香港老年福利服务经费以政府资助和收费收入为主,武汉则是以有偿服务补无偿服务;较之武汉而言,香港老年福利服务队伍具有专业化、高志愿性等特征。论文认为,武汉乃至内地要在完善机构养老体系的同时,大力发展老年社区支援服务体系,其福利服务社会化改革要同时防止福利机构过度依赖政府和福利服务"市场化有余,福利性不足"两种极端倾向,并通过福利服务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提高福利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8.
申艳红  汪洋 《中国民政》2009,(11):17-19
自20世纪以来,福利国家、给付行政开始成为新时代宪政理念下的国家发展模式,一种有别于传统秩序行政、以提供公民福祉为目的的“服务行政”应运而生。民政行政因其具有为民谋利、为民施政的宗旨,是社会本位国家履行生存照顾职能和给付行政的主要领域,因此确立民政行政的服务理念,探讨民政行政在服务行政下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李雄  杨瑾 《长白学刊》2011,(2):73-77
基于对现有法制的反思和社会新问题的积极回应,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福利国家社会保险的立法价值重心逐渐从以给付行为满足生存权的保障转向促进劳动就业权的实现,社会保险立法的价值理念经历了从"国家福利"向"工作福利"的重大转变.<社会保险法>在彰显促进就业价值导向的同时,应当积极借鉴西方福利国家当前社会保险立法转变的有...  相似文献   

10.
二战后形成的福利国家作为对公民社会权利的制度性保证,明确界定了国家对公民的福利。但福利国家困境却模糊了福利制度与公民社会权利的关系,新自由主义改革在缩减福利功能的同时更是构成对公民社会权利的进一步恶化。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第三条道路理论重新考察福利国家的起源和困境,在"超越左与右"进行福利改革的同时,将公民社会权利嵌入到更广阔的社会框架中,赋予其新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在社会治理领域加强了针对社会的管治力度,内容涉及社会矛盾应对、社会组织发展及互联网管控等,在社会管理制度创新中出现了一些新动向。一、以权利与责任对等为原则调整民生制度改善民生,是防范和和解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治理手段。从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西欧和北欧各国纷纷宣布建成福利国家,国民的"幸福"意识明显增强,成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各国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削减福利成为英美等国的基本政策取向,政府  相似文献   

12.
智利养老保险改革是20世纪80年代世界范围内福利改革的重要尝试。通过这次带有新自由主义福利倾向的改革,使其成为"拉美模式"的代表性国家。在实践中,智利养老保险改革不但较为彻底的消除了原有体系中的隐患,而且实现了制度的平稳对接,因而其改革经验对拉美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福利转轨提供了借鉴价值。文章在仔细考察了智利养老保险改革的策略、经验与存在问题后认为,智利养老保险改革较好的适应了其政治、经济、社会背景,在制度体系改革、缴费改革、资金运营改革与制度转轨改革四个方面都体现了对新自由主义福利理论的实践探索,对其改革策略进行深入反思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张艳  ;李小朋 《传承》2014,(12):126-128
现阶段,随着公众对社会保障产品及服务需求的日益增加,政府在我国社会保障领域应该担任何种角色成为一个极为重要的话题。借鉴西方福利国家的改革经验并结合自身国情,我国政府应该继续扮演主导性的角色,同时适度引入市场机制,引导企业、非政府组织、公众积极参与,构建一种多元福利供给框架下公平与效率相结合、更加注重公平的社会保障模式。  相似文献   

14.
二战后直到20世纪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福利国家模式形成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尤其是缓和了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整体福利、社会公平的冲突.但是随着1973年石油危机的爆发,资本主义经济进入停滞状态,福利国家也受到巨大的冲击,甚至开始反弹.在此背景下,以奥菲、高夫为代表的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资本主义福利国家模式进行了反思,分析和总结了现代福利国家模式与资本主义存在的结构性矛盾,正是这种矛盾导致了福利国家以政治、行政的手段调和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整体目标之间对立的努力所能取得的成就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5.
梁誉  王磊 《理论月刊》2015,(1):139-142
工业革命之后西方社会逐渐形成以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和社会改良主义为主轴的三大社会福利思潮。自由主义福利思潮崇尚个人自由与市场机制,认为政府的作用必须是边际性的;马克思主义福利思潮主张国家保障,断定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条件下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公平和正义;社会改良主义福利思潮则秉承平均主义与国家的福利责任。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以"能力建设"、"机会平等"、"积极福利"为核心价值的社会投资理念悄然兴起,使西方福利思潮又迎来了新的转身。  相似文献   

16.
日本国家与社会在不断发展与变革的过程中,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儿童福利保障体系,并凭借其独有的特色成就了"日本型儿童福利",具体表现为:健全的儿童福利法制体系、多元均衡的儿童福利供给模式和完善的儿童福利支援事业等基本儿童福利政策。反观我国的儿童福利制度,无论是在其法制,还是在福利供给模式方面,都还没有形成系统化和规范化的制度体系。"日本型儿童福利"体系的发展已经日趋完善,其儿童福利服务理念、儿童福利法制体系改革、各项儿童福利支援计划和儿童福利供给模式等方面对我国儿童福利制度体系的建设与完善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市场与政府:当代中西方行政改革的基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市场与政府是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两个交互演进的主题,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使二者走向现代整合的趋势。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一些国家掀起了声势浩大的行政改革运动,浪潮迅即席卷全球。当代行政改革以寻求政府与市场的均衡为基点,通过市场化的改革重塑政府的职能与行为方式,体现了政府退缩和市场价值的回归。这种市场化的取向既是全球化与信息时代对改革的迫切需求,又是市场经济发展中政府与市场"两只手"较量与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西方福利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发生了危机,导致了福利国家的右倾化,新自由主义和新保守主义经过英美国家的回潮开始流行全球,其实,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的社会政策就出现了许多新动向,已经超越了左和右的争论,我认为有必要介绍给我国社会政策的决策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汪华 《理论月刊》2012,(3):121-125
长期以来,西方对福利国家与市场国家的争论陷入了一个不能自拨的封闭循环之中。特别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自由放任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都被证明失效,国家职能究竟如何定位,福利的供给究竟采取怎样的机制,成了困扰西方工业化国家的普遍难题。吉登斯以其务实的积极福利理念,系统地阐述了他的"社会投资国家"思想,为西方社会自贝弗里奇之后再一次指明了福利体制建设的方向。"社会投资国家"思想,是一种从根本上突破贝弗里奇式消极福利体制的构想。  相似文献   

20.
黄昕 《理论月刊》2004,(8):43-45,56
本文对西方国家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行政改革的实践活动进行了梳理,从中总结了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以期为我国的行政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