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发动辛亥革命与规划中华民国新政权时,吸取了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些有益内容,又参考了近代西方文官制度中的一些成功经验,加以改革与发展,创立了"考试权独立"的学说。这是孙中山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实施的高等文官考试制度,就是根据孙中山先生的"考试权"学说而建立起来的,在中国现代政治史与现代教育史上曾发挥过一定的作用。虽然由于国民党政治的日趋腐败,而使高等文官考试制度受到越来越多的腐蚀与破坏,但它对社会曾发生的作用与影响,它的经验与教训,都是值得我们重视的,可以作为当前我国干部制度与人事制度改革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清末民初出版业态的变革引发思想文化传播的革命性变化,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日本和法国是清末民初马克思主义向国内传播的两个重要渠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历经了从零碎译介到选择性传播的转变,部分马克思主义术语实现了跨语境转换。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主体是多元的,传播者因政治立场和目标不同,在传播内容的选择上有差异。总的来看,阶级斗争学说和政治经济学说被译介的要早一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因此存在“梯次传播”的现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促进了先进知识分子主体意识的觉醒,为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改变孕育了新动力。  相似文献   

3.
五四运动前,西方不少学说、思潮已传入中国,五四运动后特别是十月革命后在中国引发较大争论、争鸣。科学社会主义在争论中越辩越明,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思想条件,也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对中国社会进步产生了重大和深远的影响。总结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原因,对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主义学说被辗转介绍到中国,从《西国近事汇编》、《万国公报》的大量译介,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科学社会主义才在中国传播开来,乃至成为时代的主流。本文分三个部分,就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的初期传播足迹作一历史考察,以期让世人了解社会主义学说如何以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  相似文献   

5.
蔡和森的社会主义思想在其形成过程中,深受墨家思想的的影响,从而更容易接受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同时他的社会主义思想具有侧重理论宣传和激进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使他的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经济思想——强国富民的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经济思想———强国富民的理论杨企玉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说,运用于当代中国的实际,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是对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突破和发展。而他整个经济思想体系的核心和主线,就是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使人民过上幸福富裕...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内一般都认为,1989年李提摩太在《万国公报》上节译基德的《社会进化》一书为马克思之名见诸国人之始,事实并不是这样,美国人伯尔纳写了一本《1907年以前中国的社会主义思潮》的书,书中对1907年以前中国社会主义学说的传播和影响  相似文献   

8.
先进文化思想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又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是对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和党建学说的创新 ,对国家学说和创新思想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精神动力作用重视不够的现象,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发展精神动力的思想。其中,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邓小平有着深刻的认识,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它不仅为我国社会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持,而且丰富了社会主义发展动力学说,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尼采是较早从本体论意义上讨论多元主义立场的价值意义的思想家。他认为,基督教与欧洲传统的形而上学内在地都包含有某种一元论的线性思维,并以此规划、压抑丰富的人性。因此,一元论的思想方式是需要加以反对的。以此为基础,他提出了复合多元主义的构想。当代流行的多元主义思潮虽受到过尼采学说的深刻影响,但在价值旨趣上则与尼采的思想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