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间阶层的发展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的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间阶层是依据人们的收入水平和财富拥有量,兼顾文化程度、生活方式、社会心理及价值观等因素,从高低分层、分级的角度对社会群体进行的一种划分。具体来说,中间阶层就是指介于最富有阶层与贫困阶层之间,其生活水平、财产地位处于中等层次的社会群体。按照国际学术界的分类,社会中间阶层主要由两大部分人组成:一部分是中小私营企业业主、个体工商户和富裕的自耕农;另一部分是主要包括大部分专业技术人员、行政与管理人员、办事员、商业服务人员和技术工人等。在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的社会结构由工人、农民两个阶级和知识分子、国家机关工作人…  相似文献   

2.
群体性暴力事件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的突出隐患。群体性暴力事件一般是在群众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等诸多原因促使下发生,其实质在于国家与弱势社会群体间契约关系的严重失衡。大力弘扬契约精神,让契约精神在国家与弱势社会群体之间归位,政府和公民都培养政治理性和社会理性,将更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利益主体多元化与我国公共行政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社会结构在领域、区域、阶层和观念上都发生了较大分化,伴随着阶层、群体和组织的分化,各类利益主体的自主权在不断扩大,利益分化势必发生。社会分化产生许多利益群体和阶层,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不同社会群体和阶层的利益意识会不断被唤醒和强化,对利益的追求会成为人们社会行为的一种强大动力,而利益的分化实际上也是  相似文献   

4.
《公安研究》2012,(8):94-94
李路路在《社会学研究》2012年第2期撰文认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核心是协调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与冲突,保持社会秩序。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结构阶层化和利益关系市场化构成社会群体矛盾与冲突的基本特征;而整合日益分化的社会结构,正确处理市场化背景下权力和权利的问题,在很长时间内将是中国社会管理面临的新挑战。在发展阶段和转型路径的约束下,面对日益分化的社会阶层和日益深化的市场化程度,公开、参与、平衡是协调社会矛盾与冲突、重塑社会秩序的基本理念和方向。  相似文献   

5.
刘正东 《北京观察》2004,(11):50-53
人民政协主要以界别为单位构成,以党派、团体为基础,实行"大团结、大统一、囊括一切代表人物"的方针,集中了各个领域的杰出人士和代表人物,包括了当今中国社会各个阶级、阶层、民族、宗教和各方面的社会群体.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是一个社会结构合理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根本的就是要协调各阶层、各社会群体的利益关系,形成各社会阶层之间良性的、公正合理的互动结构.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十分关注和重视社会各阶级阶层的关系,强调要“促进阶层关系和谐”.科学地认识、分析和处理当前我国的阶级阶层关系,促进我国社会各阶层关系的和谐,对于构建有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阶层结构形态,进一步保持和促进我国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利用2007年"阶层背景与本科毕业生职业地位获得"的抽样调查数据,依据结构嵌入的分析视角,探讨了嵌入于阶层背景中的性别结构对本科毕业生职业地位获取的影响。研究发现,阶层背景和性别对本科毕业生职业地位获得都具有显著的影响,性别对本科毕业生地位的影响因阶层地位的高低而存在差异。优势阶层子代本科毕业生更容易获得优势职业地位,在性别制度和阶层结构的作用下,来自权力阶层的女性本科毕业生在主要劳动力市场中拥有较好的机会结构,但底层女性本科毕业生的机会结构遭受到弱势性别和弱势阶层地位的双重挤压。  相似文献   

8.
当前大连社会处于急剧变迁时期,社会分化加速,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这三大社会群体的格局被打破,内部进一步分化和细化,同时新生阶层也正在显露。社会成员收入差距在拉大,他们的具体利益要求呈现出变动性、多元性。本文旨在通过考察各阶级阶层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变动,分析大连社会各阶层利益群体生存状况、利益要求、思想心态,为政府根据各阶层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社会处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利益格局重组时期,各种社会矛盾纷繁复杂,其中经济利益矛盾尤为突出,它是我国人民内部矛盾的集中表现。在这种形势下积极探索正确处理利益矛盾的途径,妥善处理各个阶层、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一、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社会中,刑满释放人员是兼具弱势性与风险性的特殊社会群体。加强刑满释放人员社会安置工作,不仅有利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顺利进行,而且也是体现人文理念的现代社会之必然要求。建国以来,我国刑释安置就业政策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演变过程,考究刑释安置工作的历史并分析其现状,感觉喜忧参半,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