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各地     
4月27日,杨洁篪任外交部部长。 4月27日,万钢任科技部部长。 4月27日,徐绍史任国土资源部部长。  相似文献   

2.
当地时间2月5日下午,第46届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在德国慕尼黑开幕。作为首位参加这一会议的中国外交部部长,杨洁篪部长在会议开幕式上发表的演讲和精彩答问,吸引了各方的关注。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主席伊申格尔说,杨洁篪的出席,“对会议本身和中国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当今世界如果没有中国的参与,就不能真正讨论德国乃至欧洲的安全政策问题”。  相似文献   

3.
《观察与思考》2009,(5):5-5
应中国外交部部长杨洁篪邀请,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2月20日抵达北京,开始对中国进行访问。此次是希拉里·克林顿国务卿就任以来酋次访华,也是美国新一届政府就职以来,中美两国高层领导人首次进行面对面接触。访问期问,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分别与希拉里·克林顿会晤。  相似文献   

4.
吕宏伟 《友声》2012,(4):23-23
<正>2012年10月11日晚,全国友协和德国驻华大使馆合作在国家大剧院举行中德建交40周年庆祝活动。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徐匡迪、外交部长杨洁篪、德国外长韦斯特维勒、全国友协会长李小林、德国大使施明贤等共1500名嘉宾出席。杨洁篪外长在致辞中首先转达了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中德建交40周年致德国总统高克、总理默克尔的热烈祝贺,向曾经为中德关系发展作出贡献的  相似文献   

5.
《时事资料手册》2005,(5):38-38
外交部副部长杨洁篪7月20日召见美国驻华使馆临时代办谢伟森.代表中国政府就美国国防部7月19日发表所谓关于中国军事力量的年度报告.向美国政府提出严正交涉。  相似文献   

6.
《友声》2001,(1)
对外友协于2000年9月22日举行招待会,庆祝中国与古巴建立40周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外交部副部长杨洁篪出席了招待会。对外友协会长齐怀远和古巴驻华使馆临  相似文献   

7.
杨凯 《当代广西》2011,(7):22-22
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3月7日答记者问时,说了一句很幽默的话:“中国人做人有时候也蛮难的。朋友希望我们施以援手,到底是做还是不做?做了有人说话。不做也有人要说话。”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4,(1):16-17
<正>2013年12月28日,国务委员杨洁篪就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发表谈话。杨洁篪表示,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日前冒天下之大不韪,悍然参拜了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这是对曾经遭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和殖民统治的各国人民感情的肆意伤害,是对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公然挑衅,是对历史正义和人类良知的粗暴践踏,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和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战后国际秩序的狂妄挑战。安倍的倒行逆施理所当然遭到了中国政府和人民以及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和严厉谴责。杨洁篪指出,靖国神社问题的实质  相似文献   

9.
倪咏娟 《小康》2007,(6):48-52
2007年4月以来,国务院所属部委以及直属机构迎来了新一轮换届高潮:4月初,郑国光接任中国气象局局长;4月24日,柳斌杰出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4月27日,万钢、杨洁篪、陈雷、徐绍史四位少壮派官员执掌科技、外交、水利、国土资源四大重要部门;5月初,国侨办第五任主任李海峰正式履新。至此,共有七个部(局)级高层领导岗位完成新老交替。七部(局)领导的亮相,引起各界关注。  相似文献   

10.
48岁的杨洁篪不仅是中国外交部现任4位副部长中最年轻的,而且也是1974年以来外交部最年轻的副部级官员。“文革”老三届沪上小青工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个“五一”国际劳动节来到的时候,杨洁篪降临到了百废待兴的大上海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里。也许是偶然  相似文献   

11.
2月5日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在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上的讲话——《变化中的中国与世界》(文见《时事报告》2010年第5期)中提到:许多人在问,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中国将如何与世界打交道?本期我们请来8住专家探讨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12.
刘小力 《新东方》2009,(12):42-45
经过60年的风雨历程,新中国彻底告别了贫穷落后和被动挨打的历史。在党的领导下,新中国实现了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落后走向进步、从弱小走向强大的历史性跨越。在总结新中国外交60年的成功经验时,外交部长杨洁篪认为最突出的主要有两条:一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是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6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使中华民族走向复兴之路,改变了全球发展的格局和世界历史的走向。  相似文献   

13.
妙语     
《时事报告》2010,(4):5-5
我既喜欢油画,也喜欢中国的水墨画,但是如果有人用油画的标准来欣赏中国的水墨画,那恐怕就要出错。 ——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在答外国记者问时.借欣赏绘画为喻.指出只有多了解中国的独特性和真实国情,才能避免有色眼镜和思维定式,特别是意识形态方面的偏见。  相似文献   

14.
正"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的100多年间,中国饱受列强侵略欺凌之苦,最懂得独立、和平之珍贵。中国决不会将自己经历过的痛苦强加给其他国家。""中国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会吞下损害中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国务委员杨洁篪在第三届世界和平论坛开幕式上表示。  相似文献   

15.
思寒 《观察与思考》2007,(10):29-30
<正>新中国成立至今,如果算上新任外长杨洁篪,已经有过10位外长,其中不乏周恩来、乔冠华、钱其琛这样影响巨大的外长。那么,李肇星的为人风格,与其他外长相比,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本文历数新中国9位外长的外交风格和主要  相似文献   

16.
巴翠翠 《友声》2005,(4):2-3,26
4月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了美国阿斯彭学会代表团。对外友协会长陈昊苏、外交部副部长杨洁篪和对外友协副会长李小林等参加了会见。温家宝总理对代表团的来访表示欢迎,他说,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两国和平相处、友好合作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两国之间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但只要双方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照顾彼此利益和关切,两国关系就一定会健康发展。希望更多的议员朋友来华访问,以多种方式了解中国。温总理还详细回答了议员们所关心的中国社会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台湾和朝鲜半岛核问题。关于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17.
《时事资料手册》2008,(4):29-30
解答一:中方就东海问题同日方达成共识出于什么考虑 我国外交部长杨洁篪6月24日说,中日两国此次通过协商,就东海问题达成谅解,是双方为落实两国领导人重要共识,使东海成为和平、合作、友好之海而采取的重要步骤,是互利双赢的结果,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8.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决定:批准2007年9月6日由外交部部长杨洁篪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悉尼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澳大利亚引渡条约》。  相似文献   

19.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决定:批准2009年10月29日由外交部部长杨洁篪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在马尼拉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菲律宾共和国领事协定》。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3,(7):19-19
6月8口,国务委员杨洁篪在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总统安纳伯格庄园会晤后举行吹风会,介绍中美元首会晤成果并回答记者提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