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斌 《唯实》2006,(7):22-24
构建政府危机管理体系,可以保证社会稳定,恢复经济秩序,维护其公信力和合法性,为此,政府应当加强危机管理的立法,加强危机信息系统建设,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危机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网络危机是网络社会政府遭遇的一种新形式危机。如何对网络危机进行管理,将是网络时代政府治理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新时期政府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分析网络危机特点,着重探讨地方政府应如何进行网络危机管理,从而提出了更新危机管理理念、明确危机处理原则,建全网络危机处理机制等方面的危机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3.
周艳  单巍 《山西青年》2023,(20):196-198
近十年来,国内学界对于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的研究发展迅速。本文梳理近十年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的研究成果,从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的体系,策略,机制,以及高校辅导员、心理咨询师、原生家庭等角色在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体系中的作用机制,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的具体实践等五个方面进行论述,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该类研究中的不足并对后续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目前,受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国内铝行业结构性矛盾激化带来的持续振荡和冲击,国内氧化铝生产企业依然处于低迷的境地,举步维艰。深刻反思这场危机,表面上看是由金融危机引发的,但实质上是行业的周期性问题,是诱因与主因的双重作用。危机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因此,积极落实中国铝业中州分公司氧化铝厂“转观念、抓改革、调结构、促发展”的各项措施,就应格外注重舆论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5.
公共危机治理水平已成为各个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对当前中外研究成果的及时梳理,有利于为我国公共危机治理的理论研究推进及实践应对提供指导。以20年间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中国知网中CSSCI&CSCD数据库收录的1910篇研究论文为样本,利用Citespace、BICOMB等可视化工具绘制文献共被引、关键词共现图及战略坐标图,对比分析了该领域中外研究内容的内在联系与发展脉络,并构建出公共危机治理研究的热点趋势主线框架。结果表明,国内公共危机治理研究起步晚且成果略显稚嫩,并未形成核心作者群;但国内该领域核心刊物质量较好,影响因子高且权威刊物占比高。共词与聚类分析反映了该领域热点覆盖危机管理等16个主题,配合战略坐标分析揭示了国内热点问题包括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公共危机协同治理模式等三类主题,国外的研究则侧重于“感知—分析—预警”的危机治理前期准备等五类主题。结合中外研究热点问题,可以构建起公共危机治理研究的热点趋势框架体系并对我国未来研究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6.
现代社会的复杂性与差异性决定了各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只有正确认识危机的诸特征,正确把握危机管理的系统性,才能不断强化危机意识和危机预警意识,化危机的"危险"为"机遇".  相似文献   

7.
上个世纪下半叶至今.危机管理在西方发达国家发展迅速。在心理学方面,已发展为一种专门的心理治疗技术和正式职业。从针对个体心理危机进行干预和治疗,发展到对整个社会背景下所出现的危机进行危机预防和危机处理。近十几年来,我国一些大城市出现了心理热线、危机干预中心、自杀预防中心等类似组织,但是危机管理和危机预防的重要性还没有得到广泛的重视,致使危机管理和危机预防的研究与社会发展极不同步。  相似文献   

8.
苦丁茶 《廉政瞭望》2003,(7):9-9,11-12
危机处理与对策是现代世界各国政府最为关注和耗费人力、物力、精力最多的一个领域,正如美国前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所说:“今后战略可能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将是危机管理。”这充分说明了危机管理对于现代社会的安全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危机源于医学用语,指人濒临死亡,生死难料的状态,有生的可能,又有死的威胁,后被演绎为描述人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校已进入网络舆情危机的高发期,目前高校网络舆情危机大致可分为五大类型。高校要提高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能力,应遵循实事求是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和法治原则。高校还应建立应对舆情危机的机制,包括新闻发言人制度、舆情危机预警机制和舆情危机应急处理机制,此外在具体策略上,应该及时主动、适当示弱、因势利导,化危机为机遇。  相似文献   

10.
唐钧 《学习月刊》2012,(9):36-36
始于2008年的美国的次贷危机.近几年来渐次扩展为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目前尤为突出的是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在国内的学界和政界.认为“欧债”就是欧洲的“福利国家制度”寅吃卯粮拖累了经济.这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思维定式。但事实真相究竟如何?我们不妨就二战以后欧洲福利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来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处置公共危机的关键环节之一是对危机信息的治理。经过近年的发展,我国危机信息管理体制初步确立。传媒在危机信息传播中的作用得以优化,公共危机信息管理制度化水平逐步提高。公众公共危机意识在危机频仍中得到加强。但公共危机信息传播管理体制仍未尽合理,信息共享问题仍未解决,信息系统建设滞后于政府危机管理的需要。因此需进一步完善危机信息治理模式与机制,健全危机信息保障资源配置系统,从组织制度和技术上提高公共危机信息系统整体应急反应能力,发挥专业人才和技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现有的政府危机管理体系呈现出管理主体单一、权威来源唯一和政府危机管理部门协作效率低下等问题。协调治理倡导治理主体多元化、合作方式协同化、治理模式开放等理念对于提升政府危机治理能力意义重大。文章通过对我国政府危机管理现存问题的分析,结合协同治理理论,提出从政府理念更新、治理主体多元、政府跨部门协同和加强危机预防等路径耘实现从政府危机管理到危机协调治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公共危机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复杂性很强的社会系统工程.其中,危机教育是现代公共危机管理的基础,也是战胜各种危机的必备条件之一.面对高发频发的各种危机事件,亟须我们反思危机教育问题,改革传统的危机教育体制,提高全民的危机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危机,而我国又是一个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等突发事件较多的国家,各种突发事件的频频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如何应对突发性危机,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这就要求国家在正常法律状态治理的基础上,制定和完善非常法律状态立法和实施法律,这是任何一个法治国家应当具备和完善的。文章以我国现有的应急法制为基础,在充分展开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危机管理的法律规范应当专门化、体系化;危机管理队伍应当机构常设化、专业化;危机管理指挥权应当法定化、层级化;危机管理的程序应当规范化、制度化;危机管理教育应当全民化、经常化。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民族地区危机的频发度与危害性均呈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乃至社会稳定。重视民族地区危机管理,加强危机管理教学,为民族地区培养危机管理人才,应成为我国高校的重要使命。民族地区危机管理教学应立足于我国民族地区危机现实,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在实践,走出书本,走向危机现场,在与危机的零距离接触中培养学生的危机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巩玉涛 《世纪桥》2008,(8):35-36
公共危机管理已经成为我国政府管理的重要内容,公共危机意识淡薄、公共管理组织缺乏常设的公共危机管理组织结构和协调机制以及公共危机信息公开不畅是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加强公共危机教育,增强公共危机意识;加强组织结构建设,保证公共危机管理组织运作顺畅;完善信息公开制度,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则是可供我国政府选择公共危机管理改善之路。  相似文献   

17.
公共危机管理政策制定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政策作为政府实施公共管理的重要途径,是国家公共权力运行的具体表现。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公共政策的制定是政府的作为选择,其科学性与合理性,对于公共危机的缓解和解决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结合汶川大地震中唐家山堰塞湖溃坝设防方案的设计,分析了公共危机管理中政策方案的规划,并对当前公共危机管理中政策方案规划的困境与出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完善我国危机管理体制对于应对公共危机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危机管理体制当前存在着危机意识缺乏、信息沟通不顺畅、法律法规不完备等问题。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危机管理体制,需要我国政府从提升危机意识、建立危机沟通机制、完善危机法制基础、加强危机的参与协调与指挥决策机制等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19.
公共危机整合性传播管理有利于危机信息的传播效果、传播效率、劝服功能和传播价值最大化。在危机高发、频发、常态化的背景下,社会公众对于信息需求的差异性、各类社会主体获取信息渠道的侧重性、危机事件日益增强的公共性和危机传播方式的多样性,使得研究整合性危机传播管理成为必要。为此,可分别从危机信息来源、危机预测预警资源、现代传播平台、政府媒体公众各自的信息需求四个方面加强整合,形成以危机应对主体为主导的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动态的整合性传播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20.
唐俭 《世纪桥》2008,(2):26-27
政府危机决策在决策目标、决策条件、决策程序和决策效果等方面都具有特殊性,对政府危机决策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要成功化解公共危机事件,必须加强危机决策能力建设,提高政府危机决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