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5 毫秒
1.
有限理性理论的出现重构了关于理性的理论,它既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行为模式,带领人们从理论理性走向了实践理性的认知变革。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当理性已从人的外在属性内化为人的本质属性时,有限理性表现出的则是一种规范性的概念,蕴含在社会文化之中,只有社会制度的构建和完善才是理性孕育和不断发展的温床。有限理性理论对人类本身、人与社会都有重要意义,从哲学视角审视该理论的发展才能在人工智能时代找到理性的根基和方向。  相似文献   

2.
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发展理论研究所得到的一致认同,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了面向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的发展准则和运行准则。而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不仅预示着它与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内在关联,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  相似文献   

3.
刘华军  潘洪林 《前沿》2006,(4):206-208
节约型社会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一种社会发展模式。它不应只局限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它面向的是整个人类社会。传统的价值理性必然形成消费型社会,也终将造成资源的浪费。所以在我们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时候必须构建与节约型社会相适应的价值理性。  相似文献   

4.
徐彤宝 《长白学刊》2008,(6):144-144
哲学家总是运用理性的思维认识客观事物,以求对某一种事物认识的科学性、深刻性、规律性。但是,理性思维也不都是能把握事物本质的。这种概念、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即理性思维,有时也会把人带人一种理想化的境界,导致人们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认识上的错误。200年前,法国的哲学家卢梭所提出的“自由、平等”的思想,就带有理性的思维加上理想化的情调。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理论和战略,是国际社会对工业文明和现代化道路深刻反思的产物,业已成为世界各国迈向21世纪的行动纲领,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精神文明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同时也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的总和.精神文明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它的有效建设将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社会主义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一、持续发展已经把精神文明建设包容在其中,成为其整体的一部分可继续发展这一发展观虽然是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这个角度指出来的,但其中也包含着个人与群体、今世…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入世将促进中国与世界的沟通。因此,WTO绝不仅仅是个经贸问题,更是一个文化的问题,观念和理性的问题,是一种大的人类文明走向的问题。WTO这个概念已经从各个方面深入到我们生活中来,电视和电视创作同样不可避免。一1 当21世纪的朝阳升起的时候,人们惊喜地发现,电视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社会都离不开电视,电视也已从开路的向有线的、卫星的,并正在向网络的发展。人对电视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个性化的东西被笼罩在整个时代电视文化的凝聚状态之下。由此,可以从一个方面看到科技进步推动人类…  相似文献   

7.
文明是指人类生活的进步状态,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程和成果,反映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不断改进。文明与愚昧、野蛮、专横和落后等概念相对,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因此文明也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处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之中。所谓政治文明,是指人类政治生活的一种进步状态,从静态角度看,它是人类社会政治进程中取得的全部进步成果;从动态角度看,它是人类政治进化发展的具体过程。政治文明包括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建设政治文明是人类有意识的理性活动,也是人类最具智慧的创造性活动。建设政治文明是…  相似文献   

8.
理性与价值在哲学史上经过古代的原始统一之后,近现代以来便进入了决然的分裂与对峙状态。这一哲学现象,是人类社会当前所面临的一系列“全球性问题”的深层根源。解除理性与价值之间的分裂,首先必须厘析理性与价值概念的本真含义,明辨它们相互区别与交融的辩证关系。作为一种新的哲学理念的价值哲学,其根本理论旨趣就在于:实现人类理性与价值的高度融合,创造人类未来生存的幸福和谐。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一种新的文化价值观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是一种新的文化价值观念。它一方面是人类对自身未来发展的一种理性思考和理想架构,它本身就是精神文明发展的产物,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本质体现;另一方面,可持续发展需要精神文明建设为之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道德保障。  相似文献   

10.
郑群 《公安教育》2002,(10):16-18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社会发展观。它的基本含义是保证人类社会具有长远的、持续的发展能力。这一观念最初是经济学家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角度提出来的,但随着人们对这一认识的深化,目前更侧重于对个体与整体、当代与后代关系的认识。公安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公安工作持续、整体、协调的发展。理论和实践证明,公安工作可持续发展涉及的因素很多,如体制改革、装备改善等等,但有一个重要因素不容忽视,那就是公安教育。一、公安教育是公安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公安教育为什么是公安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这可从公安工作可持续…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模式的一次历史性转变,也是人类生产方式、消费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和处世方式的革命性的重大突破,作为一种划时代的发展观,它正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世界的进程和全人类的观念。党中央提出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是我国新世纪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代非理性认识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人类将自身从原始巫魅状态中解放出来之后,便开始放弃那种将自己的生命力简单地比附于外部世界的努力,而将世界(包括人类自身)整体作为自在的存在进行探索。正是这一点,标识出了人类认识的进步和整个社会文明的进步。不过,虽然人类巫术活动内在地包蕴着科学和艺术要素,但这种由互渗思维向理性哲学的过渡又并不是跃迁式、突变式的,它不是在一朝一夕完成的,更不是在某一个人的头脑中内在完成的,而是历经了一个人类认识史上人与世界、主体与客体合一的古代非理性认识阶段。在我国古代非理性认识活动的构建过程中,虽然贤哲们仍像原…  相似文献   

13.
当人类进入以电子技术为核心的信息社会,整个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态文明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早在20世纪中叶,一些有识之士就开始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反思,提出人和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产生了新的生态道德观,呼唤人类走向现代生态文明时代,为从根本上解决工业化进程对生态与环境的破坏“欠债”问题,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的肇始是以战争为前奏的 ,伴随着美西战争、美布战争和日俄战争的硝烟 ,人类步入了2 0世纪 ;而革命则是 2 0世纪战争之子 ,十月革命对于 2 0世纪的中心意义 ,可与 1789年法国大革命之于 19世纪相媲美。十月革命对人类未来理想社会的永恒追求 ,是当资本主义作为一种新的制度出现而遭到理性的批判之后而生的 ,它主导了日后所有继起革命的模式。如今 ,当我们已经进入 2 1世纪之际 ,让我们透过战争与革命这一双重变奏的画面 ,从整体上去感悟 2 0世纪的历史。战争与革命 :2 0世纪世界历史的主旋律  以传统线型历史发展的观点来看 ,短暂的…  相似文献   

15.
道德理性的反思与建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道德理性作为一种独特的人类理性,属于价值理性的范畴,是人类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对道德及其追求的自觉意识。它诉求的是善,是心灵的秩序、生命的秩序、社会的秩序。我国的传统道德理性,既有合理的需要传承与弘扬的积极因素,也有需要加以克服、矫正的消极成分。为此,必须坚持历史标准与价值标准的统一,对传统道德理性进行合理地扬弃,进而构建健全的道德理性。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早于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正式提出,它的实践与环境、社会、经济主体的生存与发展共生共荣。  相似文献   

17.
循环经济与现代理性人类中心主义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文营 《求索》2007,(5):118-121
循环经济的兴起是为了人,循环经济实践也依赖人。循环经济在本质上体现的仍然是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但并非是对传统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的简单再现。作为人类新经济发展模式的循环经济启示我们应树立具有如下特征的现代理性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应坚持循环经济科学的人类主体意识;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应遵循循环经济理性的人类利益意识,关照人类的根本、整体和长远利益;在实践观上,应树立循环经济的人-自然与人-人关系互为中介的生产实践观,以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相似文献   

18.
所谓精神家园是一个比喻性的说法,它指人们的精神信仰和精神世界范畴。有时候,精神家园又与一定的宗教追求相联系,往往指人的灵魂归宿。今天我们所说的精神家园,显然是指建立在理性基础之上的精神文明范畴。精神家园这个词可以指一个人,也可以用来指一个时代的精神世界,也就是指形成了一定群体意识的时代精神。马克思曾说,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人的精神是世界上最不安分的,它充满着渴求,喜欢探求宇宙和人类社会的奥秘。然而,它又是最脆弱的,它必须有自己的家园,当失去家园时,就会处于痛苦与忧闷之中。比如屈原的《离骚》就抒发了主人公的精神遨游、寻求归宿的愁苦心情。在西方中世纪时代,人们漫游于神学和上帝的世界之中,在上帝身边筑起精神家园。近代文艺复兴之后,人类又突破神  相似文献   

19.
中央编辑局周战超在《社会科学报》2007年4月12日撰文认为:风险文明是西方文明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它是对西方工业社会及传统社会进行反思的产物,是现代社会人类风险理性发展的体现,开启一种解释世界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20.
袁玲红 《前沿》2008,(9):143-146
生态现代化产生于对“生存危机论”的反拔。它从经济理性人的假设出发,经济主义、技术学路径来解决生态可持续发展问题。它悬置价值理性,是一种浅层生态学,缺乏社会公平与正义的考量。克服生态现代化的弊端必须以一种新的方式重新解释,即它的主旨在于伦理的或道德的发展,而不是科学和技术的革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