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进一步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桐庐县从提高行政审批效能.推动政府服务创新的角度进行地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一直深入持久地进行并取得了巨大成就,当界政府更是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建设现代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新目标。在计划经济时期,政府管制色彩浓厚,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又管不好的事情,派生出大量的行政审批事项,制约了市场和社会的发展。从2001年开始,我国以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为目标,开始全面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削减了大量行政审批事项。近十几年来,各级地方政府积极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模式探索,创新出四种行政审批模式:部门审批模式、行政服务中心模式、行政审批局模式和"互联网+行政审批"新模式。这四种模式有着各自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模式的变迁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3.
(一 )审批制度作为限制申请人权利和增加相对人义务的规制 ,长期以来在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审批项目之多令人难以置信———中央各部门的审批事项多达 2 0 0 0多项 ,有些政府机关几乎是人均一项审批数。省级以及省级以下政府 ,也都大量地运用审批手段。改革开放以来 ,尤其是 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后 ,各级政府在职能转变方面做了一些调整 ,相应地减少了一些审批项目。中央政府已经决定 ,为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 ,对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规制进行全面清理。然而 ,砍审批项目并不等于审批制度改革 ,如果不对审批制度的…  相似文献   

4.
现行行政审批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政审批制度在我国被广泛采用,作为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基本 手段和方式之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行政审批制度面临着一个如何适应 新形势的问题。正确分析和评价现行的行政审批制度,并下大决心对其进行改革,意义十分 重大。  一、现行行政审批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行政审批事项设定权限不清,审批范围失控。  我国现行行政审批事项,除了法律法规规定的外,许多是由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规 定的,规章以下规范性文件设定的审批事项也为数不少。从设定行政审批的机关看,上自全 国人大及…  相似文献   

5.
政府审批制度是“全能政府”的产物,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审批事项过多过滥,“暗箱操作”,行政“许可”不规范,监管不力等。必须进行审批制度的改革。改革的原则是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强化政府政治责任,强化监督审批权力机制,依法审批,准确公平。改革的途径是解放思想,取消、调整有关审批事项,进行审批立法,严格规范审批程序,改进审批方式,增加审批透明度,建立社会监督机制,建立对审批权限的制约制度。  相似文献   

6.
审批制度改革是政府机构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政府审批制度是在计划经济时代逐步建立起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其固有的许多问题和弊端逐渐暴露 ,必须要加以改革 ,并要将其作为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这样不仅有利于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 ,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 ,而且有利于加强政府的廉政建设 ,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 ,在政府审批制度的改革过程中 ,不仅要注意削减有关的审批事项 ,而且要注意规范审批权。  相似文献   

7.
丁安卿 《政策》2002,(9):9-9
前一阶段,我省减少行政审批的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各地政府审批项目大为减少,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得到加强,影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有所突破,政府职能在进一步转变,投资环境得到优化。但是,也有一些地方对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的意义认识不清,行动不力,  相似文献   

8.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行政审批制度在中国的广泛运用既与计划经济体制有紧密联系 ,又是产权制度的先天性缺陷的产物。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这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行政审批制度已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 ,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势在必行。1.现行行政审批制度不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审批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管理经济与社会的基本方式和手段 ,通过审批实现政府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政府配置资源的最大弊端是限制了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流动、市场主体的公平竞…  相似文献   

9.
这两年,人们感觉在很多方面找政府办事容易了。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是新一届党中央部署的重要改革,两年前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对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任务提出了具体要求。在过去的两年里,可以说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推进行政审批"瘦身"。李克强总理曾在2013年全国人代会上承诺,"现在国务院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还有1700多  相似文献   

10.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政府行政方式的一场自我变革,已成为深化中国政府改革的关键因子。"行政审批局"的设立正是基于进一步探索行政审批制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益尝试。传统行政审批在管理中面临的困境能否通过"行政审批局"的设立而化解,需要仔细梳理"行政审批局"模式的改革进程,并重新审视"行政审批局"模式的当下价值,进而正确认识"行政审批局"模式运行中出现的梗阻,从而给予尚未成立行政审批局的地方政府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目前 ,我国行政审批过多过滥 ,恶化了投资环境 ,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这种状况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运行的要求。本文结合甘肃省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的具体措施 ,提出改革现行行政审批制度 ,加强审批行为监督和审批后的监管 ,对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以及防止腐败现象的产生 ,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大连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这其中就包含着政府审批制度的改革.由于这一制度是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管理社会经济的基本手段和方式,与市场经济要求很不适应,虽经几次改革,但仍未到位,且时有回溯.因此,深化我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实现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3.
冯梦成 《中国发展》2010,10(4):58-62
经过四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浦东新区改革在审批事项的清理和审批方式的变革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行政体制、审批机制、审批效能和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为此,要以推进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契机,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努力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14.
政府决策的经济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政府决策经济理论认为 ,只有在机构设置、组织安排和官员选拔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成本收益、利益导向和激励约束等关系 ,才有可能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决策体制。我国当前土地资源的流动在很大程度上是政策因素作用的结果 ,而这些政策大多未经过严格的经济学分析 ,存在很多漏洞。探寻政府决策的经济运行机制 ,是建立严格的土地审批制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基于流程再造的研究视角,本文对F市外经贸系统中的行政审批事项、内部运营、跨部门与跨层级审批等状况进行了实证考察,指出当前地方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存在越减越肥与审批拖沓、简政放权中的统筹不足、重审批中的轻监管等问题。文章提出应从提升行政服务中心的窗口办理效能、搭建行政审批网络一体化平台、建立审改公众参与制度、建立审改绩效考评制度等四个方面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6.
十八大后新一轮政府改革应以整体型政府建设提升服务型政府的效率和服务能级。上海市M区整体型政府的实践途径主要有3个,分别是大部门制改革、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和大联动机制建设。当前3个实践途径离整体性治理的要求都存在一定距离。上海市M区整体型政府的实践对我国整体型政府建设的启示包括:加强整体性治理思想的传播,重塑政府文化;推进行政审批和行政执法流程标准化建设,提升部门间的协作能力;推进社区服务站和社区服务网站建设,促进基层整体性平台建设;借力信息技术,提升各部门的协同能力。  相似文献   

17.
行政审批二重属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图从行政审批的私人性和公共性的角度分析其私人性成因 ,并探讨行政审批的公共性的合法归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难点在于行政审批权私人性扩大并覆盖了它的公共性 ,具有顽固地占有社会资源的倾向 ,这一倾向是行政审批改革的制度性障碍。公共性是行政审批的本质属性和归宿 ,因此 ,应构建以公共性为价值目标的新的行政审批制度。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studies the present land disposition (requisition and acquisition) and land use rights transfer system in China with emphasis on its marketization and its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concerning the central state and the local government. China's current land property right system is first described. It finds that although the communist government gained full control over the Chinese Mainland in 1949, it had never constitutionalized the state ownership of land until December 1982. Since then, the State owns all urban (nonagricultural) land and the rural collectives jointly own agricultural land. Only the user rights of urban land are allowed to be transferred. China's land administration system, its 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its institutional configuration are then studied. Institutional difficulties associated with this system are also discussed. This paper proceeds further to study China's land requisition approval system. The role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in land transactions is also discussed. The rest of this paper inquires into the marketization of land transactions in China. Discussion on the trend of China's land market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for its improvement and remarks for future studies conclude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19.
龚山峰 《桂海论丛》2004,20(2):89-9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事业基本建设需要引进多种经济成份的投入,政府主要是做好"服务"和"裁判"工作,否则就是"失位".文章分析了广西社会事业投资领域中存在的政府"失位"的现象,指出这种"失位"阻碍了广西社会事业基本建设的快速发展,提出加速推进政企分离和政事分离、减少行政审批事项、严格依法行政等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20.
开放并加强地方政府发债管理是学界多年所关注的改革大计,随着财政部起草的有关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方案已提交国务院待批,我国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公债将是大势所趋.从政府职能、现实财政收支和代际公平三个视角对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必要性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地方政府职能重要性的进一步凸显、现行的财政体制改革对于匹配财力与事权效应的不显著、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代际不公平"的问题,都对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提出了紧急而迫切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