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刑事涉案财物的概念有助于加强刑事实体法和程序法在刑事涉案财物概念方面的协调,弥合实务界和理论界对于刑事涉案财物概念的分歧,从而为规范刑事涉案财物处置打下基础。刑事涉案财物是公检法等机关在办理涉嫌刑事犯罪案件过程中获取的与案件相关的财物,其与罚没财物、赃款赃物、证据、刑事涉案物品存在一定的联系和区别,主要包括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违法所得、违禁品等。  相似文献   

2.
正涉案财物是指可以证明违纪违法行为的财物和违纪违法所得的财物,包括房地产、家具、电器、交通工具、通信工具、有价证券、矿业权、金银珠宝、文物、艺术品等。鉴于涉案财物价格认定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专门活动,纪检监察机关审查办案人员受专业知识和能力限制,一般没有办法亲自进行审查、评估,而必须提请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设立的价格认证中心进行测算,并作出认定结论。具体操作中,应注意如下问题。提请协助价格认定一是明确价格认定适用范围。根据《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涉案财物价格认定工作暂行办法》(中纪发〔2010〕35号)规定,纪检监察机关审查办案中,通过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方法,难以查明或确定涉案财物价格时,  相似文献   

3.
刑事涉案财物处理程序问题已经成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囿于理念和制度等原因,我国刑事司法活动长期以来,未能在涉案财物的处理上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对刑事诉讼各方参与人、利害关系人甚至国家、集体的财产权益的保障相对滞后和弱化。当前,虽然新刑诉法及其司法解释对刑事涉案财物处理程序作出一些规定和完善,但在审执实践操作层面上仍存在不少难题,已经影响了涉案财物的正确处理,亟待加以研究解决。为此,有必要结合审判工作实际,深入探究当前刑事涉案财物处理程序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实践争议,力求提出具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以期抛砖引玉,为破解规范刑事涉案财物处理司法程序的难题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4.
司法实践中,对刑事涉案财物没收在法律性质、对象范围、规范适用等方面存在认识和操作上的差异。为规范适用刑事涉案财物没收,有必要统一认识及适用规则。刑事涉案财物没收在性质上属于"对物的强制措施",在对象范围上包括违法所得的财物、违禁品、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在规范适用上应当明确犯罪所得之收益的追缴规则、应当返还的被害人合法财产范围、供犯罪所用的他人财物的没收原则以及善意取得制度在刑事涉案财物中的适用情形。  相似文献   

5.
在刑事赔偿当中,对于涉案财物灭失的刑事赔偿标准,由于法律规定过于模糊,理论界对于这一问题也存在一定的争议。目前在司法实践中,已经开始尝试按作出赔偿决定时的价格确定赔偿金;对于涉案财物被非法拍卖、变卖的,也不再适用《国家赔偿法》第36条第5项的规定。司法实践中的做法既具有进步意义,也有其局限性。因而,仍然应当通过修法明确:涉案财物灭失的,应当按侵权行为发生时或作出赔偿决定时的价高者进行赔偿;涉案财物被违法处置的,不能仅给付拍卖、变卖价款。为避免挂一漏万,还应当确立"有利于被害人"的赔偿原则。  相似文献   

6.
侵财型案件已成为刑事犯罪类型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当前侵财型案件呈现出多发态势,使其成为影响社会治安秩序的一个突出问题,如何有效打击此类犯罪行为,是公诉机关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作为侵财型案件审查起诉中工作之一,涉案财物价值的准确认定,牵涉到刑案中行为人罪轻与罪重问题(如抢劫罪,涉案财物价值影响量刑结果),甚至是罪与非罪问题(如诈骗罪、职务侵占罪,以财物价值数额较大为起诉标准)。但在司法实务中,由于个人认知主观性差异和涉案财物类型的多样化、特殊化等因素,导致案件承办人对财物价值的认定存在诸多疑问。  相似文献   

7.
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程序在涉案财物认定、程序性和实体性处置规则等方面存在一定区别,在行刑衔接过程中,对涉案财物的处理一般应遵循刑事优先原则。对于行政机关移送的案件,公安司法机关应根据行政机关处置涉案财物的进展分别处理。为进一步完善有关程序,应明确供违法犯罪所用之物的认定标准、统一涉案财物的实体处置措施,并填补对违法所得产生的孳息予以行政没收的漏洞。  相似文献   

8.
检察机关立案查处的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件,有部分是纪检监察机关移送的。但是移送案件时,涉案财物是否随案移送,意见不一,检察机关要求纪检监察机关将涉案财物随案移送,纪检监察机关认为没有必要随案移送。笔者认为,纪检监察机关应向检察机关随案移送财物。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经济型犯罪的比例不断增加,在司法实践中正确判断和处理犯罪所涉及财物问题的必要性日益突出.在我国司法实践中“重打击犯罪、轻财产保护”的现象较为突出,很多案件会出现涉案财物遭到处置不当的问题,合法财产权益不能得到应有的保障,严重影响了司法的公正性和公信力.有鉴于此,涉案财物的处理既关系到惩罚犯罪,又关系到保障人权.司法机关要重视依法处理涉案财物,确保能做到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有机统一,以便于全面地、不折不扣地实现正义.  相似文献   

10.
杨毅 《人民司法》2020,(2):44-47
【裁判要旨】法院在对涉案财物进行审查认定时,应当对被告人的财物线索进行查明,能够确认是犯罪所得或通过犯罪所得所购置的财物,则直接予以没收;在不能对犯罪所得与合法财产进行区分,或被告人的个人财产与家庭共同财产混同的情况下,则应对家庭共同财产进行析产,按照财产的属性分门别类划分权属比例,在家庭成员之间进行分配,对属于被告人的财产部分,通过罚金和没收财产刑依法予以处置。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北京市对盗窃案中涉案财物价格鉴定的相关规定,以北京市崇文区人民检察院办理的盗窃案件为例,指出价格鉴定结论审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之策,对盗窃案件之重要证据——物价鉴定结论的审查,具有一定的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北京市对盗窃案中涉案财物价格鉴定的相关规定,以北京市崇文区人民检察院办理的盗窃案件为例,指出价格鉴定结论审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之策,对盗窃案件之重要证据--物价鉴定结论的审查,具有一定的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李伟 《法制与社会》2013,(36):208-209
涉案财物管理,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本文系统分析了公安边防部队在执法办案中在涉及财物管理方面存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并从加强法治理念培养,提高法治素养;建章立制,规范涉案财物管理制度;强化日常监督,防患管理漏洞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涉案财物管理工作的建议,进一步强化官兵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意识,使官兵在执法办案中能够做到遵守执法程序,讲究执法方式,改变执法态度,注重执法艺术,使各种执法活动为人民群众所充分理解和接受。  相似文献   

14.
刑事涉案财物应当包括违禁品、犯罪工具、违法所得和具有相当经济价值的物证等四类.对涉案财物的处理应当是对违禁品和犯罪工具先予没收,再将属于第三人的合法财产及时返还其所有权人;将犯罪直接所得及时返还给被害人,如果原物灭失,则应当责令罪犯退赔;如果违法所得扣除犯罪直接所得价值后仍然有剩余的,则应当对剩余部分依法予以没收.  相似文献   

15.
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是我国宪法赋予的基本权利。公民财产权应当与公民人身权处于受法律同等保护地位的一项基本权利。在我国刑事法领域,重公民人身权利保护轻公民财产权利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刑法》对涉案财物的处理规定太过简单、原则,《刑事诉讼法》对于涉案财物的处理规定过于混乱,从而导致司法实践中在涉案财物处理过程中乱象频出。本文从司法实践中的两个涉案财物处理的案例入手,分析了产生司法实践困难的原因,并借鉴域外的相关国家的成熟制度,提出了完善我国相关立法的几点构思。  相似文献   

16.
张钧  马捷  麻文明 《政府法制》2011,(31):43-43
为进一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着力解决交警系统涉案财物管理违规问题,晋中交警二大队以标准化为抓手,进一步提升涉案财物规范管理水平,以来源清楚、去向明了、处理规范为标准,不断加强规范管理,提升执法质量,在整改建制阶段“三抓三严把”,扎实开展涉案财物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7.
司法实践中,未经法院刑事裁判,司法机关对于涉案财物的处理引发的国家赔偿争议案件较多.由于法律规定不完善,如何确认司法机关行为违法性和处理赔偿请求,成了国家赔偿审判的难点.本文从典型案例出发,探讨不同情形下此类刑事赔偿案件所面临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本文认为,未经法院刑事裁判司法机关擅自处理涉案财物国家赔偿案件,国家赔偿审查应当在尊重刑事司法权的基础上予以适度审查,坚持违法归责和非法利益不予保护原则.当事人不仅对法律问题有争议,而且对事实问题也有争议的,法院赔偿委员会无权直接认定事实.法院在确认赔偿义务机关行为违法的同时,应当责令赔偿义务机关移交有关主管部门、建议提起刑事审判监督程序或由法院对原刑事裁判作出释明,对涉案财物作出认定和处理.若纯粹是对涉案财物性质的法律判定而不是事实争议,可以直接适用法律认定是否系赔偿请求人的合法权益.在赔偿案件审理过程中,原一审法院在二审终审后再对涉案财物作出的补充裁判,本质上不具有法律效力,法院赔偿委员会仍需要对案件进行实质性审查.若查明涉案财物属赔偿请求人的合法权益,应当支持赔偿请求人的赔偿请求,可以在国家赔偿决定书"本院赔偿委员会认为"部分指出一审刑事补充裁定违法的同时,决定赔偿义务机关承担赔偿责任;如果查明不属于赔偿请求人的合法权益,可以在国家赔偿决定书"本院赔偿委员会认为"部分指出非法权益不受法律保护,驳回赔偿请求人的赔偿请求.  相似文献   

18.
审前返还刑事涉案财物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审前返还刑事涉案财物制度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一旦出现返还错误就很难通过合理途径追回涉案财物以弥补国家遭受的利益损失.完善我国的审前返还制度,一是应当合理限制可审前返还的情形,尽量由当事人通过民事诉讼程序主张权利;二是改革审前返还程序,降低返还错误的可能性与疏通救济途径;三是对民事诉讼法进行相应修改,使检察机关可提起公益诉讼;四是建立相关配套措施,确保审前返还制度的功能发挥.  相似文献   

19.
针对转型时期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型刑事案件和复杂的侦查工作局面,公安机关如何正确理解、适用法律,把握法律、政策界限,做到合法、合理地扣押冻结及妥善处理刑事涉案财物,是公安机关当前需要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在刑事诉讼中,为有效追究和惩罚犯罪,公安司法机关需要对涉案财物采取搜查、扣押、查封、冻结、追缴、没收等措施。为解决我国在刑事诉讼涉案财产管理中存在的涉案财产保管混乱,处置过于随意,保管场所不达标,管理缺乏有效监督等问题。部分地区采取将财物委托第三方机构保管的方法,提高刑事涉案财产管理效率,提升司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