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8 毫秒
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学习江泽民总书记"5·31"重要讲话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新世纪,我们的事业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什么阶段?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已明确界定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在"5·31"讲话中,江泽民重申:"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根据新阶段的形势特点和三大任务,讲话突出地论述了小康社会建设问题.明确提出了我们的奋斗目标和战略步骤.学习"5·31"讲话,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认真领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思想,深化对我们奋斗目标的战略步骤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在十六大召开的前夕,在我党整体性新老交替的重要时刻,江泽民总书记发表了"5·31"重要的讲话.讲话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思想深刻,论述精辟,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和新总结,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进一步深化.讲话全面擘划了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不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典范,不愧是执政兴国的伟大纲领.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5·31"讲话中指出:"贯彻好‘三个代表'要求,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5·31"讲话中"四个新"的精辟论述,有助于我们充分认识"三个代表"思想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跨越理论"与"不够格"的社会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认为,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可以通过社会主义革命的"第二种途径",即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实现社会主义.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跨越理论",提出了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理论和观点.他认为,这种跨越只是政治制度上的跨越,而绝非与之相联系的生产商品化和现代化的跨越,跨越之后的国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完成生产的商品化和现代化的任务.从这个意义上说,通过"第二种途径"实现的社会主义是"不够格"的社会主义.这种"不够格"是指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低、生产力欠发达,而绝对不是指政治制度的"不够格",从而解决了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理论难题,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伟大创举.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提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我们必须从"三个代表"的理论高度,充分认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推进我国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南方谈话从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出发,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七一”讲话从认识和把握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局出发,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党的问题。它们都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继承和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总书记的"七一"讲话,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它的巨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益显现出来.翻开江总书记"七一"讲话,我们不难发现,<讲话>通篇贯穿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充满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创新精神,饱含着富于创新的真知灼见,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光芒,对许多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了精辟分析和科学概括,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化模式"问题的提出与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理论创新密切相关.没有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理论创新,就不会有今天的"中国现代化模式".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70年代,由于中国人在模仿西方以及苏联现代化模式过程中,缺少理论创新,犯了照搬照抄的错误,未能形成自己的现代化发展模式."中国现代化模式"的最终形成主要是在近30年,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创新的结果.未来"中国现代化模式"的发展与完善还要靠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理论创新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主体"思想,揭示了当代中国社会的结构是社会主义主体与其他非主体并存的结构,它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性理论,从根本上解决了人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问题.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有着多方面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杨宏博 《桂海论丛》2001,17(5):8-10
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是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从这是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一个重要原理,也是我党八十年历史经验的重要总结,是新世纪形势的客观需要等方面论述了其客观必然性,并提出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如何抓好党的思想建设的三项措施.  相似文献   

11.
要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任务,关键是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好.思想政治建设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党保持先进性的先决条件,实践"三个代表"必须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文章着重从思想政治建设的继承发展性、紧迫性和实效性三方面阐述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并强调了大力宣传和实践"三个代表"的时代使命感和紧迫感.  相似文献   

12.
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搞好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必须建立健全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和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机制;必须确定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路子,用先进的思想文化占领农村阵地,代表人民群众办好"实事工程".  相似文献   

13.
文化现代化是我国社会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意,而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定位。在全球化的今天,如何把握文化发展方向和规约文化发展进程,更好地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我们党在社会现代化境遇中面临的重大战略抉择;文化体制改革也将伴随我国改革全过程,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从历史唯物主义视域看,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认清文化发展规律和主动引领先进文化进路,在社会现代化境遇中,是我们党当仁不让的文化自觉,也是我们党对民族文化复兴的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中心主义与国家中心主义是经典意义上的国家现代化主导范式,二者分别侧重社会和国家作为主导性力量来推动整体性现代化进程,并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构成了现代主流发达国家的历史演进主脉络。在以中国为代表的后发赶超型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前两种范式的解释力遇到了挑战。一种以政党为中心主导的,先由体制外产生的政党通过构建民族主义价值体系、规范体系与期望体系,实现新式权力结构革新,进而助推国家现代化的"政党中心主义"新范式逐步登场,并彰显了极具潜力的理论和道路力量。  相似文献   

15.
李泽民 《桂海论丛》2004,20(4):15-17
我国正处于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告诫全党和全国人民一定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此举意义重大。这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实践和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总结,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突出问题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三个代表"是党的建设及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根本指导思想。"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三个代表"与"三个文明"相辅相成,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关键是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代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实质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制度基础和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7.
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巩固和发展我国的政党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巩固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按照“三个代表”要求 ,始终保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是巩固和发展我国政党制度的根本前提 ;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 ,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对多党合作的领导 ,是巩固和发展我国政党制度的根本保证 ;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 ,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是巩固和发展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系统地阐述了新形势下的政治稳定理论,不仅阐述了政治稳定的重要性,而且还具体分析了影响政治稳定的诸多因素,提出了防止不稳定的有力措施.政治稳定是民主建设以至整个现代化建设的前提.邓小平同志不是为了稳定求稳定,稳定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和建设.邓小平新时期社会政治稳定的理论,是指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一心一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9.
韦有多 《桂海论丛》2002,18(5):13-16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统一的高度,把三个文明与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任务统一起来,把党的建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统一起来,阐明党的先进性所包含的丰富内容和党的建设的努力方向,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建设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衰荣辱,成败得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领导改革开放,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创立和不断丰富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其中包含着内容丰富的执政党建设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