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台声》2007,(1):70-71
一场本属经济范畴的银行挤兑风波,突然在台湾政坛上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浪潮,将陈水扁与其“行政院长”苏贞昌之间的内斗推到了最前台。有关陈水扁要撤换苏贞昌的传言久而有之,但这一次先有陈水扁五度隔海点名批苏,后有苏贞昌阵营以“满城尽带狼牙棒”和“我们在救火,却有人在旁看热闹”进行针锋相对地还击,显示斗争之激烈非同寻常。  相似文献   

2.
王家英 《台声》2005,(12):24-24
马英九正式以党主席身份领导国民党后,他作为泛蓝阵营面向2008年“总统大选”的当然候选人的大势已定。而他也开始加强政策经营,政治整合和社会活动,为他的“总统”之路作出全面布局和准备。对于这种发展,迄今为止仍不知陈水扁接班人谁属的民进党所感受到的“政权危机”是不言而喻的。至于陈水扁的接班人迟迟未能出现,主要是因为陈水扁担心接班人过早出现会使他的“总统权力”提前跛脚,故此处处防范。另一方面,民进党的所谓“四大天王”——吕秀莲、游锡堃、谢长廷和苏贞昌——虽不敢过早出头成为陈水扁的眼中钉或众矢之的,但彼此间明争暗斗…  相似文献   

3.
姚新春 《台声》2005,(5):28-29
“胡连会”刚刚结束“,胡宋会”又要开始。5月10日,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大陆访问团抵达北京,外界关注的“胡宋会”拉开序曲。“胡宋会”能够达成哪些共识外界虽然尚不清楚,但其影响和意义已不言而喻。连、宋可谓一路高歌,而陈水扁的处境却是“四面楚歌”:一是党内杂音骤起“情同父子”的李登辉对陈水扁公开叫骂;党主席苏贞昌公开表示“不了解‘总统’的决策过程”;“副总统”也对多位民进党“立委”说对近来两岸政策的转折事“也都是看了媒体才知道”;“立委”对陈水扁两岸政策的摇摆有所不满,闹得最凶的“民进党立院党团”甚至提出要陈水扁…  相似文献   

4.
自今年4月陈水扁宣布“放权”以来,台湾政局进入了新的转换期,民进党内政治生态出现了新的调整。从表面上看来,民进党正沿着两个相悖的方向发展:一方面是苏贞昌势力不断增强,陈水扁在权力结构中越来越被边缘化;另一方面民进党全代会则通过解散派系的决议,显示出加强党内权威、改变民进党运作模式以维护权力中心的意图。民进党的这两种发展方向既反映了前一段时间党内政治生态演变的结果,同时也反映出民进党内权力结构的微妙变化。民进党内的“后扁时代”已经来临,但后扁时代的权力结构形态却尚未底定“,台独”路线在新的形势下正在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5.
邰言 《黄埔》2008,(3):40-45
进入二、三月,陈水扁当局继续进行“台独”分裂活动。一方面在“去中国化”手法上又出新招,将“中国文字”改为“汉字”,“国语”改称“华语”;接着又抛出所谓“2005年共识”,以欺骗世人。另一方面,陈水扁当局处心积虑推动的“入联公投”终以失败收场;而台湾“大选”惨败后的民进党,更是内斗不断,民进党何去何从,已为岛内外所关注。  相似文献   

6.
陈水扁亲信与“第一家庭”的弊案风波使民进党的民意支持度跌至最低,反映出来的,不只是陈水扁个人的危机,而是整个民进党的危机。不论未来形势如何发展,民进党短期内难以摆脱困境。关键是执政无能其实,弊案只是激化民怨的导火索。弊案使得民进党标榜的清廉、改革形象濒临破产,让台湾人民看到,在陈水扁执政下,是如何官商勾结的。但是,弊案并不是一切,甚至不是激化民怨的根本问题。与弊案相映衬的,是陈水扁执政无能所导致的台湾政治、经济、社会问题丛生的现实。过去,多数台湾民众尽管对民进党不放心,但对政党轮替有着憧憬,一旦民进党执政,都…  相似文献   

7.
最近一个时期,台湾岛内重大弊案层出不穷,弊案波及到了陈水扁妻子吴淑珍,亲家黄百禄,亲信陈哲男、马永成以及民进党多位“立委”“。第一女婿”赵建铭的炒股案更引发了泛蓝阵营大规模的倒扁浪潮。一宗接一宗的弊案和丑闻,特别是“第一家庭”和陈水扁亲信卷入其中,凸显了陈水扁的政治无能和无信。所有这些弊案的发生,不是偶然的,而是陈水扁治党不力、理政无能的反映。曾几何时,民进党以“反腐败、反黑金”的利器攻击国民党,吸引了许多选民。2000年大选时,正是出于对国民党贪腐的不满,打着“清廉”旗号的陈水扁才取得了多数选票。令台湾民众没…  相似文献   

8.
12月11日,台湾地区第六届“立法委员”选举举行。计票结果显示,被称为“泛蓝”阵营的中国国民党、亲民党和新党获得过半席次,而以民进党及“台湾团结联盟”为代表的、一直叫嚣台独的“泛绿”一方则铩羽而归。14日,陈水扁声称愿意为败选担负责任,辞去党主席一职。陈水扁连任之后,推动“台独”力度不断加大,已由过去的渐进式变为急速式,试图更改“国号”、“国徽”以及改变护照字样、修改台湾历史教科书等连串动作,都显示“台独”行为无处不在,此次选举前他还强调,只要年底(立法院)选举泛绿(席位)过半,他将终结“中国宪法”在台湾实施等“四大…  相似文献   

9.
2008年3月22日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将拉开帷幕。在野8年的国民党“唯马是瞻”,矢志要夺回“沦陷”多年的“执政权”,“执政”的民进党则出动谢长廷、苏贞昌双强组合,力求维系本土政权的延续。从过往3次选举得票情况可以看,胜负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太大。陈水扁2000年能当选是拜蓝营分裂之赐,2004年险胜则有“319枪击案”因素,两次都赢得相当惊险。因此谢长廷早前也曾说,只准备赢马英九25万选票,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0,(6):7-7
综合台湾媒体报道,5月23日,民进党主席蔡英文连任党主席后,民进党随即宣布蔡英文将带职参选新北市长、秘书长苏嘉全参选大台中市长。蔡英文下午邀集前陈水扁当局“行政院长”苏贞昌、高雄市长陈菊、党籍民意代表赖清德和苏嘉全共同研商“五都”选战的相关情势。  相似文献   

11.
王家英 《台声》2006,(12):22-22
随着陈水扁提前下台的可能性不断升高,台湾朝野各方阵营针对后扁时代来临的权力布局与争夺已开始。毫无疑问,目前台湾政局处于混沌不明的“战国时代”,蓝绿内部和相互之间都出现各种各样且日趋激烈的矛盾争斗与复杂多变的合纵连横,现阶段没有一方阵营能轻言稳操胜券。扼要地说,这场后扁时代的权力争霸战是一场环绕蓝绿但又不断颠覆蓝绿的多角竞争。在绿的一方,除了受到弊案如山的重压而垂死挣扎的陈水扁外,民进党“四大天王”在互不退让争逐泛绿共主的地位,连李登辉领导的台联党也趁机扩充地盘抢夺本土政权,这些都是矛盾争斗推进的主轴。现…  相似文献   

12.
原台北"市政府"副秘书长、现投入国民党台北"市长"候选人马英九阵营的单小琳,日前质疑台北"市政团队""贪赃枉法",不料又有议员抖出台北"市长"陈水扁核心幕僚马永成"喝花酒"事件。消息传出后,其他党派的"立委"、"市议员",就马永成"喝花酒"问题进一步提出其他质疑。民进党陈水扁阵营眼看情况不妙,紧急作出决定,立刻要马永成辞去"市府"副秘书长及陈水扁竞选总部的职务,以求"舍车保帅",将损害降到最低。台湾的公娼和花酒场所,虽然都是那么一回事,但"花酒"极为豪华,其场所非一般人进出之  相似文献   

13.
自今年4月陈水扁宣布“放权”以来,台湾政局进入了新的转换期,民进党内政治生态出现了新的调整。从表面上看来,民进党正沿着两个相悖的方向发展:一方面是苏贞昌势力不断增强,陈水扁在权力结构中越来越被边缘化;另一方面民进党全代会则通过解散派系的决议,显示出加强党内权威、改变民进党运作模式以维护权力中心的意图。民进党的这两种发展方向既反映了前一段时间党内政治生态演变的结果,同时也反映出民进党内权力结构的微妙变化。  相似文献   

14.
5月29日,苏贞昌在接任民进党主席周年前夕,说出“台湾是主权国家,现在重要的是建设国家,不是走回头路搞独立”。苏贞昌说,作为民进党主席,他的“中国政策”立场就是民进党全代会通过的“台湾前途决议文”,至于策略上怎样做,就是‘中国事务委员会”要做的事。  相似文献   

15.
晓沙 《台声》2007,(6):37-37
综合台湾媒体报道,5月6日,民进党进行“总统初选”党员投票,结果谢长廷出人意料地以45%得票率压倒性胜出,苏贞昌得票率只有33%,游锡垫为16%,吕秀莲低至6%。谢长廷的主要对手苏贞昌在党员投票部分失利后立即宣布“退选”。民进党的初选党员投票结果跌碎台北所有观察家们的眼镜,台湾媒体原本预估可以在党员投票赢过谢长廷2万票以上的苏贞昌,不料却整整输了15万票之多。  相似文献   

16.
刘红 《台声》2007,(6):34-39
随着苏贞昌的辞职,民进党初选引发的权力重组开始了。按照民进党内的运作体制,在“任期制,轮换制”下,一方面陈水扁必须交出权力但想延缓权力的衰减,一方面谢长廷必须组成新的权力中心但有阻力。因此,尽管权力中心重组进度、幅度还未明确,但重组势在必行,苏贞昌辞去“行政院长”职务,是第一个信号;张俊雄“二进宫”,则是陈水扁抗拒权力重组的第一行动;谢长廷关于“正,副‘总统’不适合辅选”的谈话,则是自主选举的第一个宣言。  相似文献   

17.
李立 《黄埔》2007,(4):12-16
近期,民进党当局继续极力推进“台独”路线,炮制“正常国家决议文”,继续“台独”冒险;大搞“去蒋化”,将台北的“中正纪念堂”“正名”为“台湾民主纪念馆”,引起蓝绿冲突。与此同时,民进党内2008年的“总统”候选人揭晓,谢长廷出人意外地胜出,苏贞昌无预警地辞去“行政院长”职务,民进党权力之争的丑剧又开始上演,民进党权力面临重新洗牌。  相似文献   

18.
张华 《两岸关系》2012,(12):18-20
11月21日,喧嚣已久的民进党“中国事务委员会”在争议中搬上台面,但却打开了民进党内部权力斗争的潘多拉盒子。在“卡谢(长廷)”、“堵蔡(英文)”、“拉台独”的权谋布局下,委员会不仅内缩成一个凝聚民进党内两岸政策分歧的平台,还处处暴露出对大陆的敌对思维,也宣告外界寄望的民进党路线转型难产。而民进党主席苏贞昌为了自己念兹在兹的2016年‘大选”,不惜以民进党的转型契机为赌注,恐怕最终受伤的还是他自己。  相似文献   

19.
2020年底以来,岛内政治气氛发生微妙变化。因强推"瘦肉精美猪"入台、关停中天新闻台等争议政策,蔡英文、苏贞昌执政满意度大幅下滑,"讨厌民进党"声音再度升高,要求苏贞昌下台声浪渐涨。有台湾媒体评论指出,"换苏"声音攀高既反映民进党当局执政不得人心,也彰显党内派系斗争再度激化。  相似文献   

20.
李伟 《统一论坛》2013,(4):46-48
苏贞昌于6月上旬赴美国访问前,谈及民进党的两岸政策时称,民进党的政策就是“台湾前途决议文”,“台湾早已独立,现在最重要的是建设国家,不是走回头路搞台独”,“台湾不必再喊台独,要往前走”。在7月4日举行的“华山会议”第一次会议中,苏贞昌再称“‘台湾前途决议文’是民进党的核心思维,民进党的‘对中政策’必须要和国民党有所区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