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四运动前后,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快速而大规模地遍布全国。当时的社团是各种社会思潮与政治立场的宣传阵地,对当时中国的变革走向发挥了独特作用。而进步社团的兴起与繁荣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产生了直接而重要的影响。其中许多社团中的青年学生很多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建者与领导者;许多社团促使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与深入研究,还直接推动了早期中国共产党组织的成立并加强了与工农群众之间的联系。因此五四进步社团为早期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奠定了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2.
大革命时期,在国共合作逐步深入、党团组织科学引导和工农运动蓬勃开展的有利形势下,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间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传播。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传播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青年团的成立使马克思主义更有组织地在青年中传播;积极创设或参与创设各类学校开展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传播;《中国青年》等一批刊物的创办扩大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舆论阵地;在学生运动、工农运动中传播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3.
作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陈望道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并在此后与他的学生一道,参与筹建中国第一个团组织,将进步青年学生团结在党组织和团组织周围,为中国共青团的创建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梳理了马克思主义在青年社团中的传播历史经验,结合泉州某大学青年社团的调查,分别从宏观叙事和具体需求、内容选择和形式创新、价值导向和利益导向角度来阐述当前马克思主义在青年社团中传播的现状。由此基础上主要从传播内容、传播形式、传播导向和传播创新方面来探索结合新媒体的发展和学生成长需求特点,创新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理论,发挥青年社团的最大作用,从而提升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实效性和获得感。  相似文献   

5.
民主革命时期,中共高校党建在党的建设中处于关键地位.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中的传播,主要通过4种途径: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邀请进步教授做报告,传播马克思主义和革命思想;成立进步团体,开展马克思主义读书活动;创办或利用进步刊物,宣传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6.
五四运动前,各种新思潮争相涌入四川,诸多学说流派争鸣斗胜。无政府共产主义早于马克思主义传入四川,受到广大四川青年知识分子的欢迎和信奉,但其主张却因缺乏现实基础在四川无法实现。在王右木、吴玉章、恽代英等马克思主义者的积极引导下,这些屡遭挫折的青年知识分子,经过实践、对比和扬弃,绝大部分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成为四川中共组织创建和早期革命活动的骨干力量。  相似文献   

7.
通过实证考察城市青年的政治参与现状以及社会资本对于政治参与的影响发现:城市青年的政治参与虽少,但已呈现多样化。在构成社会资本的关系网络、人际信任、社团参与三个变量中,关系网络对于政治参与不具有显著影响,社团参与对于政治参与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人际信任对于政治参与的影响则因信任对象的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当前,社团培育以及诚信建设是促进城市青年政治参与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青年工作,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福建地方组织通过重视组织建设,切实加强对青年学生工作的领导;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积极发展党员,加强青年学生建党工作;关爱学生,维护青年学生的利益;加强社团建设,充分发挥各类学生社团组织作用等,始终把广大青年学生紧紧地团结在党的周围。  相似文献   

9.
青年俞秀松是中国青年学习的榜样。他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致力于国共合作和统一战线工作,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发展历程中留下了一连串深深的脚印,作出了突出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在安徽的传播 安徽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较早的地区之一。五四运动后,《新青年》等数十种刊物在安徽青年知识分子中传阅。随后,安徽的进步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开始创办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的刊物。1920年,蔡晓舟在安庆创办《新安徽》,同期《平议报》等一大批刊物相继问世。  相似文献   

11.
由青年大学生组成的高校社团组织是高校团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大学生素质拓展能力的重要平台,也是丰富校园文化、构建和谐校园的有效载体。高校学生社团活动一方面提高了大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文章以太原师范学院学生社团为例,通过对高校学生社团的调研,认为高校社团在促进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上具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作为富有时代意识和革命意识的知识分子,李达在马克思主义早期中国化的过程中,从唯物史观切入,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批判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亲身参与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过积极思考和探索。虽然李达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是初步的,但这并不影响其为建立中国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作出的杰出思想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3.
任晓晴 《世纪桥》2015,(1):56-58
高校共青团组织作为校园文化实施的主要职能部门之一,其下的大学生社团以独特的自主性与灵活性成为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充分把握大学生社团文化建设的功能以及大学生社团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积极推进大学生社团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教育引导青年、促进青年全面发展影响积极而又深远。  相似文献   

14.
青年学生的政治介入给近代中国的发展带来了转机。变革的历史时代提供了表现的机会和舞台,凭借社团组织,青年学生们用自己的笔与口、实践与热情为近代中国的巨大变迁奠定了底色与基座,在一次次的社团思想辩争与实践中,隔着纱窗看晓雾的马克思主义渐渐明朗,先进的学生个体从幼稚走向成熟,凡此种种,都为从社团过渡到政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15.
《党建》2016,(12)
大学生政治理论型社团在加强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本文以长春理工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学会为例,阐述大学生政治理论型社团的教育功能及创新发展思考。  相似文献   

16.
魏野畴是我党早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活动家,他为中共在西北地区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党组织的创建与发展做出较大贡献。在李大钊的指导帮助及同辈友朋的相互影响下,魏野畴积极学习、接受、认同、选择马克思主义,成长为信仰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以魏野畴的著述为中心,考察魏野畴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理论、群众观等理论的体认过程,可以反映出他由一名青年知识分子转变成为共产主义者的成长历程和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谱系图。探析魏野畴对马克思主义的体认过程,有利于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发展与创新,永葆马克思主义的生机活力。  相似文献   

17.
作为新民学会和湖南学生运动的领导人,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前后始终站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最前列。在他的影响和带领下,新民学会发生了质的飞跃,一批先进青年集合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通过创办文化书社和俄罗斯研究会等,毛泽东引导新民学会会员和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扩大马克思主义传播,为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打下思想基础;他领导创建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后,利用各种形式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深入工厂矿山与工人交朋友,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打下思想和组织基础;党的一大召开后,毛泽东通过建立党的各级组织,领导工人运动,使湖南地区罢工斗争得到迅速发展,初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  相似文献   

18.
正整整100年前的1920年6月,在共产国际代表的推动下,中国的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率先在中国工人阶级最密集的中心城市——上海建立。工人阶级的集聚与工人运动的发展,使上海在五四运动后成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南方重镇,上海汇聚起一批初具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等因素,为党在上海的创立奠定了基础。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积极指导和推动各地共产主义者开展建党活动。本刊为了纪念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将分两期以图文方式回顾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创建和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9.
李大钊、陈独秀、李达、李汉俊、陈望道等一批留日先进知识分子,留学期间接触到马克思主义。他们在国内最早比较系统全面地传播马克思主义,深入工人阶级促进马克思主义同早期工人运动相结合,领导创建中共早期组织,筹备并参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作出了突出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学生社团具有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特点,对大学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影响力。通过社团活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积极组织、培育、管理好各类学生社团,充分利用社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其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多年来,我校党委始终把学生社团建设摆在育人工作的突出位置,搭建活动舞台,鼓励活动创新,使社团成为新形势下凝聚青年、武装青年、培育青年的重要途径。为了在社团工作中贯彻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