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复杂的原因导致当前少数党员干部信仰缺失并造成了危害。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须加强思想理论教育,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强化内在约束,提高道德修养;坚持以人为本,在全社会培育信仰精神;德治法治相结合,构建坚持信仰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制度是信仰不可或缺的构成,一定意义上就是信仰本身。信仰为完善制度和落实制度提供最大动力,制度又为信仰筑起铜墙铁壁、钢筋铁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出台了两个重要文件,确立了习近平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领导地位,使党员干部信仰的制度构架更加坚实。  相似文献   

3.
柯利 《理论研究》2012,(6):17-21
互联网迅猛发展正在改变我国传统的舆论引导格局,如何适应这种新的变化,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内涵,应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新挑战,寻求网络环境下马克思主义信仰强有力的支撑,最大限度地去发挥新兴媒体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积极影响和主导作用,不断提高网络舆论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引导能力和引导水平,保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是当前文化建设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的解决成为当前高校亟待解决的一项任务,必须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的顺应社会的发展。本文主要基于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结合社会环境,阐述了社会转型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的表现,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巩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对策,以期坚定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更好的指导实际教学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由此可见,信仰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如果信仰不坚定.就会得“软骨病”.这样就离违法乱纪不远了。事实表明.党员干部违法犯罪,从思想上分析原因.要么是信仰缺失.要么是信仰不坚定.我们归结为信仰危机。如何坚定党员干部的信仰.本人试从三个方面作一点探讨.  相似文献   

6.
《党课》2013,(2):59-62
信仰不是传说,信仰是灵魂,信仰是力量。马克思主义就是党员干部坚守的信仰,它既是每个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也是党员干部素养的核心和灵魂。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产生在一个以宗教为信仰、排斥主义信仰化的西方文化传统背景下。它之所以能在中国被确立为信仰,与中国以"主义"为信仰的文化传统紧密相关。改革开放以来,弱势群众归属感缺失效应、开放环境下的"再对比"效应、领导干部消极腐败效应,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深层原因。化解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问题,必须立足信仰形成和巩固的历史条件,在马克思主义本身和共产党人实践两个方面下功夫,创新发展理论,回归日常生活,把信仰教育和干部实践结合起来,把理论正义和制度正义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8.
王厚明 《学习月刊》2013,(11):27-27
信仰可以是共同的,可以是有差异的,但也有真与假之分。信仰不同,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就不同,做一名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践者,就要当一个有真信仰的党员干部。真信仰从不与一己私利为伍。党员干部最应感悟并牢记的就是党的光辉历  相似文献   

9.
信仰的构成包括信仰主体、信仰客体和信仰方式三大要素。从信仰构成的三要素解读马克思主义信仰,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实质、提高信仰教育的实效,并进一步坚定和践行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体包括共产党员和人民大众,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客体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和"三个自信",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情感、对共产主义理想的不断追求是我们确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过程,也是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树立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钱秋月 《求实》2016,(2):15-20
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实现方式和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点和落脚点。当今世界,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化影响最为直接、最为深刻的就是文化全球化。文化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客观趋势,一方面,它给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化带来种种矛盾和挑战,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信仰也在文化全球化中实现着新的推进。我们要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寻找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化对待文化全球化应该持有的正确回应态度,最终形成全球化时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11.
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是中国共产党独具的品格,是党在领导革命和建设事业中战无不胜的精神武器。始终把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即共产主义)的信仰,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条基本经验。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出发点、目的和评价标准。坚定信仰极端重要,当前尤为迫切。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值得信仰,是因为它具有科学性、无产阶级性和人民性、创造性。针对当前一些党员和群众存在信仰不坚定的倾向,作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理论研究宣传工作者,首先应该以身作则,坚定自己的信仰,研究创造新的理论。同时,要启发和引导共产党员和广大群众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科学的信仰在个人成长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新时代大学生的信仰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到青年的个人发展,更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稳定乃至民族复兴的进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程。高校必须加强对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培育研究,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感,落实我国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3.
西方人的慈善、信仰和中国人的信仰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颜廷池  傅红 《探索》2004,(6):88-90
慈善行为是以行为人的经济状况为基础的,抛开国情进行中美慈善活动的对比是脱离实际的、不科学的。对基督教的历史作用要作具体分析,美化基督教文化、贬低东方文化是一种偏见和误导。在中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正确对待宗教问题。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是兼有道德信仰和政治信仰、个体信仰和群体信仰特征的思想体系,具有区别于其他信仰的科学性、崇高性和实践性特点。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辩护与批判、整合与凝聚、激励与动员、引导与稳定的社会功能,对于我们今天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以及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精神支柱,在新的历史时期需要正确把握信仰环境的多元性与开放性、信仰客体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信仰主体的先进性与广泛性、信仰路径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等特点,与时俱进地加强和创新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16.
信仰具有强大的协调力、凝聚力和激励力,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科学的信仰,具有其他任何信仰都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是我们从事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确立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众化,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全面实现及其成果的巩固,要求我们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作为一项根本任务。理论途径、政治途径和实践途径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确立和稳固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徐俊 《世纪桥》2008,(6):5-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永无完结的历史性工程。在新的时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拓宽审视视野、转化理解视角,对于完整、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正内涵,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本质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战略挂意义,它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铸就真正体现自己民族特色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8.
徐俊 《世纪桥》2008,(8):5-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永无完结的历史性工程。在新的时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拓宽审视视野、转化理解视角,对于完整、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正内涵,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本质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它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铸就真正体现自己民族特色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9.
刘博  刘启珍  兰婷  冯铁蕾 《探索》2011,(3):143-14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是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思想文化领域一种特有的精神文化现象,它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信仰对象,集信念、情感、态度和行为于一体的信仰统一体,是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本文通过对浙江省杭州市和海宁市的部分民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现状的调查研究,分析和总结出当前我国民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的显著特征和值得关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教育的若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信仰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具有重要的意义。引导大学生把个人理想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结合,是当前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关键所在。针对当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困惑,文章从环境根源、主客体根源等多方面深入分析了导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原因,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养成机制进行了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