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威的道德教育本质观涵括了杜威道德教育哲学的三大命题: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本文试图从其本体论、过程论、目的论三重维度揭示其蕴含的教育学意义,以此观照当代道德教育理论,深化其实践。  相似文献   

2.
杜威教育哲学思想是时代的产物,其内容主要包括"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改组或改造";"儿童中心论";"道德教育是教育的本质"等。研究杜威教育哲学对于在当代教育中更好地开设活动课程,突出"儿童"的主体地位,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民主"问题是杜威政治哲学思考的核心问题。杜威从对西方形而上学传统的批判到建立新的经验哲学的思考路径,亦即从逻辑上可以理解为从传统哲学所重点关注的"哲学家的问题"到"人的问题"思考逻辑。这个内在逻辑线索是我们全面和正确理解其政治哲学的总体逻辑结构的前问题。杜威在解决了哲学所应该关注和研究的内容以及"经验"与"民主"关系的基础上,才最终确立了其政治哲学研究核心问题:民主。  相似文献   

4.
教育哲学是杜威思想中最为独特和新颖的维度。杜威教育哲学在西方教育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实践哲学的观念、进步和民主的信念、现实主义的考虑和实验主义的方法,使得杜威企图通过教育来实现其改造生活世界的哲学宗旨,并以此作为判断一种哲学的实际价值的重要标准。杜威教育哲学的核心是经验主义,其基本原则是实验主义和民主主义。杜威教育哲学弥合二元论的努力是哲学改造、社会改造和教育改造的综合。讨论杜威教育哲学的当代意义,既要肯定其建设性,又要看到其有限性。  相似文献   

5.
作为美国现代著名教育家,杜威的教育目的观经常被误读。教育并非无目的。所谓无目的,只是特殊语境下的一种表达方式,其中蕴含深刻的教育思想。本文首先概括分析了杜威对传统教育目的观的批判,进而阐释了他的教育目的观的具体涵义,最后介绍了如何正确理解杜威的教育目的观。  相似文献   

6.
约翰.杜威作为世界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他从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发展的广阔社会背景出发来研究职业活动及职业教育,具有极其丰富的职业教育思想。文中通过阅读杜威的经典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在重温杜威职业教育观的基础上,反思我国职业教育的异化现象,寻求推进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杜威哲学和笛卡尔哲学产生于不同的时代,二者不论是在形而上学体系的致思范式和方法论方面,还是在理性认识和社会价值观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别。但是,如果从哲学思想的历史流变中加以考察,可以发现前者对后者的可贵超越。杜威以"经验观念"为基础的实用主义哲学对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的唯理论的超越,在今天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当今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是提倡课堂教学走向生活世界。因此,研究和探讨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的理论和实践,会使我们在关注生命的价值,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世界的联系,追寻课堂教学的生活意义等方面得到更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当下中国学界与政界主要存在着三种服务型政府观,即基于政府价值理念的内涵定位和适应后工业社会治理要求的服务型政府观;基于政府价值理念的内涵定位和主要借鉴工业社会治理经验的服务型政府观;基于政府职能结构的内涵定位和主要借鉴工业社会治理经验的服务型政府观。它们在服务型政府的本质内涵、主要特征、兴起动因、理论基础等方面的阐释与定位都不尽相同。就目前所产生的实际效果而言,第一种服务型政府观理论目标相当宏大高远,但实践响应比较困难;第二种服务型政府观理论契合学界主流观点,但实践响应比较一般;第三种服务型政府观理论契合政界近期工作,且实践响应也较明显。梳理和比较这些不同的服务型政府观应当是推进和深化服务型政府研究的必要环节和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杜威的哲学本来是一个相互密切关联的整体,此前的研究一般将其分为"经验自然主义"、"工具主义"、"实验主义"等相互独立的部分,割裂了整体性。杜威通过对传统哲学展开批判,从而赋予传统哲学词汇以全新的涵义,构建起一个以"经验——方法——实践"为主线的完整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杜威有效地弥合了哲学理论与现实经验之间存在的巨大鸿沟,改变了西方哲学自柏拉图以来的二元论哲学观,为现代哲学研究开示一条新路,实现了某种意义上的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