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在今日中国,和谐社会已然成为现时代最突出的特色,实现社会和谐,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美好憧憬和基本价值,也是全体人民不懈努力的奋斗目标和理想追求。新时期新形势下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适时地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的执政治国理念和社会发展战略,努力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的和谐社会。本文从我国和谐与法治的现状入手,阐述和谐社会与法治的关系,最后论述和谐视域下法治精神培育,以从本质上体现和谐社会与法治社会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法治是社会和谐平安的基石,也是调节各种利益关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切实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上是民主法治社会当前,我国各项事业建设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  相似文献   

3.
孟繁旭 《中国律师》2005,(10):18-20
古代哲人眼中的和谐是一个这样的大同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吏安其官,民乐其业”、“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皆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而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的构建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赋予了现代和谐社会的新的蕴涵。这个和谐社会是一个人们自古以来孜孜以求的美好社会形态,是一种治国理想,是人类追求的最高境界。探究其本质要求“和谐”即是整个社会关系中利益要均衡。在这个构建中,我们清晰看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定有序无不与…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想与目标,即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十七大更明确的要求将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今后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自被提出后,为全社会所共同关注,被老百姓所广泛认同。因为它不仅仅是执政党在新时期的执政理念,更是全体民众所追求的理想图景。  相似文献   

5.
张真真 《法制与社会》2010,(35):363-364
民主问题历来是我们长期追求的理想,搞好社会主义民主在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毛泽东、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也对社会主义民主发展和运用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陈建平 《现代法学》2011,33(3):15-22
民主所具有的普世价值,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并进而成为整个人类孜孜以求的价值目标。理想的民主政治,不但需要民主的"民"具有"众"的属性,而且需要民众具有丰富的民主政治经验和较高的民主政治素养。然而"民"的范围是随着民众的逐渐觉醒而不断增大的,民众的民主政治经验和素养也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民众在社会政治实践中不断地参与,持续地积累和提高。民主是理想与经验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作为美好的生活理想和价值追求,和谐社会历来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傅立叶于19世纪最先提出了"和谐制度"理念,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英明决策,两者都是对人类理想社会制度的探索,但又有着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和谐社会,这一人类共同追求的理想,正在成为我们党新时期的执政目标。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几个方面,构成了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人民法院的刑事审判工作是国家司法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的最后决定阶段,与推进民主法治、弘扬公平正义、维护安定有序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刑事审判如何发挥好惩罚犯罪、保障人权、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职能,进一步提升刑事司法能力,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一种治国理想,又是一种治国方略,同时也是一种治国的结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建立宪法的最高权威,建设民主宪政制度,以民主法治建设为保障。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视角下的政治正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和谐社会是一个理想的目标,更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实践过程。为了更快更好地实现和谐社会这一宏伟目标,就要把政治正义作为政治实践的指导性原则和价值目标,从实践中我们要从建设民主、法制和公平着手,使这一理想目标得以落实。  相似文献   

11.
论和谐社会与法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和谐社会与法治是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理想,是社会主义社会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本文阐释了和谐社会与法治两者的内涵,探索了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中国现实社会的审视,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运用法治来构建中国和谐社会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从"斗争哲学"转向"和谐哲学,"中国共产党人完成了执政理念和执政哲学的根本性转变。人才工作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笔者试从人才工作这个视角来探讨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确定的并需要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14.
亓宗宝 《山东审判》2006,22(1):58-62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胡锦涛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应该是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作为国家的审判机关,人民法院担负着惩治犯罪,保障人权、定分止争、化解矛盾、服务大局的重要职能,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居于  相似文献   

15.
朱绍学 《江淮法治》2009,(16):48-49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家园,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是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的题中之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动员和参与,并在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做出努力才能渐次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保障,“以人为本”是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和谐社会就是指社会中的各个主体、各个方面之间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协调有序、共同发展的良性状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是建立在以民主法治观念为核心,以平等公正,效率诚信,秩序与利益均衡为主要表现的价值目标基础之上的,而民法作为市民社会最基本的法律制度,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创新传承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历史追求,并结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建设实践,更系统地把握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理想的本质特征,从而赋予和谐社会的社会理想以民族复兴的凝聚力、和平崛起的认同力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掌握力。和谐社会基本要素的结构关系表明,社会活力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  相似文献   

18.
宁清同 《政法学刊》2007,24(6):63-68
和谐社会是人类的理想,要实现这一理想就必须弘扬民法的基本精神。因为,民法的平等精神是和谐社会的根本,民法的自由精神是和谐社会的前提,民法的诚实信用精神是和谐社会的灵魂,民法的私权精神是和谐社会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这一社会形态,落实在国家制度层面上、落实在宪政层面上,就是人民共和;人民共和是和谐社会的国家制度基础,和谐社会是人民共和的社会形态;邓小平"一国两制"、"各方面都能接受"的观点,充分体现了建设人民共和及其和谐社会的重要理念;"一国两制"是民族包容性的光辉典范,体现了人民共和及和谐社会的内涵;"一国两制"使一国内四个法域的不同社会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这是人民共和及高度和谐社会的体现;"一国两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其内涵,也是人民共和及和谐社会理论和实践的丰富和发展."一国两制"是人类高度和谐社会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张龑 《河北法学》2007,25(9):169-173
理想作为规范意义上的行动理由,无论在当前理论中,如追问"中国法律的理想图景",还是在当前实践上,如创建"和谐社会",都是一个重要的论题,但却一直缺乏从规范意义上的分析性观察.通过分析抽象理想和具体理想作为规范在命令、要求和建议层面上的不同意涵,试图揭示出隐藏在美好理想和近现代挫折之间重大断裂的原因:不同意义上的理想本应居于相应的规范位置.基于此,检讨了当前追问"中国法律理想图景"可能具有的积极和消极的一面,进而通过分析全民所有这样一个理想,指出面对和谐社会以及其他现实已经存在的理想,问题不在于发现新的理想图景,而是如何找到实现该理想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