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WTO规则表面上是贸易规则 ,但实际上是以政府行为为约束对象 ,所以WTO规则主要是行政法规则。其中司法审查制度是通过成员国内的司法审查体制 ,给因政府行为受到不利影响的组织提供救济的机会 ,以纠正违背WTO规则的政府行为 ,达到消除各种贸易壁垒的目的 ,最终实现全球贸易自由化。WTO要求其成员建立符合其规定的司法审查制度 ,这是WTO规则中最重要的制度。我国的司法审查制度在司法审查的范围、原告资格、司法审查的标准、审判独立等方面均应进行改革和完善 ,以适应WTO规则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WTO主张各成员实行贸易自由化,并对贸易自由化的风险相应地制定了诸项协议或条款加以防范,允许其成员建立自己的符合WTO规范的保障机制.在GATT生效以来的40多年的历史中,保障措施一直未被各缔约方认真严格地履行.乌拉圭回合将保障措施列为谈判的议题,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以GATT第19条为基础和以《保障措施协定》为主要标志的保障措施制度.中国即将加入WTO,此时应全面深入地探讨WTO有关协议中的一系列保障条款,适当加以运用,并制订我国的保障措施法律制度,以保护我国相关产业.  相似文献   

3.
入世后 ,我国反倾销第一案的审理和初裁的胜利 ,有效地保护了中国铜版纸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这表明 WTO的贸易自由化与国内产业保护的有机统一 ,保障措施、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国际收支失衡例外、幼稚产业条款和“一般例外”等 ,都是 WTO允许的国内产业保护措施。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 ,我国有效地保护国内产业 ,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主要措施有 :利用 WTO赋予的法律手段保护国内产业 ;建立产业保护预警机制 ;充分发挥政府在产业保护中的作用 ;加强和完善国内产业保护制度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4.
我国加入WTO ,在市场开放和贸易自由的前提下 ,如何对本国的产业 (尤其是弱势产业和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支柱产业 )进行适当的、必要的保护已成为眼下的一大课题。反倾销措施作为WTO“许可”的贸易管制方法无疑是最好的保护手段 ,其在规范市场、保护国内产业和维护国家经济主权方面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视的。本文试图对我国的反倾销现状进行一些粗浅的分析 ,并总结出所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第一,“入世”并不意味着我国所有产品都对世贸组织成员开放。其一,世贸组织并不要求其成员完全实行自由贸易,而是依本国工业的竞争力和发展,使用合理的关税保护国内工业。我们的关税水平的确定始终要以维护我国的经贸利益,促进国内经济发展为基本原则。其二,世贸组织主张各成员一般禁止使用数量限制、或其他非关税措施限制进口,但在符合世贸组织保障措施及其例外规定的情况下,仍然允许使用少量的非关税措施保护国内产业。“入世”只是要求我们按其协议或规定,进一步规范非关税措施,并承诺分阶段逐步减少或取消这些措施。其三,“入世”后当某种货物的进口造成了我国与之相竞争的国内同类产品生产企业的实质性损害,我们仍然可以按世贸  相似文献   

6.
WT0框架下我国服务贸易救济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贸易救济的范围不仅适用于货物贸易,还应适用于服务贸易。尽管《服务贸易总协定》中规定了一些对服务贸易进行救济的措施,但由于这些规定的模糊性以及我国服务贸易救济体系的缺失,使得在服务贸易领域进行贸易救济非常困难。在当前服务贸易迅速发展和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相对较弱的背景下,应该在WTO框架内着力构建我国服务贸易救济制度,即服务贸易反倾销、反补贴和紧急保障措施制度。  相似文献   

7.
WTO组织对保障措施的实施有非歧视性的规定,要求"保障措施应针对一正在进口的产品实施,而不问其来源";而区域性贸易安排是合法地存在于WTO组织多边贸易体制中的例外制度,其要求对于区域成员领土之间的"实质上所有贸易"取消其他限制性贸易法规,二者之间存在冲突.根据对WTO组织实践的解读及学理上的研究,可以对保障措施调查的范围和实施对象的范围按照不同情况加以区分,并提出几种公平合理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国际竞争法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贸易自由化的进一步发展 ,WTO各个成员都面临着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逐步自由化的挑战 ,如何在WTO法律体系的规则内 ,开放和保护国内市场就成为WTO各个成员关注问题 ,因此 ,在现有的机制下 ,国际贸易中又出现了新的贸易壁垒 ,各国的反垄断法就是其中的法律壁垒。在这种形势下 ,中国应当如何应对 ,成为当前一个迫切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新贸易保护主义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以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为指导,利用WTO的相关协议和本国法规和贸易政策,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弱势产业和就业免受外国商品的竞争和冲击,其关注的焦点由传统理论所关注的经济问题扩展到社会问题,由产业发展转向了人类本身。同时通过补贴、税收优惠以及政府与部门的合作计划促进国内高科技产业发展,创造比较优势,提高高科技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从而维护本国在国际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和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10.
中美欧“汽车零部件案”的国际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加入WTO时所承诺的过渡期限即将到期的2005年,中国为了打击具有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变相偷选关税,出台了《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与此同时,美国、欧盟和加拿大以中国的该项措施违反了其对WTO之基本义务的承诺,要求WTO成立专家组调查中国汽车零部件关税政策.为此,我们既要积极利用《管理争端解决的规则与程序的谅解》中对发展中国家成员的特殊待遇,又要充分利用法律及外交手段,努力促成通过双边和多边磋商解决争端;同时,加快中国国内汽车产业的发展与升级也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