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的舆论。舆论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舆论和谐的程度反映和影响着社会和谐的程度。特别是随着信息传播技术迅速发展,舆论的作用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影响国家生活、群众情绪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积极营造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的和谐舆论氛围,最大限度地增进干部群众的共识,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朱玉文 《奋斗》2007,(9):10-11
和谐的社会离不开和谐的舆论,舆论和谐的程度反映和影响着社会和谐的程度。如何更好地发挥新闻传媒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特殊作用,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新闻传媒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总书记非常重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对于文化的导向作用,他明确指出:“舆论导向正确,社会稳定,人民团结,事业兴旺,是党和人民之福。”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的舆论,和谐的舆论离不开和谐文化的引导。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积极营造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的和谐舆论环境,最大限度地增进干部群众的共识,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和谐舆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元素和舆论基础.没有和谐的舆论,难有和谐的社会;二者相辅相存,紧密联系.正确认识和谐舆论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既是媒体的重大理论课题,也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特别是在大规模突发事件中,如何作好危机传播,发挥舆论的引导作用,对构建和谐社会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农村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农村经济能否发展,农民利益能否实现,农村社会能否稳定,将直接影响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宣传思想工作在思想引领、舆论引导、凝聚人心、化解矛盾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营造团结、稳定、和谐的农村社会环境,全面建设和谐农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在农村得到贯彻落实,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能否有效解决,关系到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巩固。因此,必须科学把握构建和谐农村中宣传思想工作的内在规律,不断创新新时期农村宣传思想工作,谋求宣传思想工作在建设农村和谐社会中有更大作为,有力促进和谐新农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试析和谐舆论环境对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举玺 《学习论坛》2007,23(4):14-17
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舆论环境的支持。从新闻传播学角度观察,和谐舆论环境包括国内和谐舆论环境和国际和谐舆论环境。国内和谐舆论环境指大众传媒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积极发挥沟通职能,传播先进思想,拥有和谐发展的新闻队伍。国际和谐舆论环境指我国主流媒体主动传播,向世界说明中国,引导国际舆论。构建和谐舆论环境的关键在于媒体高举党报旗帜,强化舆论监督功能,抓好危机传播,加强网络舆论管理,强化传播手段。为了平衡社会心理,化解偏激情绪,消除人民内部矛盾,促进和谐舆论环境与和谐社会的共建。媒体的重要作用在于实施倾向性传播,巧妙策划传播议题,精心选择报道内容,做好“三贴近”新闻等。  相似文献   

7.
微博时代带来社会传播格局的碎片化,政府对社会信息传播的控制力在一定程度上被消减,给政府舆论调控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但微博同时打开了一个新的沟通窗口和传播平台,对此政府需要有新的思路,善于运用微博来引导舆论,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目标。宣传思想工作是开展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引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充分发挥宣传思想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努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牢共同思想基础、营造和谐舆论环境、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培育良好社会风尚,是当前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论加强政府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网络舆论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有必要深入地分析我们在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建设中的指导理念、行为举措和政策导向,并对此进行正误判定,在此基础上来系统地加强政府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的建设工作,确保社会稳定,实现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突发事件频发。做好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研究工作,建立健全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机制,既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需要,又是维护社会稳定与妥善处置突发事件的必然要求,对于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刘金凤 《新长征》2007,(1):42-4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更高的要求,宣传思想工作要进一步明确方向,理清思路,提高认识,不断创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基础、舆论引导和精神动力。一、搞好理论武装,打牢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共同的理想信念是维系社会和谐的  相似文献   

12.
陈会勇 《求贤》2007,(1):17-18
单位是社会的细胞,是创造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主体,构建和谐单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和谐单位不仅指在工作秩序、生活秩序或状态的和谐平安,而且首先是指人们精神心理状态的和谐安宁。在某种意义上说,没有人们宁静的心理精神状态,就不可能有真正持久的、和谐的社会生活秩序或状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完全依靠思想政治工作难以实现,但是如果彻底抛弃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优势去构建也是不可能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在着力打牢共同思想基础、营造和谐的舆论环境、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创造良好文化条件等方面,在构建行业和谐中发挥“引擎”和“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重要任务.建设和谐的舆论环境对社会和谐运行、实现小康目标有着重大的意义和作用.新闻传媒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在构建和谐舆论环境中更应发挥独特作用,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4.
郭素红 《世纪桥》2008,(5):49-50
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和谐文化的建设应该是同步的,相辅相成的,和谐文化建设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发挥着精神支撑作用,和谐文化理念蕴含着时代内涵,建设和谐文化要倡导社会和谐的正确价值取向。培养和谐精神,营造良好思想舆论氛围,立足于现实的要求,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创新和发展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新闻媒体的宣传引导,新闻舆论位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新闻工作是党的整个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和谐社会视域中的新闻工作党性原则,必须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必须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必须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弘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16.
社会舆论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元素.构建和谐的舆论环境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保障和前提.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融洽和谐的舆论氛围,是新闻媒体义不容辞的职责.新闻媒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须肩负起应尽的职贵,更好地发挥作用.具体而言,要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以一元化指导思想,引领多元化的社会舆论;加强舆论监督工作,着眼于促进问题的解决;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弘扬融洽和谐新风;正确报道人民内部矛盾,注重平衡协调.  相似文献   

17.
田春发 《新长征》2008,(7):44-45
新闻传媒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具有其它载体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新闻传媒要充分发挥舆论引导的优势,弘扬舆论引导之“势”,发挥引导之“术”,把握引导之“度”,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8.
在新形势下,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迫切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然而农村部分基层党组织对此却存有认识上的偏差:有的认为舆论引导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事,基层党组织使不上劲;有的认为舆论引导针对的是思想,不产生经济效益,是“副业”,抓经济发展才是正事。受这些想法的左右,他们对舆论引导工作“大撒把”,往往到了当地群众对某个问题有对立情绪、抵触行为时,才觉得有必要开展思想舆论引导,  相似文献   

19.
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直接关系到校园文化发展和和谐校园建设,如何有效的引导校园舆论,保持它与学生发展、学校发展的良性互动,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议题。本文从目标原则、类型特征、途径方法及重难点展开对高校网络舆论的引导探究。  相似文献   

20.
对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构建和谐社会具体落实到高校就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的和谐程度是整个社会和谐程度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对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构建和谐校园”,既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高校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既是新形势下高校管理的重要抓手,也是新形势下高校管理的崭新实践。一、以发展促和谐发展是和谐校园的核心和基础。高校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其内部事务千头万绪,但不管怎么复杂,发展始终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构建和谐校园的历史进程中,第一位的也是最根本的,就是高扬“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