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正义是对经济生活世界中人们的经济行为、经济交往关系以及社会经济制度是否具有道德正义性的价值评价和哲学反思。在中国漫长的传统社会及其经济发展过程中,生成了丰富的经济正义思想,集中体现在:"富民"、"教民"的生产正义思想,"义以制利"、"诚实无欺"的交换正义思想,"礼以定分"、"贫富均平"的分配正义思想,"黜奢节用"的消费正义思想。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仅需要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供一种法律秩序,而且需要对国家权力进行必要的制约。行政救济作为保障行政相对人权益、解决社会纠纷的重要途径,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是达到"补偿性正义"的最终途径。  相似文献   

3.
老子哲学中有着丰富的社会和谐理念,《老子》关于"道法自然"、"为而不争"、"损有余而补不足"、"大邦者下流"的思想对于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以身份制为标志的"金字塔型"社会阶层结构已经转变成为以职业为划分依据的"洋葱头型"社会阶层结构,这一转变在社会发展中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这种社会阶层结构依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阶层间的贫富分化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愈发严重,阶层间合理流动机制尚未形成,经济、政治和文化资源等在阶层间的分配不公平等。只有切实解决好阶层间这些不公平问题,才能使社会稳定健康地发展。罗尔斯正义观的两个正义原则恰恰为我们解决社会阶层结构变化中的不公平问题提供了一些启示。我们可以吸收罗尔斯正义原则的思想精华,对社会阶层结构进行适当的矫正,以此来实现社会的相对公平。  相似文献   

5.
秩序、自由、正义,是法律制度的三大基本价值,法律发挥社会作用的目的就在于对这些有价值的事物予以保护并促进其增加;同时,它们也是和谐社会中的基本价值取向,在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就应该首先立足于如何实现社会的秩序、自由、正义。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在不同历史阶段、针对不同问题所提出的一系列"两手抓"的思想,包含着丰富的关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精神,体现了他追求社会和谐的价值取向,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一、邓小平关于"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的论述体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协调发展的基本思想;二、邓小平关于"一手抓民主,一手抓法制"和"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的思想说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立可靠的民主法制保障;三、邓小平关于"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经济犯罪和其它犯罪"的思想明确了安定有序是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四、邓小平关于"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包括纠正不正之风"的思想要求社会和谐必须保证基本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注重各项政治制度的创建,积极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整顿财经秩序,推动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整合思想文化,培育良好的道德风尚;妥善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稳定社会秩序。这些历史经验对于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和含义做结构分析,指出这一价值体系的先进性及其对我国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和重要性。将我国社会主义价值观与世界其他主要价值观作区分,尤其从传统文化角度与西方价值观作比较,是进一步加深对我国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内涵和特点的理解,更好地适应国际思想文化领域的大环境,更加清醒、坚定地把握社会主义文化的大方向,更加扎实、稳步地增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软实力"所必需的思想准备,同时也为我们在国际文化交往中切实有效地传播社会主义价值观,促进国际社会对它的认同,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效率与公平的和谐统一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决定了社会主义的社会正义,决定了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基于社会历史发展的视角阐释了其分配非正义的思想:前资本主义社会人的依赖基础上的分配非正义、资本主义社会物的依赖基础上的分配非正义、社会主义社会偶然基础上的分配非正义。上述分配非正义显然诉诸于一种理想的正义分配标准,即共产主义社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基础上的分配正义。马克思经典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疏裂使我国的分配非正义呈现出特殊性:物的依赖基础上的分配非正义与偶然基础上的分配非正义兼存并突具新特点。科学把握马克思分配非正义的历史面像既要坚守分配正义的实现依赖一定的物质基础,又要削减物的依赖和偶然基础上的分配不正义,逐步践行社会发展的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运行方式有促进社会生产和社会正义的积极作用,也有破坏社会生产和社会正义的负作用。市场经济自身含有的对社会生产的双重作用,与社会制度无关,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决定了它与市场经济的相容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正义观构建的坐标是市场经济中的社会生产。新型正义观建构的合理性思路是,社会主义新型正义必须立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生产,要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肯定市场主体竞争和创造的利益动机,必须对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进行限制和规范。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尽管没有直接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但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探索中,他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外交方针等许多方面都提出了和谐社会建设的思想。这些宝贵的思想和探索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疑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社会的和谐,其本质是一种和谐的文化精神。和谐文化作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既是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也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人们进行自我调适的必然要求。建设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营造良好思想舆论氛围和丰富社会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4.
青年"秀"文化是指当前以青年为主要创造者、传播者、承载者、共享者的,通过面向公众、展示自我、出奇出新、力求出众、力争最好而形成的文化形态,它是随着思想的解放、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科技的进步而出现的。青年"秀"文化体现了社会日益扩大的自由空间,张扬了青年的个性,激发了青年的创造力,有利于促进社会繁荣和进步。家庭、学校、社会应该对青年"秀"文化给予支持,同时加以适当引导。  相似文献   

15.
诉讼作为一种社会解纷机制,其主要价值在于为社会利益争端的解决提供一套体现公平和正义的程序规则。民事争议和行政争议在性质上是不同的,它们所体现的社会利益关系各有其特殊性。鉴于此,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在举证责任的分配上做出不同的设计,在举证责任分配上,民事诉讼贯彻"谁主张谁举证",行政诉讼由"被告负举证责任",这不同的表述体现了共同的价值取向:救济和保护弱者。  相似文献   

16.
荀子的正义理论是其儒家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荀子社会正义的思想起源是人性恶的社会起源说;荀子社会正义的理想构建是至平的正义;荀子社会正义的实现途径是化性起伪与赏罚。探讨荀子的社会正义理论,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资源,从而在现代社会中更好地古为今用,实现正义。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观中"文化大众性"思想指明了新民主主义文化发展的方向、动力、目的和宗旨等文化发展的重大问题。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时期,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对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观中"文化大众性"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具有重要的启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义是法哲学中的一个古老的伦理道德范畴。马克思的正义观是对西方法哲学的正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其内容包括价值正义和制度正义两部分,具有科学性、现实性和革命性的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义观的理论建构,必须以马克思的正义观为指导,马克思的正义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当前,马克思的正义理论思想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及其价值观念的最高体现。充分汲取和运用中华民族创造的"和谐"智慧,以社会总体协调发展为出发点、树立和谐思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弘扬"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全球化为背景、融合各民族文化,以实现社会和谐发展为目标、创新传统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的价值观念诸方面的现代性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系。在对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和理论的研究中,许多学者都是从"反现代性"的角度来思考和解读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和理论,甚至把马克思关于现代性的思想和理论与一味的批判完全等同起来。如果深入仔细地剖析和研究,我们会发现,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是基于重新建构一种符合全人类利益的现代性的目的。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是在马克思的立场上指向未来社会的现代性建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