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Recent media attention and research have focused on the effect of housing vouchers on crime, with different conclusion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bring further evidence to the voucher–crime debate, using annual data from 2000 to 2009 for Charlotte-Mecklenburg County. We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ime counts and housing vouchers with quantile regression models with year and census tract fixed effects. We found that voucher households ar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crime, controlling for past crime levels. Estimates vary, however,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vouchers in the neighborhood, with little impact in areas with low concentrations. Estimates also vary with the neighborhood crime level. We extend the literature by examining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voucher family types, finding no evidence that elderly households or nonelderly households without disabilities and without children are associated with more crime. However, we found a very significant positive association for nonelderly households without disabilities with children.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significant crime reductions could be accomplished by focusing U.S. Department of Housing and Urban Development, local housing agency, and criminal justice resources on the types of places and voucher families most at risk for crime problems when a family uses a voucher to move into a new neighborhood.  相似文献   

2.
论恐怖主义犯罪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恐怖主义犯罪是全人类文明社会的共同敌人。面对恐怖主义的全球危害 ,如何科学而全面地认识恐怖主义犯罪 ,探索其发生发展的规律 ,寻求更加有效地防范与打击恐怖主义犯罪的对策 ,是理论界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在界定恐怖主义犯罪的基础上 ,对恐怖主义犯罪的特征进行概括 ,对恐怖主义犯罪原因进行了分析 ,进而提出了反恐怖主义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犯罪人格之于刑事法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促进动态、整体犯罪人观的形成,有针对性地进行犯罪预防;定性分析犯罪人格,合理划定犯罪圈;定量分析犯罪人格,用以评估人身危险性;促进刑法的公正和刑事政策的合理化。结合犯罪人格的特点,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通过对犯罪人格的生成控制,有针对性地进行犯罪预防,可以更好地促使刑法预防犯罪目的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4.
以承诺给予高息、工程等好处为借口从特定受害人处吸收大量存款,然后勾结银行工作人员更换特定受害人留在银行的验证资料并伪造取款票证将款项取走的行为,应当定性为票据诈骗罪。对票据诈骗罪的理解要建立在对票据这一犯罪工具和非法集资行为实质内涵的正确解读基础上。对此类案件中银行工作人员和相关存款企业及其工作人员的责任应具体分析,票据诈骗罪与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的罪数问题值得重视。刑法是科学,任何个罪的定性都应摒弃刑法工具论的倾向。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犯罪是区别对待的,即把犯罪划分为不可赦免的重罪和可以原宥的轻罪,使得我国古代的刑罚既有重刑的一面,也有温情的一面,成为中华法系独有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反洗钱犯罪的立法中存在着上游犯罪范围过窄、洗钱罪的主体和罪过形式有限、缺乏专门的反洗钱法等问题,这些严重阻碍了金融和司法机关对我国洗钱犯罪的控制和打击。而从我国洗钱犯罪的现状看应有步骤地扩大上游犯罪范围,尽快制定出专门的反洗钱法,加强反洗钱的国际合作以有效地预防和打击我国日益高涨的洗钱犯罪活动,维护经济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证券犯罪立法模式采用刑法典的统一模式 ,这种方式稳定性强 ,但难以适应证券犯罪多变的特性 ,而采用附属刑法模式则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我国的证券犯罪应该是指证券发行和交易管理过程的犯罪 ,因此 ,现行刑法设置在公司犯罪中的“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应归属于证券犯罪之中。《证券法》颁布后 ,增设了不少新的证券犯罪行为 ,难以为我国现行刑法所规定的证券犯罪所包括 ,从而引起失衡 ,刑法宜增设相关证券犯罪  相似文献   

8.
传销犯罪在我国存在已久,目前总体上仍呈高发态势,不容忽视。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确立,立足于当前我国传销犯罪的客观实际,反映了国家打击传销犯罪的坚定决心,同时也体现了立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为公安机关的精确打击提供了执法依据。然而,近年来公安机关在打击传销犯罪的实践中对某些概念和问题的理解存在困惑,影响到法律的准确适用。因此,在现有的立法框架下,有必要明晰这些疑惑和争议,以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论宪法基本权利与刑事诉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基本权利具有根本性、普适性、强制性等特征。刑事诉讼法是国家刑罚权具体化、现实化而形之于诉讼程序的法律规范。为了实现正义的理想、安定的目标,为了大众的利益,为了实现刑罚,追究犯罪过程中很可能忽视被追诉人的基本权利。国家与个人的利益只有在刑事诉讼上才有如此尖锐的冲突。国家为确认刑罚权实行追诉与审判的职权活动,决定了刑事诉讼对宪法基本权利的公法限制属性。为防止这种限制的过度与失衡给公民权益造成侵害,刑事诉讼中必须贯彻法律保留原则及比例原则,以加强对人身自由等基本权利的保障运作和个人防御权的行使。  相似文献   

10.
盗窃罪、诈骗罪和抢夺罪是三个常见的、多发的侵财类犯罪,占据刑事犯罪的多数。三罪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尤其是当一罪中混合着三种罪的作案手段时难以辨别。司法工作者应在查清事实和情节的基础上,以法条为标准,综合运用法学知识,借助科学合理的分析方法,对案件准确定性。  相似文献   

11.
犯罪构成及其客体要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构成作为刑法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是罪刑法定原则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犯罪构成理论采用了与德、日及英美不同的综合式的模式,将犯罪构成作为评判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唯一标准。但在实践中这一标准因为《刑法》第13条的但书及排除违法性事由出现了例外,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犯罪客体要件存在漏洞,将刑法所要保护的社会关系作为了客体要件。为了将这些例外情形纳入到犯罪构成中,应该对我国犯罪构成的客体要件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12.
After a short literature review, the paper quantifies the turnover of organized crime with the help of a MIMIC estimation procedure for the years 1995 to 2006 for 20 highly developed OECD countries. The volume of turnover from organized crime was US-$ 270 billion in the year 1995 for these 20 OECD countries, rising to $ 614 billion in 2006. The worldwide turnover in organized crime had a value of $ 595 billion in 2001 and rose to $ 790 billion in 2006. These figures are very preliminary but clearly indicate the importance of the turnover of organized crime or the extent of money laundering.  相似文献   

13.
侦查阶段讯问犯罪嫌疑人对于获得口供,揭露、证实犯罪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该程序在各国都受到重视。但同时,侦讯又可能对犯罪嫌疑人权利造成损害,所以必须从法律上对其进行限制。围绕如何使我国侦讯程序实现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的双重目标,本文结合侦讯程序立法和实务中存在的侦讯的特征、侦讯主体的资格限制、侦讯与立案及预审的关系、侦讯的时间界限、犯罪嫌疑人在侦讯过程中的沉默权和律师帮助权等五个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所谓刑法的有限性,是指刑法的调控范围以及刑罚手段的运用是有限的,而不是无穷的。具体而言,刑法的有限性又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刑法触角的有限性,二是刑罚发动的有限性。所谓刑法触角的有限性,又称刑法调控范围的有限制性,是指刑法调控的对象必须是在行为人意识支配下实施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刑罚发动的有限制性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的条件上:第一,刑罚发动的首要条件就是必须有刑事案件的发生;第二,刑罚发动的实体法条件是刑法的规定性,该条件通常需要通过"罪刑法定的要求"和"犯罪构成要件的限制"两个方面来实现;第三,刑罚发动的程序性条件是指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与自由以及其他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5.
手机短信息诈骗犯罪的手段、成因、特点及防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手机短信息诈骗犯罪的主要手段有 :中奖引诱 ,销售廉价走私商品 ,有偿提供六合彩特码 ,征婚骗局 ,结交“Q友” ,办理证件。手机短信息诈骗犯罪的特点 :犯罪手法具有新颖性、隐蔽性、欺骗性 ;犯罪主体具有团伙性。手机短信息诈骗犯罪的防范对策 :大力开展防范宣传 ,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 ;加快立法进程 ,完善法制 ;电信部门应加强管理 ,推进改革 ;规范银行管理 ,严格执行规定 ;公安机关力争取证调查透彻 ,全面查处案件  相似文献   

16.
刑事证据规则从其适用的范围看,可分为原则性刑事证据规则与例外性刑事证据规则。原则性刑事证据规则重在保障人权,例外性刑事证据规则重在打击犯罪。刑事证据规则是否和谐,主要体现在能否恰当地处理原则性规则与例外性规则的关系上。和谐的刑事证据规则不仅有利于证据准确适用,而且有利于诉讼和谐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7.
看守所承担管理和改造在押人员的重要任务,理应是巩固和延伸法律惩戒力的重要阵地。当前的看守所规范化建设既应当加强文明执法,充分保障在押人员合法权益,也要提高对在押人员违规行为乃至重新犯罪问题的重视程度。对涉嫌又犯新罪的行为要介入刑事手段,坚决打击,使行为人罪责刑相适应。刑事介入只有有了充分的法理支撑,理顺启动和执行程序,才具备打击犯罪的应用能力,并体现看守所监管工作机制的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18.
刑法修正案(六)虽然对赃物犯罪的修订力度较大,不仅扩张了赃物犯罪的对象范围、行为方式的种类,而且加重了其法定刑的配置。但这次修订也并不尽如人意,赃物犯罪的对象是否仅限于有体物,不动产能否成为其犯罪对象,赃物是否仅限于经济价值之物,财产性利益可否成为赃物,赃物与相关财物的厘定等问题也没有较为明确的规定,因而探讨并厘清这些问题对于指导司法实践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侦审合并以来,有些侦查人员在侦查讯问过程中,由于证据意识不强,所收集的证据不确实、不充分,达不到刑事诉讼法的要求,因而造成办案质量差,影响了“稳、准、狠”地对犯罪的打击。本文就该问题的表现、危害性、成因以及在侦查讯问中如何牢固树立证据意识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行为人产生出卖目的的时间对于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罪转化犯的认定具有重要作用.刑法对本罪除罪事由的规定具有合理性,同时,基于收买对象是妇女还是儿童的差异,对本罪除罪事由也应作不同理解.被害人承诺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免除收买人的刑事责任.在罪数形态上,收买者同时实施了教唆、帮助拐卖行为的,构成牵连犯,应从一重处断;在构成本罪转化犯的情况下,行为人又实施了非法拘禁、虐待、强奸等行为的,不能实行数罪并罚,应以拐卖妇女、儿童罪一罪论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