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不但有助于其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增强毅力、培养良好品格。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还是大学生实践的有力载体,是大学生提前感受社会、接触实际工作的重要阵地。针对东华大学纺织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基地建设的实际情况,对大学生实践基地的定位、职能、类别、不足,以及建设与整合的必要性进行探究,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以对未来的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工作提供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教育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国情、长才干、奉献社会、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绥化学院为例对地方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闫海强 《学理论》2011,(10):342-343
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存在一系列问题,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加大对青年大学生的正确引导,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就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平台。社会实践活动是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服务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工作转向引导学生服务社会、关注社会的重要步骤。社会实践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利用假期时间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用所学的知识服务社会。通过在基层的生活达到受教育、长才干目的,同时能够在感性上了解社会的发展状况、了解社会所需、农村所需,激发大学生在实践中成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大学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大学生服务基层、奉献社会的能力,并且按照社会的需要去塑造和完善自己,真正成为现代化强国的建设者。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把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理性教育与实践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给高教事业带来了勃勃生机,正日益显示出其在学生的思想教育、专业学习、能力培养、个性完善等方面的综合效能,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育三种社会职能的实现。本文仅就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育人职能的一个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一粗浅论述。 (一)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地位的确立所谓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走向社会,识国情、受教育、长知识、长才干和作贡献的一系列物质与精神活动过程的总称。它兴超于  相似文献   

5.
高校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是大学生接触社会、服务人民、参与创新,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环节。但目前,思政课普遍存在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因此,通过志愿服务学习、参观考察、假期实践等多样化的实践形式,建设实践活动基地、充分挖掘利用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加强社会实践的保障和评价机制,使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体验社会、锻炼能力、增长才干,培养创新精神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6.
文科 《学理论》2012,(17):261-262
随着世情、国情的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越来越不适应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创新的建议如下:以理念创新为先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作用充分发挥;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认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5,(1)
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实践是"人们为着满足一定的需要而进行的能动改造和探索物质世界的活动",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更是他们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和舞台。自1994年互联网正式全面接入中国以来,网络平台得到迅猛成长和发展,其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发挥的管理作用对提高实践活动的时效性、科学性与创新性具有重要意义。但网络平台在发挥其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与漏洞。分析网络平台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提供管理的实例,并针对其中的不足提出个人对全面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网络平台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6,(9)
2015年12月,课题组在山东三所高校对大学生感恩奉献意识现状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大学生的感恩奉献意识较强,普遍认为受助后应该感恩奉献,大都认为获得的资助应该用于学费、生活费,应通过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来回报社会。调查发现,有极少部分大学生感恩奉献意识淡薄。增强和改进当前大学生的感恩意识,需通过加强感恩教育、营造感恩氛围、拓宽感恩途径来进行。  相似文献   

9.
张颖 《学理论》2013,(32):330-331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就业问题日趋严峻。为此,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成为学生、学校、家庭、社会和政府所面临的共同课题。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诸多问题,如学生对社会实践重视程度不够,家长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支持力度不足,学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力度不够,社会没有形成一体化社会实践体系等。各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才能采取有效措施保障社会实践的顺利进行,才能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创造优良的实习环境,让学生在社会中不断接受锻炼,丰富社会阅历,增长自身才干,提升专业素养,真正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10.
针对女性特点开展女大学生创业教育,对于缓解女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提高女性社会地位是非常必要的,又是迎接中国女性创业时代来临的重要举措。开展女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从理论上来说,丰富了高校的创业教育理论,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内容,发展了社会性别理论;从实践上来说,有利于提高女大学生的创业素质.推动女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有利于引领女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思路,有利于提高女性的社会独立意识,促进个人发展。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5,(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大学生提供了社会实践的重要平台,大学生社会实践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文化、科技、社会保障等方面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大学生社会实践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做到: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形成大学生村官服务机制;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激励和考评机制;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12.
志愿服务理念、志愿精神与公民思想道德教育目标具有高度的融通性,志愿服务已经成为提高公民道德素养、培育社会新风尚的重要抓手。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求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阐释志愿服务及其精神,探讨志愿服务与思想道德教育在目标上的一致性,并呈现二者在功能上的良性互动,有利于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志愿服务活动,发挥志愿服务作为提升公民道德素养和彰显人生价值的实践载体功能,有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高薇 《学理论》2014,(26):266-267
合作教育是高等教育模式改革的一种创新形式。开展合作教育有利于高等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人才培养需要和生产方式变革。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等教育的内容之一,如何通过合作教育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实效性,值得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大学生乐于助人、奉献社会的重要方式,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育人目标的有效实践环节。文章在剖析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联动机制动因的基础上,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联动机制的供给侧现状进行分析,系统梳理其不足之处,构建优化联动机制研究的框架,最终设计形成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联盟机制研究的系统结构。  相似文献   

15.
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发展迅速但总体水平仍较低下,志愿精神匮乏是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作为公民人文素质核心内容的志愿精神,从来未能列入大学生的培养方案。培育大学生的同情心、奉献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继而引领社会志愿精神的觉醒,应成为大学教育的必然追求。  相似文献   

16.
何军峰 《学理论》2012,(22):204-205
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毕业生对自己认识不足、毕业生就业观念存在偏差、毕业生心理素质较差等问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严峻挑战;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是提高就业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是提高就业能力的关键,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提高就业能力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百年世博会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原因在于世博精神与大学精神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同时,世博会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生动课堂。世博期间广大大学生志愿者和志愿者背后的志愿者通过参与世博、服务世博、奉献世博,使他们的爱国热情得到升华,服务社会的意愿得到践行。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7,(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责任感教育的重要内容,社会责任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保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旗帜,提高大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意识,是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题中应有之义。通过改善教育方法促进教育载体和教育形式的创新、合理利用新媒体平台、构建社会实践教育机制,加强大学生对国家、社会和个人的责任认同,培育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9.
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工作,有计划安排年轻干部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砥砺品格、锤炼作风、增长才干。基层是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稳定和谐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到基层工作,有利于了解社会、了解群众,有利于锤炼党性、锻炼作风,有利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对于干部成长大有裨益。因此,广大干部特别是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三门型”年轻干部,要增强到基层工作的紧迫感,  相似文献   

20.
包淑萍 《学理论》2015,(2):215-216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有利于有理想有担当的品质的培养;有利于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拓宽就业和创业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