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人大代表的评先问题,由于法律没有对评选主体做出专门规定,有人认为评选主体应是产生人大代表的选区或选举单位。考虑到评选工作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参考法律的有关精神,笔者认为,人大常委会应作为评选优秀代表的主体。  相似文献   

2.
王娟 《公民导刊》2011,(8):22-22
目前,不少地方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旁听并评议法院庭审。有人认为,评议法院庭审有干预司法个案之嫌,有损法院独立审判原则。但有人认为,组织人大代表评议法院庭审,有助于推动和提升法官庭审质量,促进公正司法。可否组织人大代表评议法院庭审呢?请看本期争鸣。  相似文献   

3.
《公民导刊》2009,(6):15-15
四川某地出台了《人大代表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暂行办法》,规定人大代表可单独持证到基层调查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后,可随时约见相关部门负责人,被约见的负责人不得拖延、推诿和回避。有人认为,这一规定,从制度上进一步强化了人大代表的监督职能。增加了现场办公和及时问责的几率,有利于增强监督力度。也有人认为,现实中,官员平时都很忙。如果个个人大代表都要求约见,会不会因为约见过多而影响他们的正常工作?这一规定在现实中能否行得通,还需进一步探讨并接受实践的检验。  相似文献   

4.
“约见权”是《代表法》赋予人大代表的法定权利。某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杨某在视察时发现自己提了两年的建议仍没有办理落实,遂要求紧急约见交通部门负责人以问个究竟。对此,有人认为,这是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表现;但也有人认为,人大代表个人不得随时行使约见权,应依法有序提出,由人大常委会统一安排。人大代表可随时行使约见权吗?请看本期争鸣。  相似文献   

5.
王成保 《公民导刊》2006,(12):34-34
司法监督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能。目前。一些地方人大组织开展了人大代表旁听庭审活动。并对庭审工作进行评议。有人认为:这是人大监督的一种有效形式;也有人认为,人大代表旁听庭审有可能妨碍独立审判。赞成也好,反对也罢,如果能够通过人大代表旁听庭审,实现代表与法官之间的良性互动,让人大司法监督收到实效。这应该是大家的共同期待。当然,旁听后的评议,应是对庭审中发现普遍性问题进行评议,这与个案监督有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6.
郭颖 《辽宁人大》2008,(2):32-32
目前,人们对人大代表个人信息资料是否公开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作为为民代言的人大代表的个人信息资料应当公开,其理由是有利于代表密切联系选民和群众;也有人认为,代表的个人信息一旦公诸于众,肯定会有群众不分时间、不分场合地打电话或上门向代表反映问题,这会给人大代表的本职工作和正常生活造成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鼓励代表认真履行职务。不久前广东省人代会每位代表发放了1000元履职补贴。有人认为这是对代表作用的肯定和鼓励,有利于激发代表履职积极性;也有人认为,人大代表资格乃人民出于信任通过选举所赋予,代表与选民间不是“雇佣”关系,给人大代表发放履职补贴不妥。  相似文献   

8.
《公民导刊》2012,(6):15
为促进交通建设,某县人大组织本地区人大代表和邻近县的人大代表跨区域联合视察公路建设情况。有人认为,代表视察应该依法就地进行,不应该组织本地区的人大代表视察外地公路建设情况;有人认为,组织两地人  相似文献   

9.
评先奖优作为提高工作积极性的一种激励措施,得到各级各部门的广泛运用。关于人大代表的评先问题,由于法律没有对评选主体做出专门规定,有人认为评选主体应是产生人大代表的选区或选举单位。考虑到评选工作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参考法律的有关精神,  相似文献   

10.
日前,浙江省某市某镇人大组织50名市、镇人大代表走访信访户,协助政府解决了一些难题,有人认为这为闭会期间人大代表发挥作用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但也有人质疑:党委、政府有专门的信访机构,人大代表没有义务参与信访工作,也不能直接处理问题,如此履职没有必要。  相似文献   

11.
蒋松柏 《楚天主人》2008,(Z1):52-52
目前,对人大代表个人信息资料是否公开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作为为民代表的人大代表的个人信息资料应当公开,其理由是有利代表密切联系选民和群众。也有人认为,代表的个人信息资料一旦公诸于众,肯定会有群众不分时间、不分场合地打电话或上门向代表反映问题,这会给人大代表的本职工作和正常生活造成很大影响。笔者认为,公开代表个人信息资料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2.
提名推荐的人大代表候选人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修福 《人民政坛》2011,(10):47-47
《人民政坛》编辑部:我省即将开始县乡人大代表直接选举了,其中,提名推荐人大代表候选人是一个重要环节。有人认为,只要是选民就可以被提名推荐为人大代表候选人;但也有人认为,有选举权不一定享有被选举权,人大代表候选人应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条件。我想请问,提名推荐的人大代表候选人是否有条件限制? 佚名 2011年9月11日  相似文献   

13.
人都有爱心,有人把爱留给儿女,有人把爱献给母亲,有人则认为爱应属于自己。而钟文花——玉山县人大代表、南山乡一位普普通通的乡村教师,却以博大的胸怀和纯洁的心灵,把爱献给了“留守孩子”,献给了鳏寡老人,用人大代表和人民教师所独具的匠心,书写着中华民族那千古不灭的爱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公民导刊》2009,(5):15-17
日前广东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传出新闻:为鼓励代表认真履行职务。广东省人大为每位代表发放了1000元履职补贴。消息一传出,人大代表该不该发补贴成了受关注的话题。有人认为,这是对代表作用的肯定和鼓励,有利于激发代表履职积极性;也有人认为人大代表资格乃人民出于信任通过选举所赋予。代表与选民之间不是“雇佣”关系。给人大代表发放履职补贴不妥。这里选登了几位作者的来稿,供大家进一步讨论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任达 《人大建设》2001,(4):36-36
谈起“代表职务”,有人会认为,“人大代表”能算是职务吗?也有些人大代表会说:咱人大代表填表时,职务栏目不填;总结考评时,“代表职务”没人提;参加代表活动时,工资奖金没有,咋能叫“代表职务”?  相似文献   

16.
对于优秀人大代表的评选以及评选主体等问题,法律目前还没有专门规定。有人认为,评选主体应是产生人大代表的选区或选举单位。但是,考虑到评选工作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同时按照法律的有关精神,笔者认为,评选优秀人大代表的主体应当是同级人大常委会。其一,从工作职责上看,  相似文献   

17.
有人认为,人大代表的职责是在人代会上审议政府工作报告,而不是在会前代替政府收集民意、筛选确定实事项目。但也有人认为,会前收集社情民意、筛选确定政府实事项目,是人大代表的职责所在。人大代表在会前有无必要确定政府实事项目呢?请看本期争鸣。  相似文献   

18.
下下期话题     
最近,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人大提出无陪同视察的建议,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有人认为无陪同视察,可以发挥视察人员的工作主动性,让他们去看想看的,去听想听的,实实在在地收集第一手资料,以便找准问题,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但也有人认为组织人大代表视察,需要被视察者提供视察场所,需要被视察方汇报工作情况,提供各种材料,如果无陪同视察,  相似文献   

19.
四川某地出台了《人大代表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暂行办法》,规定人大代表可单独持证到基层调查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后,可随时约见相关部门负责人,被约见的负责人不得拖延、推诿和回避。有人认为,这一规定,从制度上进一步强化了人大代表的监督职能,增加了现场办公和及时问责的几率,有利于增强监督力度。也有人认为,现实中,官员平时都很忙,如果个个人大代表都要求约见,会不会因为约见过多而影响他们的正常工作?这一规定在现实中能否行得通,还需进一步探讨并接受实践的检验。  相似文献   

20.
观点集萃     
傅云贞 《公民导刊》2005,(12):26-26
话题说明:如何激励人大代表更好地履行职责,执行代表职务,全国各级人大进行了不少探索,其中评选并表彰“优秀人大代表”就是这种探索性举措之一。但也有人认为,人大常委会不具备评选和表彰人大代表的主体资格.具备主体资格的只能是选举产生他的选民和原选举单位。请读者对此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