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徐楠轩 《行政与法》2007,(6):112-115
通过分析目前外国食品安全监管机构体系的现状,结合各国食品安全监管机构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比较分析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机构体系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的差异,借鉴外国先进的监管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建立有利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体系。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机构体系三种基本模式的现状,结合食品安全监管的历史进程,总结其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之上,比较分析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机构体系与外国存在的差异,借鉴外国先进的监管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形成一套良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切实保障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3.
外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现状及借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机构体系三种基本模式的现状,结合食品安全监管的历史进程,总结其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之上,比较分析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机构体系与外国存在的差异,借鉴外国先进的监管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形成一套良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切实保障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4.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为民天”,食品安全事关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监管机构是整个监管体系的运行载体,监管机构的设置直接影响着政府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的发挥与完善。本文从建立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组织机构的角度出发,针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体制弊病,提出了完善我国政府食品安全监管组织机构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蒋宇芝  王博 《法制与社会》2013,(25):208-210
本文结合行政法知识,通过对食品安全及食品安全监管的内涵解读,从食品安全监管法律体系、部门分工以及执法工作三个角度,分析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现状与缺陷,并对此提出完善法律体系、部门分工、执法工作以及设立社会参与机制等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6.
食品安全监管主体的模式转换与法治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食品安全形势严峻,导致各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我国政府同样在努力探索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采取独立监管模式和社会性监管模式是近年来各国改革的趋势,我国应当加以借鉴。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机构职权设定、变更应当法治化,为此需要健全我国的行政组织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公众寄希望于通过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完善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我国目前食品监管部门各机构职能交叉、监管混乱,食品安全法律标准滞后,法律制度不完善。为了构建完善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需要明确食品安全的目标,以食品安全委员会为中心整合相关监管部门,完善食品安全相关立法,提高食品安全标准,完善食品安全法律责任体系,加大处罚力度。  相似文献   

8.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6月1日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进一步完善了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厘清了监管机构的职能职责,健全了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及相关制度,是我国在探索符合本国国情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基础上的又一重大进步。本文结合国内监管现状和当前“大部制”机构改革实际,提出研究对策,以期能为改善我国食品安全形势,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安全作出积极贡献和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9.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之检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食品安全立法体系已经初步建立,但仍然存在法律规范之间不够协调等问题,需要尽快完成《食品安全法》配套法规的制定,修改不符合《食品安全法》要求的现行法规。《食品安全法》确立的“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监管模式符合我国国情,是合理的选择,但各监管机构之间应当加强协调与配合。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与措施较为严密,但应当注重科学在监管工作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鲁小明 《法制与社会》2014,(11):196-197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时间多发,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国计民生,也关系到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影响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食品安全监管的探索道路上逐步完善,但仍在诸多方面存在问题。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不完善,实际监管过程中效果不佳。美国作为食品工业发达国家,其食品安全监管实践对我国食品监管体系的完善具有借鉴意义。应通过借鉴美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时间经验,从制度到实践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体系。  相似文献   

11.
杨冬冬 《法制与社会》2011,(34):203-204
食品安全是事关社会公众身体健康的大事,近几年一些重特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严重威胁到了公众的切身利益,同时也暴露出我国食品监管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特点,阐述我国食品监管体系中现存的缺陷与不足,提出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综合协调职责难以到位,部门间监管界限还不够清晰,监管体制尚未理顺,基层监管执法力量严重不足,检验检测体系尚未健全,抽检经费得不到落实。应完善食品安全综合监督协调机构,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挂靠政府办公厅(室),明确各部门监管界限责任,充实一线执法力量,整合检验检测力量,完善技术支撑网络,加大食品安全监管经费投入和食品风险分析评估防范体系建设,不断创新监管模式,完善食品监管的长效机制,落实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与法制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龚恒超 《政法学刊》2007,24(6):93-97
我们国家频频爆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不能不让我们对我国现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和法制情况进行反思。我国现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暴露出分段监管环节不突出和协调不畅的弊端,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体系也存在较多缺陷。为此,我们需要重新建构新的食品安全监管的体制与法制。  相似文献   

14.
“食”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根本,在人们关注食品安全问题的同时,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设置和监管机构职能的设定也成为了讨论的焦点,它是整个监管体系的运行载体,直接影响着政府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的发挥与完善.在这些众多的监管部门中,卫生行政部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是一个问题重重的部门.本文以一份有关食品安全问题的调研报告为基础,主要对卫生行政部门在食品安全领域所存在的诸多弊端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三聚氰胺事件对我国食品安全的影响入手,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成因,提出了如何建立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管制体系,实现从"食品安全生产(生产者)→食品安全经营(经营者)→食品安全监管(政府职能部门)→食品安全消费(广大消费者)"全程控制食品安全的法律管制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16.
钟筱红 《法学论坛》2015,(3):148-153
随着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颁行,我国开始建立初具现代化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然而针对进口食品监管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监管水平仍显得比较滞后.主要是我国进口食品安全监管立法存在诸多问题,表现在立法理念滞后、体系架构不合理、国际标准采用率低、监管权责不明,因此应完善进口食品安全监管立法,确立我国的进口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并建立进口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7.
印度食品监管法律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食品供应日益丰富,食品安全日益为人们所关注,食品安全问题也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的广泛关注。印度作为世界上第二大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发展速度和人口数量与中国非常接近,印度政府近年来在保证食品安全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监管措施,尤其是在2005年印度制定了《食品安全及标准法》(草案)。本文通过分析草案所确立的印度食品监管法律制度,结合我国目前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我国食品监管法律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个极为突出的政府问题和社会问题。它不仅关系着人的健康和生命,而且对国家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全社会的和谐发展都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加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研究,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实施有效的食品安全对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分析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着手,提出食品安全监管的几点具体建议,希望能为决策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茅慧媛 《法制与社会》2013,(35):201-202
“毒胶囊”事件的曝光,再次为我国食品安全敲响了警钟。本文将以“毒胶囊”事件为切入点,分析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成因。并试图阐述由“企业一政府职能部门一消费者”三方全程控制食品安全的法律监管体系,由此减少我国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希望本文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建设的进程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个极为突出的政府问题和社会问题。它不仅关系着人的健康和生命,而且对国家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全社会的和谐发展都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加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研究,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实施有效的食品安全对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分析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着手,提出食品安全监管的几点具体建议,希望能为决策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