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伟大的民族不能没有丰富的艺术,更不能缺少具备艺术素质的广大民众。而培育这样的民众,首先从学校教育开始。美育事实上是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一种教育方法,它是更高层次上的素质教育。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考虑,党和政府近年来十分重视美育,美育也因此在我国教育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艺术教育:陶冶美的心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家认为,美育事实上是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一种教育方法,它是更高层次上的素质教育,是“心灵的体操”、“智育的风帆”。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考虑,党和政府近年来十分重视美育,美育也因此在我国教育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所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寓素质教育于美育之中,将有助于这项任务的较好完成,对全民素质的提高也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聂志成 《理论月刊》2007,(5):68-69,120
“功利”对于美育而言具有其特定的含义,它是指美育丧失其培养人的直接目的,而成为德育和智育的手段。一方面,功利性是美育存在的必然,另一方面,超功利是美育发展的趋势。对这两方面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摆正美育的位置,把握美育以及教育发展的脉搏,顺应并促进美育以及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毛长娟 《前沿》2006,(3):61-63
蔡元培先生是我国近代史上的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对我国教育方面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在其丰富的教育思想中,美育思想至关重要.他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这是他的美育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其教育思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现在我们重新探讨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对今天的美育有着至关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行教育制度在某些方面的弊端日益暴露,审美教育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美育不仅仅是一种感性教育,而且还是一种趣味教育。没有一位家长愿意自己的孩子成为“令人乏味的人”,没有一位家长不愿 意自己的孩子快乐地学习,活泼地成长,成为一个不仅品德高尚而且趣味高尚的人。因此,作为趣味教育的美育在今天便显出了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美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审美活动的教育来培养学生美的情趣、正确的审美观点和一定的审美能力。美育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和德育、智育、体育密切地联系着,尤与德育的联系更为密切,从一定的意义上说,美育是德育的深化和丰富化。德育主要是晓之以理,美育是动之以情。我国最早提出美育的蔡元培先生说过;“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可见,美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它具有其他教育所不能替代的独特功能。因此,  相似文献   

7.
忽视审美教育会导致人的素质滑坡复旦大学教授朱立元长期以来,人们把教育主要局限在德育、智育、体育三个方面,对审美教育(美育)相对就不那么重视,实际上是取消了美育。在我们的大中小学中,都有一些艺术教育课程。但艺术教育不能等同于美育,它着重于艺术知识的传播...  相似文献   

8.
高琳 《人民论坛》2021,(8):88-90
美育是基础教育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农村教育的一个薄弱点,也是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素质差异的关键点,城乡美育均衡不仅关乎我国全民审美素养的提升,更为农村儿童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因此,补齐乡村美育的需求和紧迫性就显得尤为突出。参考韩国乡村美育公平的经验,我国也可在建立教育师资轮岗制度、建设美育线上平台、完善评价机制、打造文化生态等方面发力,帮助贫困儿童塑造美的人格,促进后扶贫时代我国城乡美育均衡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生命美育:青少年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命美育是青少年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所谓“生命美育”,就是使受教育者认识并实现其生命的美感形态和生命的审美价值的教育。生命美育能够帮助青少年实现人格心理结构的完善;能够培养青少年仁爱的情感;有助于激发青少年的自我实现欲。文章最后为生命美育的实施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论学校美育     
学校是青少年从家庭进入社会的必经之途。它对学生施行的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系统教育。它不仅是整个教育的重要阵地,而且也是人生美育的重要基地。学校要为国家培养大量人才,要造就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必须贯彻执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方针,必须重视人的素质培养,使青少年在其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形成高尚的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和良好的审美趣味,真正成为建设祖国的强大生力军。一、学校美育的形式学校美育实施的形式大致有三种:课堂教学的美育、课外活动的美育与学校环境的美育。(一)课堂教学的美育学生在学校的重要任务是学习…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并把它列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这是基础教育的美育任务在新课程培养目标上的体现。那么,基础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呢?笔者认为,各学科教师都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科教育中的各种美育因素,让美育主动地、积极地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实现教育自身的美化,这理应成为学校当前教学改革的热门课题和必然趋势。“审美情趣”实际上反映了一个人的审美观。审美观是关于美、审美问题的基本观点,是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健康、高尚的审美情…  相似文献   

12.
段素芳 《前沿》2004,(10):135-136
美育所提供的感性直观的形式和它对人的情感所产生的震撼力、推动力 ,是德育和其它教育手段都无法取代的。为此 ,我们在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 ,更应该注重美育 ,美德结合 ,以美促德使我们的教育更有成效。  相似文献   

13.
<正>美育对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美育能够在无形中使得大学生的道德素养、人文素养得到提升。同时,美育实施的过程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情感,净化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促进其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新时代里,如何发挥美育的育人作用,作为主体的高校承担着重要的使  相似文献   

14.
和谐教育应该是德育、智育、美育的有机整合。德育是“神经元”,它解决的是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问题;智育解决的是提高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问题;美育是从审美角度,通过人们对现实的审美观察,在审美实践中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德育、智育和美育的完善形成和谐之美。重视科学的途径,忽视了艺术的途径,已成为中国教育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5.
赵紫阳总理在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地把美育列入国家的教育方针,与德、智、体并列。国家教委副主任何东昌在一次会上指出:“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在人才培养问题上的远见卓识。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在对自然、社会和艺术的鉴赏过程中,通过情感活动的体验、判断、选择和创造,培养学生具  相似文献   

16.
高校审美教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育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之一,审美教育更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爱美是人的天性,审美是人的需求,美育是人类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造就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不可缺少的途径。它运用艺术的手段,有意识、有计划地给大学生以情感熏陶,端正和提高大学生审美观点和审美情趣,造就一代具有高尚道德修养以及多种爱好和丰富知识的  相似文献   

17.
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美育疏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美育疏导陈家信美,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根据社会成员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把政治教育、美育同疏导方针融合起来,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核心,美育为手段,用疏导的方法,培育“四有”新人,越来越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  相似文献   

18.
杨云萍 《求索》2012,(7):221-222,34
美育即情感教育。通过梳理美育的名称和定义,本文发现当今教育界现有的美育概念是不完善的,需要重新界定美育的内涵,美育应包括审美教育和审丑教育。在价值观日益多元化的社会,审丑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在教育改革中需重新构建审美与审丑互构的新理念,以走向美育的和谐。  相似文献   

19.
美育是在对自然、社会和艺术的鉴赏过程中,通过情感活动的体验、判断、选择和创造,培养具有正确审美观点,提高对于美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美育教育渗透在学科教学之中,帮助学生在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与他们一起体会成长的美好、共同面对成长中的问题,使初中思品课程实施美育教育成为必然。作为思品教师应该在此认识的基础上,探索学科教学中实施美育的途径,自觉地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观点和审美能力。一、揭示学科美的特性,注重美育意识培养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  相似文献   

20.
美育权制度是随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对人的尊严及自由的重视、权利的种类和内容的不断扩充而进入人类文明体系的。美育权从提出、论证 ,到立法的规定和认可 ,直至权利的真切并充分享有须经四个阶段 ,即应有权利、习惯权利、法定权利和实有权利。我国法学界对美育权的研究似乎也是一个盲区。本文试从学校教育体系的角度来对美育权制度在我国拥有的可能和方式进行探讨 ,同时也为远程教育等新型教育不能取代传统教育提供一定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