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是唐代诗人李白在重庆奉节留下的瑰丽诗篇。今天,重庆市奉节脐橙和白帝古诗一样,也已名扬天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几千年来,历代诗人写下了无数腊炙人口的名篇,汇成了浩瀚的诗的海洋。这些诗歌,以精湛的艺术造诣令人倾倒,又以深透的思想启迪着人生。在《哲学常识》上册教学中,我选用一些蕴含哲理的古诗来说明事物变化、人世沧桑等哲学原理,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物质是运动的,客观事物是永恒发展的《哲学常识》第二课阐述了“物质是运动的,整个世界是永恒运动着的物质世界”的原理;第四课又指出,客观事物是永恒发展的。在讲述之前,我出示了下面两首古诗,组织大家分析其中包含的哲理:拟古①明·钱宰长江东流去,来…  相似文献   

3.
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哺育了一代代人的成长。入选初中教材的古诗都是历史上的名篇佳作,体现了古汉语的魅力,富有音乐美、图画美,蕴涵着诗人的情感,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画卷。搞好古诗教学,可以拓展学生知识面,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全面增强他们的人文底蕴。尤其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应该重视和改进古诗教学。  相似文献   

4.
唐长安以其皇家之尊和富贵之气,成为太平盛世和幸福人生的具象符号;长安的科举考试和政治生活,给人们带来难以忘怀的生命巅峰体验,也把人生和创作推向新的境界;唐代诗人以留居长安为人生荣耀、以进出长安为成败标志,对长安有一种葵花追日般的执著,生命为“长安”而绽放,诗歌因“长安”而精彩。在唐代诗人的生命历程中,“长安”情结发挥了精神引导和现实驱动的重要作用,是我们解读唐代诗人的生命状态和精神世界的关键词,因而也是进一步体悟唐诗风貌不能忽视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5.
正晋代诗人陶渊明的《拟挽歌辞》中有名句:"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人生是一趟长途列车,最终都将驶向生命的终点,当人们历尽沧桑,将生命的列车开进自己人生的后花园,有这么一群人,在默默守护着这一方世界的安宁,他们就是公墓的绿化、美化的管护者。在通化市三仙峰公墓园内,有数不清的黑色墓碑整齐地排列着,今冬的第一场大雪过后,一位连头带身裹得严严实实的中年男子在碑群中忙碌的擦拭着墓碑,检查碑上的吉祥  相似文献   

6.
《今日浙江》2012,(6):64-65
“山从天目成群出,水傍太湖分港流,行遍汀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是元代诗人戴表元对湖州的美好赞誉,也是今日湖州的真实写照。湖州是竹文化、茶文化、园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生态环境优美,林业资源丰富,森林文化浓郁,创建森林城市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7.
高原:昌耀诗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诗人昌耀用“高原”意象 ,表达了对高原生命和高原灵魂的赞美与仰慕 ,也表达了对高原历史和高原现实的追索与反思。“高原”这一美丽的精神幻象 ,包含着诗人的人生追求和艺术理想 ,寄寓了诗人自我以及人类社会一种永远的心灵向往  相似文献   

8.
山之灵     
小山 《福建乡土》2010,(6):23-24
从来没想到一首流传甚广的古诗会从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微小之山发声出去。  相似文献   

9.
叠彩何斑斓     
叠彩,是漓江边一座山的名字,听听也觉得美。山名的由来,大致与山体岩层的颜色有关。唐代诗人元稹的侄儿元晦任桂管观察使时,在《叠彩山记》中说:"按图经,山以石文横布,彩翠相间,若叠彩然,故以为名。"看景人的心,在第一时间就被山石的斑斓打动了,于是想到了一个响亮、好听又  相似文献   

10.
山高路远     
《台声》2015,(10)
<正>当我们走向枝繁叶茂的五月青春就不再是一个谜向上的路总是坎坷又崎岖要永远保持最初的浪漫当我们跨越了一座高山也就跨越了一个真实的自己"山高路远",仅为一个联合词组,亦或小句式,但今天从键盘里走出来,意义远深:"山高路远",是诗人汪国真的诗集名;"山高路远",是汪国真人生的别样写真;"山高路远",是汪国真留给世间的催奋剂……2013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引用《山高路远》里诗句"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相似文献   

11.
小时候就读过余光中的《乡愁》,在那个尚不知人生愁滋味的孩提时代,竟也揣摩出几分人生的离愁别恨。长大后又读了他的《白玉苦瓜》、《我的缪思》、《昨夜你对我一笑》等脍炙人口的诗作,不禁对这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产生了一种深深的仰慕之情。当时间的年轮驶进2000年12月,我终于在香港中文大学举办的一个文学颁奖会上见到了这位仰慕已久的诗人真容。他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谈吐自如,语言风趣幽默,待人亲和且有问必答,横竖看上去都让人感到可爱可亲,是一个可亲可近的好老头、美老头,并不像世人所说的诗人都是神经兮兮的“怪物”。在那短暂的几…  相似文献   

12.
诗人徐志摩坠机身亡于鲁境前大概一周,对自己当时的某种心绪,不无遗憾地在纸片上留下了10个字:说什么已往,骷髅的磷光。是感叹人生之易逝,是感慨于生存境界之生死困惑,似  相似文献   

13.
张凤安 《现代领导》2007,(11):12-12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人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这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诗句,也是接任上海市委书记七个月、刚刚当选为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习近平最喜欢引用的诗句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一位智者在探讨人生之道时曾经说过一句话:人生要“知足、知不足、不知足”,只有达到“三知”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知足。就是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辩证地看待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现状,不要站在这山,看到那山更高。沐在  相似文献   

15.
正几年前在京城一家报纸开"诗说节气"专栏时,写到大暑节气,特地引用了李绅所写的古诗《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其意是想说明,在酷暑盛夏下,李绅深情描写农人的辛苦劳动,表达出诗人对老百姓一片真挚的同情心。李绅以此诗而成名,被誉为悯农诗人。此诗流传1200多年,妇孺皆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当年我上小学时,课本上就有这首诗,几十年过去,还记忆犹新。近读史书,发现后来做了官的  相似文献   

16.
许芹 《理论月刊》2003,(4):102-103
中国古代抒情诗创作经过了先秦两汉情景分离、情景拼合的"见山是山,见水是水"阶段,即景物单纯只是概念的景物,还没有成为诗人抒情的载体.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不复是借以比兴的了无生趣的概念意义的山水,而是浸润了诗人灵性的情感化的山水,为"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及至唐代,抒情诗创作进入到"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的第三境界,自然山水展现在诗人面前的是有情有性的自在物,是情景交融的抒情诗歌创作最高意境,这其中盛唐山水抒情诗尤被奉为圭臬.  相似文献   

17.
谈诗     
一提起诗,古今的好诗名句就会涌上心头。随之而来的是诗句的意境感染。生活在这个文化悠久的中华诗国实在是有幸得很。试看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短短的20字,反映了大自然的壮丽风光,表达了诗人乐观、向上的豪迈心情。这首诗格律严谨、对  相似文献   

18.
惠特曼批判了为艺术而艺术的观念,提出了为人生的文学创作观。在这一文学观的基础上,他提出了"诗人"、"美国诗人"、"伟大诗人"、"宇宙诗人"、"肉体诗人"、"灵魂诗人"等概念,并赋予特定的内涵。惠特曼关于诗人的种种概念体现了他对创作主体的要求,如入世精神、民族意识、本土化意识、全球化意识等。  相似文献   

19.
经常被人邀去讲古典诗歌,开场大抵会说一些今天我们为什么还需要读古诗的理由,说得最多的,是读古诗会让我们更喜欢自己。一细细想起来,人要很有把握地喜欢自己也是蛮难的。人性的根底、人生的现实没有那么美好;人们的欲望彼此冲突,相互窥测,暗中计较,生活因此变得紧张不安。这令我们看自己有时不那么愉快,庸俗、贪婪、虚饰、委琐、焦躁,凡此种种,常常会浮露出来给我们一个恶意的嘲笑。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陶渊明诗歌抒情特色对《诗经》的承传这一角度分析了陶渊明与《诗经》之间的关系,提出:在陶渊明诗歌创作中,总体上体现出温柔敦厚的抒情特色,这与《诗经》的抒情风格如出一辙。古诗之所以往往被误认为是陶诗的源头,正是因为古诗也继承了《诗经》温柔敦厚的抒情传统,古诗与陶诗同源。陶诗与《诗经》之间是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