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上海市民工子弟学校青年教师生存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慧 《青年探索》2010,(3):91-96
由于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民工子弟学校仍是现阶段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教育问题的重要渠道之一。而民工子弟学校的师资建设问题,又是影响和制约民工子弟学校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和薄弱环节之一。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上海市民工子弟学校青年教师工作、生活、职后教育等状况以及这一群体对自身现状的认知、态度与评价作了系统、深入的实证调研与分析,结果发现:民工子弟学校青年教师队伍流动性大,工作强度高,薪资待遇低,业余生活单调,职后教育欠缺。但这一群体的职业认同度较高,对自身境遇的改善和未来发展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杨汉强 《北京观察》2006,(11):16-18
农民工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和讨论的热点.北京作为农民工的主要聚集地之一,农民工问题更为严峻,而诸多农民工问题中,就业问题尤其需要关注.在社会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外地来京农民工就业状况很大程度上由农民工就业前的人力资本决定.2006年3月,在北京市海淀区六郎庄进行了一项有关北京市海淀区六郎庄外地来京农民工人力资本和就业现状的调查.调查的主要目的是希望了解外地来京农民工人力资本对就业状况的影响,以便为进一步解决农民工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王博 《人权》2006,(2):47-51
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民工约为1.4亿人,正处于义务教育年龄段的近1000万孩子跟随父母进城。2003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新政策在各地各校贯彻落实得怎样?农民工子弟进城后学习怎样?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以长沙市五区为解剖点,先后走访了长沙市政府、五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以及部分接受农民工子女就读的定点学校,与政府部门分管教育的领导、教育行政干部、一线教师、学生及家长代表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478份。一、长沙市接纳农民工子女进城就读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北京市8位农民工子女的生命史研究,以他们就读的打工子弟学校教育状况和特点,解释打工子弟学校教育为何在他们阶层流动的过程中充当复制的工具.同时,再从这些农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的角度进行描述和分析,最后得出对于他们每个个体而言,是如何在这些社会环境和政策的影响下被再生产的.  相似文献   

5.
新书推荐     
《当代广西》2006,(20):63-63
被誉称为“反贫困作家”的黄传会,他又深入到农民工和打工子弟学校之中,经过长达一年多的深入调查,掌握了大量催人泪下、促人思考的真实素材。《我的课桌在哪里?》直面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以实地调查的方式,讲述了这个数以千万人计的“边缘  相似文献   

6.
洪雁  方爱清 《前沿》2010,(10):180-182
我们以"教育期望"为视角,选择了武汉市一所公办学校为个案,进行了实地研究。通过参与式观察和对访谈资料的定性分析,透视了城市社区农民工子女在当前公办学校中的学习生活状况,分析了他们对自己现在和将来受教育的期望。我们认为,城市社区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期望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依托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通过社会工作的介入,可以有效促进他们教育期望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陈芳  姜微  何广怀  周梦榕 《人权》2002,(3):8-12
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这句话说来很平等,但对个人来说,际遇可能大不相同。伴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每年1忆多的流动人口大军身后是约300万流动的学龄儿童。他们随着父母成了流动大军中特殊的群体。近一段时间以来,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再度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在今年的“两会”上有关于此的议案和提案不少。那么,目前民工子女教育的现状如何?各地政府又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利?本刊特刊出这篇记者的调查报告。  相似文献   

8.
尽管绝大多数农民工在全国持续一年多的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行动中拿回了属于自己的工资,但仍有一些农民工干了活却得不到报酬。“有的民工生计难以维持”、“工资无法兑现,数百名民工子女辍学”……2005年2月1日,离鸡年春节只有一周的时间,一份反映拖欠农民工工资和工程款的信访情况摘要放在了中央领导同志的案头。  相似文献   

9.
出路与保障——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国家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对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政策在早期是不清晰,甚至在一定的时期内处于抵制状态。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国家对民工子女流动开始由“抵制”到“淡化”、再到“关心”、直至“积极支持”,逐步形成了以鼓励人口流动、提倡公办学校接收民工子女为主的政策。  相似文献   

10.
陈芸 《人权》2002,(3):12-12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教育法》规定,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但是,随打工的父母进城的农村孩子,过去在城里上学却是一件难事。这是一种不平等,是对民工子女受教育权利的一种剥夺。 今天,坚冰终于被改革开放的大潮冲开了,民工的子女可以在城里上学了,武汉市的一些公办学校还取消借读费,向民工子女敞开了大门。这无疑是一件好事,其意义非同小可。  相似文献   

11.
封面人物     
他富而思源,不忘乡亲,扶贫助教,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他就是嘉兴市人大代表、南洋箱包厂厂长李有福。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土农民的安置、大量外来农民工的求职,成了嘉兴市政府工作的一件大事。为了给政府分忧,李有福总是千方百计在自己工厂里予以安置。目前,他的企业里有200多名失地农民和1000名左右的外地民工,很多已经成为厂里的业务骨干。李有福说:“我要善待厂里的职工和外地民工,因为他们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每年年终,李有福总要安排留厂职工一起吃年夜饭,外地工人们回家时,李有福怕他们路上出意外,就包下大巴把他们送…  相似文献   

12.
《青年探索》2006,(6):91-92
近两年来,全国各地纷纷出台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到指定学校就读并享受与城市学生同等教育的政策,仅长沙市先后就有近3万农民工子女涌入城市,开始全新的学习生活。然而,农民工子女的上学问题没有因此告一段落。教育专家指出,农民工子女进城后,如何让他们在全新的环境里适应城乡差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状况新闻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磊  张磊  刘天思  聂星  肖飞 《人权》2005,(3):21-26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努力下,农民工自身的生存环境在不断改善,但是,他们身后另外一个社会问题却越来越凸显出来。这便是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以目前11000万农民工的统计数字来看,即使简单地除以二,这些农民工子女的数量也在5000万以上,实际数字可能还远高于此。这些农民工子女大都年幼,却过早地承受着成人社会的各种压力。他们或者跟随父母在不同城市间辗转迁移,四处漂泊,或者孤单地留守乡村,无所依靠。教育歧视、师资欠缺、心理创伤、人身伤害都在困扰着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之路。深入了解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状况,探讨困扰农民工子女接受…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民工随迁子女受公共资源配置狭隘性的局限,难以被纳入城市公共财政保障的范围之内,再加上其自身对社会认同的困惑、隐蔽性的心理阻隔等,阻滞了教育融入。从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基数在变大、增长速度在加快,融合教育问题逐渐凸显。对此,应从公共资源均等化视角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优化公共教育资源配置,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的农民工进入城市,为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之而来的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日益凸现,如失学率高、教育歧视、高收费、心理问题等等,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妥善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教育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农民工已经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主力军,因此,农民工问题也就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那么,农民工如何融入城市?农民工如何成为城市市民?农民工的适应性教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我国的农民工教育目前尚处于初始的培训阶段。对现有的关于农民工教育培训的研究探索进行归纳总结,深化对农民工教育工作的实践和理论探索的认识,有助于推动我国农民工教育工作健康发展,并从农民工自身发展的角度为农民工和谐融入城市提供可操作性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较大规模问卷抽样调查的结果,对农民工子女流动还是留守的选择进行分析.本项研究发现,八成农民工在进城过程中,选择将子女留在家乡成为留守儿童,将子女带进城的只占两成左右.农民工自身的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以及在城市的适应状况对子女的教育选择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子女的生存环境、亲情陪护、教育体制、城市融入以及安全教育等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关爱农民工子女可以让农民工感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心及温暖。志愿服务是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坚实臂膀,而品牌培育则是关爱的有力翅膀。本文在分析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品牌建设的基础上,对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的路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随着进城务工就业的农民工队伍不断壮大,农民工子女的就学问题已成为我国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潜伏着的不和谐因素。立法缺陷是影响农民工子女就学的首要原因。完善相关立法是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受教育权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在我国当前的法律语境下,这项工作主要包括三项内容:修改宪法相关条款、废除教育法律规范中的歧视性条款、制定《流动儿童少年教育法》。  相似文献   

20.
民主视点     
《公民导刊》2010,(8):44-44
目前。在财政投入方面。政府过多地重视公办示范园,而在示范园中入托的多是些官员子弟。财政投入也不扶持民办园,更未将那些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农民工子女的学前教育纳入规划。 业内人士指出,无法可依是幼儿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于幼儿教育现在只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纲要性的文件进行简单的规范,却没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管理.因此,制定《学前教育法》就显得十分紧迫和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