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私有化浪潮是自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影响广大、意义深远的政治、经济、社会现象,它不仅发生在不同社会制度、也发生在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里。80年代初,首先在英国由当时的撒切尔政府发动了一场私有化运动,从而揭开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普遍的私有化进程的序幕,仅1990—1992年,西方国家国有企业的出售额已达730亿美元。90年代  相似文献   

2.
一、六、七十年代的青年文化在过去30年里,苏联青年文化发生着重要的变化,苏联历史上的各种政治、社会变迁和矛盾伴随着他们,影响着他们,出现了许多新的发展趋向。第一个明显的独立的青年文化现象出现在赫鲁晓夫的非斯大林主义时代。这是一个充满起伏不定的紧张时代,尝试性的民主化伴随着担忧和挫折。既有政治控制的放松,为各种文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几十年冷战,创建和塑造了一个“政治的西方”,同时它也成为1945年建立的以联合国为基础的国际宪章体系中最重要的次级秩序之一。1991年冷战结束时,人们认为与之相关的机制、实践和机构(尤其是北约)也会解散,从而产生积极和平的新实践。然而,“政治的西方”却以胜利者自居,其实践和意识形态也变得日益激进和具有扩张性,声称自己具有某种普遍性,从而导致冷战所特有的消极和平卷土重来,引起了2014年“第二次冷战”和后来的乌克兰热战。但是,“政治的西方”只是特定时间条件下的西方。另有一个根源于古代的“文化的西方”,今天依然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和科学属于这个西方。俄罗斯当然是“文化的西方”的一份子,并且在过去的一千年里为之贡献良多。还有一个形成于过去500年间的“文明的西方”。这是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时代,但也可以看到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繁荣。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往往有些暧昧,既不断发现自己在现代化模式上落后于西方,又一直在自己的价值观上模棱两可。后共产主义时代的俄罗斯全情投入了“文化的西方”,却与“文明的西方”渐行渐远,与“政治的西方”彻底敌对。俄罗斯引领了大欧亚的构建,也为“政治的东方...  相似文献   

4.
1968年法国五月风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对它的原因、过程和后果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一、五月风暴的原因 1968年正是戴高乐统治的第十个年头。在这个时期,法国经济获得了飞跃发展。法国的黄金储备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法国的工业生产较之1958年增长了51%。然  相似文献   

5.
《新民周刊》2012,(38):22-23
这不是一款普通的车——这是一个跨度近30年的故事,一个属于那些年代的温情记忆,一个联接了城市命运、文化和情感的纽带。桑塔纳(SANTANA)在1983年扎根上海后,不仅成为上海继外滩建筑群之后被国人和世界所熟悉并认同的另一个"符号",更重要的是,它撬动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变革,并使之发生了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中国环境群体性事件频发的背景下,考察20世纪的日本环境抗争,既能够对当前中国环境治理提供借鉴意义,也有助于在理论上扩展社会运动研究。通过20世纪50至70年代日本熊本水俣病抗争事件,能够探讨政治机会结构变迁如何对环境抗争产生影响。基于对水俣病抗争的文献搜集与实地考察,将20世纪50至70年代的水俣环境抗争分为"前抗争"阶段(1956年—1959年)、"政治机会结构扩张"阶段(1960年—1968年)和"抗争发展"阶段(1969年—1973年)。为何水俣病抗争从零散的地方暴力事件逐渐沉寂,继而在60年代末期逐渐兴起并产生全国范围的影响?其中的重要机制在于20世纪60年代期间政治机会结构的扩张。政治机会结构的扩张从4个方面促进了水俣环境抗争的发展,它们分别是:抗争组织规模扩大、抗争议题上升、官僚系统内部分裂加剧、生态合题的重要性加强。  相似文献   

7.
1932年,泰国军队首领与文官领袖合作,结成“人民团”,成功地变革了泰国政体——改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制。从此,泰国军人在推动和改变政治发展与社会进步方向,表现出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时期的军人,由于受西方文化意识和民主改革思潮的影响,有着追求时代进步思想的倾向,因而以新时代的政治发展家和社会改革家姿态,在促进国家的发展繁荣与社会进步、建立民主政治制度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遗憾的是,后来一个时期,泰国军人在政治上的积极作用改变了。从1947年至1973年,泰国先后经  相似文献   

8.
在世界化进程中的韩国文化遗产年李春泰一、引言世界化时代,至少在上个世纪就已经开始了。19世纪,西方工业化国家通过极其野蛮的武力征服了世界,并建立了遍布全球的殖民体系,这是世界化的第一个阶段,主要侧重于政治和军事。随着给世界带来深重灾难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相似文献   

9.
二战后直到七十年代,南斯拉夫被认为是危机四伏的共产主义集团中的一个例外。对这一情况的解释有几点理由,一是1948年铁托和斯大林之间的分裂,它显示出在拥护社会主义和列宁的同时,不受莫斯科的控制是可能的。这在某种程度上极大地破坏了东方集团的团结。第二个更为重要的因素使铁托的南斯拉夫享有声望,即不结盟运动及南斯拉夫在其中的倡导作用。第三个理由是,南斯拉夫象征着苏联模式的国家社会主义和西方自由市场经济之间的第三条道路,它是通过经济自主和分权管理来实现的。这一点特别受到西方左翼的青睐,同样也受到东方许多共产主义改革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10.
政治多元化,在西方是一个司空见惯的概念,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来说,也并不是一个全新的理论课题。早在六七十年代,东欧一些国家的学者就对社会主义的政治多元化问题进行了探讨,观点最鲜明的要数波兰的布鲁斯和沙夫。但这一学术研究遭到了官方尤其是苏联的大肆讨伐。此后,社会主义各国的领导者和学者对政治多元化讳莫如深,避之唯恐不及,即使偶尔提到,也是供批判用。而到了1987年,政治多元化在东欧又成了炙手可热的话题。现在,只有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民主德国三个国家尚未介入政治多元化问题的争论。  相似文献   

11.
李文 《当代亚太》2003,(1):11-16
自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开始,东亚在经济上重新崛起,在国际政治和国际事务中的地位获得提升,在科技文化上由原来对西方单纯的学习、模仿甚至被动接纳开始走向自主创新.人类社会的全球化因此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其显著标志之一是全球化不再主要表现为"西化",西方的经济、政治、文化单方面对东亚产生巨大压力和影响的时代全面走向终结,全球化进程开始更多地呈现出东西方双向平等互动和均衡发展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普京总统执政后认识到普里马科夫"竞争性实用主义"外交政策的消极作用以及其言论和现实的巨大脱节,转而奉行可定性为"新现实主义"外交政策模式.尽管俄罗斯的政策始终保持着新现实主义传统,普京仍然坚持俄罗斯应以自己的方式融入西方国家共同体.但伴随国力恢复和经济政治状况臻于稳定,俄逐渐背离其新现实主义议程而越来越变成一个希望修正国际体系的国家.俄认为西方始终延续冷战思维,孤立、遏制俄.西方出现了政策上的四大失败,即政治失败、策略失败、认识失败和文化失败,这导致失去了将俄融入国际霸权体系的良机.世界面临进入新的大国集团对立时代、国际体系重回冷战结构的危险.由于冷战结束后主要战略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国际社会可能进入新的"20年危机".  相似文献   

13.
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中,罗马尼亚显得颇为令人注目。在国际上它执行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在国内问题上它也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形成了具有罗马尼亚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罗马尼亚的政治机构既不同于南斯拉夫,也不同于今日苏联和东欧其他国家。它的发展变化,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自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五十年代末为第一个时期。在这一时期,罗马尼亚的政治经济体制基本上照抄了苏联的蓝本。党的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战后初期和五十年代,东德的各项政策都受到苏联的直接影响和控制,干部政策也不例外。根据当时的干部政策,干部的首要条件是政治上可靠,其次才是他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在这一政策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干部队伍在战后初期为巩固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恢复国民经济起了一定的作用。到六十年代初,东德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显著减慢。1959年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率为11%,1960年下降到6%,1961年进一步下降到4%。与此同时,居民大量逃往西方,其中包括许多  相似文献   

15.
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双重难题,泰国也不例外.泰国社会的基本问题主要包括思想领域的冲突、 各种政治势力的斗争、 根深蒂固和无处不在的腐败等等.在泰国政治中,战后初期(1945—1958年)是一个关键的转变阶段,从先前的威权宪政体制(1932—1947年)转变成此后的军事专制体制(1958—1973年).20世纪50年代,学生在泰国国家政治中开始发挥重要作用,继而在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初期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与此同时,国民议会内所有政党之间的相互争斗被视为泰国政体的一个显著弊端,它很快便成为泰国政府被贴上"不稳定"标签的最明显原因.1932年往后,泰国有10余次政变和政变图谋,而1976年10月6日,军事政变是右翼势力合乎逻辑的一次最激烈反应,而此次政变针对的是三年前学生领导的、 作为宪政高潮的"十月革命".1976年的军事政变虽然结束了此前三年混乱的开放式政治实验,但其暴烈程度实属空前,政治意义异常重大.概而言之,20世纪60和70年代的学生、 政党和以军人集团为首的右翼势力都以它们各自不同的行为,肇始了当代泰国政治不幸的动荡传统.笔者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详细访谈,展现当年一位参加过学生运动以及后来的反抗活动的人士的心路历程,了解他对泰国政治和泰国社会的一些看法,借以印证、 补充或加强对泰国政治和泰国社会的分析和看法.  相似文献   

16.
宋明炜 《新民周刊》2012,(43):86-86
莫言的小说世界正如朱老师的隐秘花园,在现实中制造超现实的幻象,但那幻象正是此中有人,呼之欲出。90年代中期,莫言曾有过短暂的沉寂,然后在1998年,一下子推出好几个令人叫绝的中短篇。其中有发表在《收获》上的一个中篇:《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故事发生在1968年,许多右派能人下放到高密东北乡。在乡间举行的一次春节运...  相似文献   

17.
试析社会转型时期的韩国公民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60年代前的韩国的是一个十分贫穷落后的国家,人均GNP仅80余美元,属世界上最贫穷国家之列,但自1962年起,韩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汉江奇迹”;经济快速起飞,人均国民收入至1991年增至5253美元,90年代后半期以来,更达一万美元以上,在短短30多年里增加了一百多倍,一跃成为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其国民生产总值在1995年已居世界第11位。韩国作为一个后发型的东方国家,其经济现代化的成功,被国际学术界誉为“韩国模式”。这一模式自80~90年代以来随着韩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转型(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及  相似文献   

18.
在国际交流日益密切的全球化时代,媒介形象分析能够帮助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塑造和推广对外形象时有的放矢。本文选取法国最有影响力的报刊之一——《世界报》作为分析香港媒介形象的着眼点。通过分析该报于1997年7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期间对香港的报道,解读香港在法国媒体中的形象,对法国媒体所关注的香港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领域的焦点问题进行探讨,进而为打破香港在西方媒体中的刻板化形象提出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19.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来 ,特别是东欧政局剧变之后 ,“中欧”的概念重新出现在国际政治学词汇中。它不仅反映出政局剧变之后中东欧国家摆脱雅尔塔体系附加给它们的政治概念和“回归”欧洲的文明属性的设想和实践 ,同时 ,这一概念的提出也反映了中东欧国家心理变化的一个过程。随着中东欧国家逐渐“回归欧洲” ,中欧概念本身的内涵和功能也逐渐变化。客观地说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 ,“中欧”理念的哲学含义已从解放的理念转变为政治上应急的工具 ,转变为中东欧国家之间竞相向西方示好、争取获得更多经济援助 ,并最终回归欧洲的政治行为。  相似文献   

20.
苏联自戈尔巴乔夫1985年4月秉政以来,在政治和经济方面都发生了世所共睹的剧烈变化。这六年多改革岁月给文化领域带来了什么呢? 苏联文化学者认为,当代苏联文化的物质体现在戈尔巴乔夫的新政治思维中。新思维中包涵的思想——当代人类文化的认同性及文化中人文因素的突出——就是改革时期苏共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