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彦峰 《先锋队》2014,(1):53-53
"我不爱爵位,不爱金钱。头颅可以断,信仰不可移,气节不可丢。"早在中学时代,读方志敏同志的《清贫》时,就被他那种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所感动。今日再读,联想目前反腐倡廉和党风廉政建设现状,心情激荡,感触颇深。《清贫》全文仅仅983字,但字字千金,句句如雷。文章讲述的是方志敏同志被捕后受到两个国民党士兵勒索的故事。敌兵搜遍方志敏全身,结果除了一只怀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之外,一个铜板也没有。  相似文献   

2.
彻底地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才称得上坚持《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对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不积极变革不是历史唯物主义者,同样,随意改变生产关系、建立的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水平,也不是历史唯物主义者。搞清楚“从这个意义上说”指的是什么,是准确理解“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的关键,没了这一前提,共产党人就没有必要或者不能把自己的理论做这样的概括。《宣言》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不仅是生产资料的社会化,更重要的是权力的社会化,是公共权力政治性质的消灭。没有生产资料的社会化,权力的社会化无从谈起;没有权力的社会化,生产资料的社会化只能是虚假的  相似文献   

3.
<正>提起《朱子家训》,现在多指明末清初朱柏庐的《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是朱柏庐《治家格言》中的名句,被后世广为传颂。但南宋朱熹的《家训》,也被后人称为《朱子家训》,其影响力丝毫不弱,堪称治家、修身、处世的家教经典。朱熹是宋代儒学的集大成者,对家庭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认识,他认为家庭和睦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  相似文献   

4.
我最早阅读《大自然的智慧》。是在10多年前的《散文》杂志上。一位社会科学工作者.用他独特的哲学思维来审视大自然,揭示大自然蕴含的哲理.其言其理让人折服.我深深地被这篇洋洋洒洒近万字的长文所吸引。多少年过去了。但这篇文章却深深地印在心里。后来看到,这篇文章被节选收入中学语文课本.可见这是一篇堪称经典的文章。  相似文献   

5.
距马寅初先生<新人口论>的发表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了.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再读<新人口论>,回顾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历程,对于我们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推动人口计生事业实现新的跨越,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6.
《当代贵州》2012,(35):65-65
本书被中宣部确定为迎接党的十八大八种重点图书之一。全书用纪实的手法、通俗化的笔调、图文并茂的形式、国际化的视野,分十五个专题,对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历程进行了深入浅出、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的解读,是一本通俗党史读物。  相似文献   

7.
正本书选取汶川地震中成功获救但高位截肢的62名孩子作为访问对象,真实记录了他们如何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面对惨痛的记忆,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生理与心理疼痛,战胜自我,从爬出来到站起来,微笑面对生活的故事。全书采用多种文体,用翔实的资料,集中笔墨描述这些青春学子们废墟重生的感人故事,以及他们对生命价值的探索和追寻。同时,本书也通过走遍汶川地震后每一所学校、每一间校舍的志愿者代表王志航的故事,来证明志愿者群体在社会关爱中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一贯重视和发挥党史工作的作用。广东党组织的历史是全国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占有重要的地位,征集研究和编写宣传广东地方党史,对党的建设和两个文明建设都有重大意义。继《中国共产党广东地方史》出版后,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陈遐瓒新著《广东党史工作十年回顾》(以下简称《回顾》又出版了。我们认为两书均是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最近的力作,前者近日有的历史专家已作了很好的评论,我们表示赞同;现在我们对后者提一些推介性的意见。正如广东省委原常委、秘书长杨应彬同志所说:“遐瓒同志退下来以后,花了几年时间对过…  相似文献   

9.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人与自然不是现代科学观中的"我-它"关系,而是感性地表现为"我-你"、"我-我"的存在状态。对此,学术界往往解读为青年马克思的人本主义批判或费尔巴哈的自然主义残余。然而,当我们在理论上将其置于哲学存在论变革的视阈下,在实践上将其纳入私有财产积极扬弃的运动中,我们发现,这实际上已经是唯物史观的表达。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被表达为人与自然在劳动中的对象性生成,自然界、社会和人的活动构成一部交互生成的总体性历史;人与自然的统一是现实生活的任务,现实生活为自然界的解放同时也是人的解放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10.
正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已经迎来胜利曙光。毛泽东在1949年元旦发表《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预示一个崭新的中国将出现在世界的东方。1949年8月5日,美国国务院发表了题为《美国与中国关系》的白皮书。美国的白皮书在中国引起强烈反应。除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等文章外,各民主党派也不断旗帜鲜明地表明态度。8月24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中国民主建国会发言人发表的题为《加强内部  相似文献   

11.
正习总书记指出:每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党章意识,自觉用党章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当我再读党章的时候,我就想,党章保证着党的理想信念宗旨,是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底线!再读《党章》必须心中有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护党。无论在什么地方、在哪个岗位,都要站稳立场,经得起任何考验。对党忠诚,是党员干部的庄严承诺。对党忠诚,就是要始终牢记:党员姓"党"!这是党员  相似文献   

12.
读《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党史研究》今年第三期刊登了胡绳同志的《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再评价》(以下简称《再评价》)一文。这篇文章很值得一读,文章贯穿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作了新的而且是很有价值的研究。文章阐述和分析了在新民主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以及这个理论本身所包含的毛泽东对民粹主义的批判,还阐述和分析了包含这个批判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对研究新中国历史的启示,以及对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文章阐述和分析的问题,是在新民主主义理论研究中不大被人注意而又绝不应当忽视的。文章的新,就新…  相似文献   

13.
1927年春,面对蒋介石叛变革命、破坏国共合作,一步步把中国人民拖入血海的严峻形势,毛泽东伫立于长江之滨,嗷啸于白云黄鹤之乡,心潮起伏,热血沸腾,吟成了一首苍凉沉郁的词作《菩萨蛮·黄鹤楼》: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相似文献   

14.
《今镜百鉴》一书精选了中国自辛亥革命至今一百年间百余位仁人志士、民族英雄、革命领袖、国际友人、海外华侨、著名科学家、先进模范人物等生动感人的故事,是一本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尊崇和树立高尚情操美德、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的通俗读物。  相似文献   

15.
修耀华 《当代贵州》2013,(26):58-58
《改造我们的学习》是毛泽东同志于1941年5月19日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所作的报告,这份报告与《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等一起,成为整风运动的指导文献。在今年6月18日中央召开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强调要“以整风的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再读《改造我们的学习》,深刻领会整风精神,对推动当前各项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孙维鹏 《求贤》2010,(12):10-10
《求贤》杂志作为天津市社科类的一级刊物,创刊以来,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贴近实际、贴近工作、贴近基层,大力宣传全市组织人事工作的政策理论.忠实反映全市组织人事系统的前进步伐.热情讴歌全市组织人事干部的精神风貌,办出了特色、办出了水平,推动了组织人事工作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四通八达的路网、鳞次栉比的高楼、赏心悦目的景观……10年回眸,遵义市新蒲新区的发展实现"城市面貌改变、经济实力提升、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福利释放、人民生活提高‘五个翻天覆地’的巨变"。今年5月,遵义市新蒲新区即将迎来10岁生日。为打造一个与遵义知名度和影响力相称的200万人口中心城市,2009年5月4日,新蒲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作为遵义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挂牌成立,开启在  相似文献   

18.
正吴晓波是复旦大学新闻系89年毕业的学生,记者出身,所以从这本《激荡三十年》可以看到《光荣与梦想》的影子。另外,这个年龄段的人也都是朦胧诗和崔健的爱好者,《激荡三十年》每个章节前的引言,引用得最多的是朦胧诗和崔健的歌词。这个年龄段的人即便在今天经济飞速发展、物欲横  相似文献   

19.
美国著名政治学者、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于1993年夏季号的美国《外交》季刊上发表了《文明的冲突》一文,提出了在华约垮台、苏联瓦解、两大阵营的对抗(也就是冷战)结束后,国际舞台的冲突将不再以意识形态为界线展开,而主要以不同文明之间的斗争形式展开的观点。以后又发表系列文章进一步阐述这个观点。其理论引起广泛的关注和争论,而2001年“9·11”事件的发生,似乎有力地印证了他的观点。于是乎,亨廷顿及其理论成了学界的热点。十年过去,亨氏《再论文明的冲突》问世,不能不再次引人关注。综观《再论文明的冲突》一文,其基本内容延续…  相似文献   

20.
翟玉琢 《党史博采》2004,(10):45-46
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题为《甲申三百年祭》,1944年3月19日在重庆《新华日报》刊出,不久在延安和各解放区印成单行本。此文之所以名为《甲申三百年祭》,是因为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率部攻进北京,灭亡明朝,是1644年,按古代干支纪年为甲申年,到郭沫若写这篇祭文的1944年,又逢甲申,整整过去了三百年。从《甲申三百年祭》发表到今年,再逢甲申,时光又过去了六十年,但重读这篇文章,感触颇深,觉得仍有很现实的意义。《甲申三百年祭》摘引了《明史》、《明史北略》、《甲申传信录》等许多史料,客观详尽地评介了李自成的成败和明朝灭亡的原因。李自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