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桡胡子"还是"桡夫子"?川江木船上的船工统称"桡夫子",在一些支流小河里,也叫船拐子、船板凳儿、扯船子。根据不同的工种,他们有自己的称呼,如前驾长(撑头)、后驾长、二篙(闲缺、二补蒿)、撑竿、提拖(爬梁架)、三桡(抬挽、结尾)、杂工(烧火)、号子、头纤(水划子)、桡工(纤工)、杠子(岩板)等。船工之间可按工种互称,或叫连手、老庚,或喊姓名、诨名。1986年,笔者发表散文《汤  相似文献   

2.
江上风清     
正川江上走船行船,人们称逆流为上水,顺流为下水。同样,川江上的风,被称为打上风和打下风。东汉时期,木船开始利用风帆助航,那时没有棉布,一般用麻布或篾席做帆。杜甫寓居夔州时有诗描述:"起樯必椎牛,挂席集众功。"大意是开船扬帆时必须杀牛祭拜,诗中"挂席"指的就是"篾席帆"。唐代,一些川江木船的桅杆顶端装有一种可随风转动的木鸟,桡胡子通过观察木鸟嘴上的长布条来判断江上的风向,称其为"伺风鸟"。  相似文献   

3.
正沙罐川江木船开头(起程)前,驾长(掌舵者)在船头备好香盆,插上一对蜡烛点燃,又引燃一叠黄表纸,在空中舞动几下,再点上3炷线香。线香没有竹芯,燃时长,寺庙里常用来燃香计时。燃烛烧纸点香后,驾长手捉一只活蹦乱跳的大公鸡,用刀在鸡脖子上慢慢一拉,刀两边都必须见红,鸡血一下子涌出来,一根线似地滴在船头。  相似文献   

4.
<正>川江号子是川江船工们为统一动作和节奏,由号工领唱,众船工帮腔、合唱的一种一领众和式的民间歌唱形式,主要流传于金沙江、长江及支流岷江、沱江、嘉陵江、乌江和大宁河等流域。川江号子的历史极为悠久,在四川劳动号子中最具特色。巴蜀自古有舟楫之利,历代史籍对此多有记载。近年来,在沿江两岸陆续发掘出土的新石器时期的"石锚"、东汉时期的"拉纤俑"等文物都印证了川江水路运输行业的久远历史。而川江两岸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自然风光以及船运中的以歌辅工之俗,无论在民间歌谣还是在杜甫、李白等文人的诗歌中都是久用不衰的题材。  相似文献   

5.
黄鹤 《廉政瞭望》2013,(10):67-67
1956年,卡斯特罗带兵在古巴东部山区建立根据地。根据地条件极其艰苦,手术刀用完了,军医只能用刮胡刀片为伤员做手术。不久,刮胡刀片也所剩无几,卡斯特罗就带头蓄起胡须,并下令战士们也要如此,好留下刀片做急用。可一周后,卡斯特罗发现大家都没有执行命令。他把战士们召集起来,指着自己的胡子说:“如果哪个人的胡子跟我一样长.就可以领到10块钱奖金。”可半个月过去了,没人来领赏。卡斯特罗不得已,又对战士们说:“如果你们的胡子不见长,就交10块钱罚金!”几天后,战士们都主动来交罚金。“胡子再不长,今后定期交钱。”卡斯特罗大声吼道,准备带罚金离开。  相似文献   

6.
“物价似胡子,工资象眉毛,只见胡子长,不见眉毛长。”这是一种影响较大的议论。他们不管什么情况,只要是物价上涨都不满意,觉得在某些商品的购买上,比以前多花了钱就是生活水平下降。如何看这个问题?第一,不能认为凡是提价都是不  相似文献   

7.
正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你知道110多年前川江的轮船"长"什么样子吗?你见过那些充满野性的木排在川江上漂流吗?川江沿岸的古塔究竟有什么作用……本书将带你回到曾经的川江、三峡。全书分为"川江文韵""川江航事""川江记忆"三辑,约24万字,具有浓郁的川江文化特色,融故事性、趣味性与风土民俗于一体。书  相似文献   

8.
孙毅将军原名孙俊明,绰号“孙胡子”。革命战争时期,凡是见过孙毅的人,都会对他的“高尔基式胡须”印象深刻。孙毅的胡须是在21岁蓄起的。那时他在西北军当兵,一次作战负伤后,卧床两个多月,胡须也长了两个多月。伤好后孙毅就留起了胡子。  相似文献   

9.
筷子趣闻     
正三千多年前,筷子还未出现时,古人吃饭用手抓取,吃肉也是如此。儒家礼教古书记载:聚餐时抓饭不得乱抟,或者把粘在手上的饭拨放回去。且饭前必须洗手,不允许两只手相互搓一下了事。筷子于何时出现,不得而知。不过到了西汉时期,人们开始普遍使用筷子,但名字叫"箸"。"筷子"之名,有说是长江上的桡胡子喊出来的。桡胡子在"血盆"里讨饭吃,险象环生,航行中忌讳之事很多。例如,"箸"与"住"同音,停止的意思。航行之船停  相似文献   

10.
陶灵 《红岩春秋》2013,(5):77-79
记忆中的川江信号台 1980年,故事片《等到满山红叶时》热映全国,影片中川江轮船上三副杨英和三峡航标信号员杨明的爱情故事,深深地打动了一代人,也让观众认识了一种叫“信号台”的川江助航设施。  相似文献   

11.
正川江属山区河流,怪石嶙峋,暗礁密布,水流湍急,在20世纪50年代前的航道治理中,从没使用过挖泥船。1953年9月,川江航道整治工程总队成立后,交通部航务工程总局为支持川江航道建设,特意从上海调派挖泥船,试用于卵石浅滩的疏浚和水下炸礁后的渣石清运作业。"海鹰"号来了1953年11月2日,上海疏浚队支援的"海鹰"号挖泥船在吴淞口编队后,由"生灵"号拖带启航,向上游驶去。"海鹰"号是一艘抓斗式挖  相似文献   

12.
1861年,宜昌,一艘悬挂着英国国旗的轮船穿越西陵峡的浩浩江面,过巫山、闯夔门,沿长江溯流而上。这仅仅是英国人在长江上游地区的一次尝试,或者说是一次冒险。但距此15年后的1876年9月13日,根据英国胁迫清政府订立的所谓《中英烟台条约》,英国获得在重庆驻派领事的权利。曾经“据夔门以拒天下”的四川,从此不再有与世隔绝的宁静了。为使英国商船在川江上自由航行,1885年英方正式向清政府递交宜昌至重庆之间开航营运的照会,并于两年后在重庆成立了“川江轮船公司”。英国人的这一做法,顿时打破了中国老百姓历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活法…  相似文献   

13.
当我们平稳度过生命中的每一天时,都应为之鼓掌庆幸。北岛有旬诗:“万岁!我只喊了一声,胡子就长出来。”这可以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意识到生命中的每一天都是弥足珍贵的,我们应该珍惜。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60年,投资一直是拉功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在二驾马车中处于“辕马”的地位。存今后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仍将处于“辕马”的主要地位。主要原因是:一是中国经济发展一直都是在“三驾马车”不平衡中高速前进;二是我国、特别是广大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空白领域多,投资有市场;三是我国未来出口不可能维持以往的高速增长;四是我国的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辕马”有待时日:五是我国财政金融能够担当宏观调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重任。特别是对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尤其是新疆,不能轻易动摇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这匹“辕马”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谁傻     
“傻” ,是聪明的反义词 ,意指头脑糊涂 ,不明事理。但在生活中真要弄清楚傻与聪明的界限 ,有时却不是那么容易的。西方有一则寓言 ,说的是在太平洋的一荒僻群岛上生活着三只眼的怪人。意大利的一个聪明人想 ,若是把三只眼的怪人捉一个到世界各地去展览 ,保证能赚到大钱。于是他特地建造了一只大铁笼子 ,带上捕猎装备 ,驾帆船到了岛上。不曾想岛上三只眼的人从没有看到过两只眼的“怪物” ,于是群起而捕之。他因寡不敌众 ,反而被三只眼的捉到并关进他带来的笼子里 ,运到群岛各地去展览。瞧 ,这聪明人干的是多“傻”的事呀!与这个寓言有异曲…  相似文献   

16.
一言难尽话“陪同”谢永生旧时代那种陪拜、陪嫁、陪房、陪祭、陪审、陪葬、陪驾等现象已复存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仍可看到繁忙的陪之风。本来领导干部下基层、察民情,与人民群众促膝谈心,帮助群众排忧解难,解决实际问题,是件好事,但有些领导干部到下面,随身带的工...  相似文献   

17.
《红岩春秋》2014,(11):133-133
重庆市石柱县老川江食品有限公司,1979年始创于万州。为支持国家三峡工程建设,1998年企业全迁至石柱县创业发展。2008年9月入驻南宾工业园区。公司秉承“诚信经营、创新发展”的经营理念,营造传统的土家文化,丰要生产“昌源老川江”品牌的干煸牛肉、牛排、牛蹄筋、手撕牛肉等牛肉干系列产品以及土家风味的薯片、香肠等特色产品。  相似文献   

18.
丁耀忠 《廉政瞭望》2009,(10):50-51
8月16日,随着一辆帆船缓缓漂入日照港,山东人翟墨驾驶“日照”号无动力帆船,停靠于山东日照码头。在海洋中经历了多日连续的狂风暴雨;连续120个小时手不离舵达到虚脱的边缘;在航行中闯入了军事禁区被美国大兵扣押……在经历了两年多时间、35000海里的种种艰辛后,翟墨成为了中国首次完成了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的人。他将被载入世界航海史。  相似文献   

19.
1946年 1月 28日 下 午 , 延 安 联 司军 工局 吴生 秀局 长 告 诉我 ,明 天 周恩 来要 飞 返 重 庆 ,通 知 我 们 派 一 人 随 行 作 为边 区 工 合 的 代 表 去 重 庆 参 加 与 美 国 “ ”“工 合 朋 友 的 商 谈 (当 时 我 是 军 工 局 工 ”务 科副 科长 ,去 后 又 增加 了在 重 庆吸 收技 术 干 部 和 采 购 军 工 紧 缺 物 资 的 任务 )。 当 晚 我 作 必 要 准 备 后 ,29日 晨 9时即 赶 到 延 安 东 关 飞 机 场 。不 久 ,周 恩 来 王 若飞 、秦 邦宪 、陆 定 一等 中央 领 导同 志及 随 行 人 员 共 18人 均 到 齐 …  相似文献   

20.
正三峡移民搬迁前的云阳老县城面临川江,沿江最东边是汤溪河汇入川江的交汇口,古称汤口。每到春季桃花汛的时候,汤溪河水势大增,汤口河面宽阔起来,涌入川江的汛水,潮浪翻滚,涛声悦耳,甚是壮观,被誉为云阳古八景之"东瀼增潮"(汤溪河旧称东瀼河)。汤口左岸,也就是老县城东侧对岸,是一个青石板街的小场镇,叫宝塔公社,当年是云阳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