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日,有读者向本刊编辑部反映,有人以"《上海党史与党建》杂志"的名义在有关省份组稿,向作者收取版面费,还发给所谓的"稿件录用通知",但之后就没了下文。这种行径,欺骗了作者,损害了《上海党史与党建》的声誉。为此,本刊编辑部郑重声明:一、《上海党史与党建》从创刊伊始就从未向作者收取任何形式的审稿费、版面费。作者来稿正式采用后,本刊编辑部都会及时通过邮寄方式向作者支付稿费。二、《上海党史与党建》没有在外设立任何分支机构为本刊组织稿件。那些所谓"采编部"、"编辑部"等,冒用本刊名义进行的征稿、组稿等活动,均属非法行为。本刊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请作者认准本刊,谨防上  相似文献   

2.
1965年11月,“文化大革命”的序幕已经拉开。10日,上海《文汇报》发表了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25日,我的父亲罗瑞卿到了上海。当时,毛主席和周总理都在那里。万万没有想到,在“上海会议”上,林彪一伙对父亲进行了报复陷害,也就是从那时起,父亲和我们一  相似文献   

3.
日前,上海《新民晚报》一篇《新英雄闯荡上海滩不限户籍个个精英》的文章,针对说上海话的上海人,发表了"说上海话是没有文化的表现"的评论。此言论被认为严重伤害了广大上海人的感情,文章作者李大伟被"人肉搜  相似文献   

4.
正"书呆子气"1902年,父亲出生在湖南衡山县南湾村一个富裕的乡绅家庭,名字取自《诗经》中的"桓桓于征"。25岁之前,父亲一直在青岛、上海、广州等地求学,读的是土木工程。他抱着"实业救国"的理想,希望当一名建筑师。然而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父亲看到"大好革命形势就这样被他们给毁了",气愤至极。父亲加入共产党,走出心爱的课堂,奔赴地处湖北南部深山的通城,参加农民起义。  相似文献   

5.
新书推荐     
《改革放言录》作者:胡德平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2月《改革放言录》是胡德平继《中国为什么要改革——思忆父亲胡耀邦》之后推出的另一重磅力作。该书汇集了作者从1984年以来,尤其是新世纪以来关于中国改革问题的文章、讲话、访谈及书信100余篇,是作者对中国的政治思想、历史文化、民主法治、民营经济以及"三农"问  相似文献   

6.
本刊声明     
正近来,有作者向本刊反映,有人假冒《上海党史与党建》杂志社的名义进行组稿,并向作者收取审稿费、版面费,欺诈投稿作者,损害了《上海党史与党建》的名誉。为维护《上海党史与党建》的学术声誉,方便作者投稿联系,本刊编辑部特郑重声明:一、《上海党史与党建》从创刊伊始就从未  相似文献   

7.
正据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撰出版的《毛泽东年谱(1893—1949)》记载:1910年秋,17岁的毛泽东"考入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在离家时,抄写一首诗留给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以表达一心向学和志在四方的决心"。因为这首《七绝·呈父亲》是"抄写"的,多数关于毛泽东诗词的书籍不予编入。长期以来,人们对这首诗的赏析,侧重考证原诗的作者究竟是谁。  相似文献   

8.
毛毛的《我的父亲邓小平》以散文诗般的语言记述了邓小平前半生的故事,融知识性、史料性于一体,是一本可读性较强的书。但在细枝末节方面,作者也有疏忽之处,今就发现的一处错误予以纠正。作者在第二十八章”到广西去”中写道:“1929年7月到8月间,正是地方盛夏酷暑之际,父亲奉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派遣,告别了妻子,坐南下的船。经过香港,赶赴广西。父亲乘船到香港后,立即与党的南方局取得联系。当时党中央的南方局设立在香港,负责广西、广东两省的工作。因为香港和上海一样,是租借地,因此便于我党的工作掩护。南方局的书记是贺昌…  相似文献   

9.
正问:冯白驹将军家喻户晓,他是怎样开始革命的?答:我父亲是1926年参加革命的。爷爷是个石匠,靠打石头供父亲上了学。后来爷爷的石场被富人霸占,就失业了,没钱再供父亲上学。1925年,父亲就读上海大夏大学预科。读书期间,他参加了秘密共产主义小组,经常看《向导》、《新青年》等进步书刊,和一些同学开秘密会,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的熏陶,思想比较进步。1926年,父亲停学回乡(海  相似文献   

10.
《前线》2016,(9)
正1、《马克思的事业:从布鲁塞尔到北京》,作者韩毓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2、《乡土中国》,作者费孝通,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3、《中国现代政治史》,作者吴汉全,人民出版社(2015)4、《父亲的雪山母亲的草地》,作者贺捷生,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3)5、《中国价值的革命》,作者高德步,人民出版社(2016)  相似文献   

11.
《实践》2016,(4)
正如果把人生的每次相遇都归于缘分,我与"党的教育"结缘已经50多年了。50多年,我从读者、作者到编者,一路走来,从内心深处感受着她的温暖亲切、严谨求实和博大精深。上世纪60年代初,父亲常带回一些报刊学习,其中就有《党的教育》,当时是32开本的小册子。封面上"党的教育"几个字特别醒目,每次看到我都急切地想看看其中的内容。印象中,那时《党的教育》的文章都比较短小,语言生动,通俗易懂,插图形象。听父亲说,《党的教育》是作为党员提高思想觉悟的学习资料,而对于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学生,我常被其中的一些小故事所吸引,从  相似文献   

12.
正(一)1922年春节,嘉兴南湖上,中共一大红船荡起的涟漪还未散去。一位刚从法国勤工俭学回来的年轻人告诉父亲:"我要干共产!"父亲暴跳如雷:"你们几个小娃娃,一千年也搞不成!"年轻人回答:"军阀有枪,我们有真理,有人民。"2016年春天,一首《马克思是个90后》在微信朋友圈"刷屏"。作者在歌曲中描绘的"像叶孤舟行在山丘,那样的为真理争斗"的情怀,点亮许多人"为了信仰我们一往无前"的激情。  相似文献   

13.
书林漫步     
《理论与当代》2014,(1):54-54
正《中国涅槃》郎遥远著上海三联书店2014-01"做独立的知识分子,让思想和文字豪迈地摆脱一切奴役。"这是郎遥远一贯的立场。独立的知识分子,意味着政治独立、思想独立、经济独立,更意味着人格独立。时政评论集《中国涅槃》精选了作者最新时评力作90余篇集,共35万字,分为《阵痛:社会转型》《浴  相似文献   

14.
正一等奖1.《没有酒席的"学子宴"》,作者:王耔人2.《一次检验作风的"突击考试"》,作者:李宝3.《办"好事"也得守规矩》,作者:刘德璋二等奖1.《一堂特殊的"党课"》,作者:李长本2.《特殊的"党纪讲习所"》,作者:姜继龙3.《二叔的"弯弯绕"》,作者:隋星4.《令母亲释然的"获得感"》,作者:宋丽华5.《提神的"金铃"》,作者:万弟娟6.《两代老板的不同"命运"》,作者:姜秀华7.《这样的会议记录"有态度"》,作者:兰天  相似文献   

15.
陆蓉 《当代贵州》2014,(12):58-58
正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夜深入静时父亲伏案在微弱的灯光下孜孜不倦读书的身影,一直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受父亲的影响,有时甚至是严厉的教导,让我从小便养成与书为伴的习惯。从《三字经》到《我要读书》;从《烈火中永生》到《欧阳海之歌》;从《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从唐诗宋词到毛泽东诗词……我就像鱼儿一样在书的海洋里吮吸着营养。10岁那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父亲被打成"走资派",我失学了。一天早上,我倚着门框,看着昔日的小伙伴背着书包去上学,心里阵阵酸楚,眼里滚动出泪水。这时,父亲用  相似文献   

16.
如果没有她,山西黑砖窑事件或许不会揭开. 2007年6月6日晚,大河网首现《400位父亲泣血呼救:谁来救救我们的孩子?》.这个被点击数以十万计的帖子的作者,署名为"中原老皮".  相似文献   

17.
<正>2008年,电视剧《夜幕下的哈尔滨》在中央电视台首播期间,我的心情总是随着剧情跌宕起伏。作为一个特殊观众,我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感受——剧中那个"白天讲《醉翁亭记》,晚上飞檐走壁"的地下党员王一民,是根据我的父亲李维民在哈尔滨从事地下斗争的经历创作的,而"王一民"是父亲诸多化名中的一个。前些年,我经常去哈尔滨、吉林等地,根据父亲当年的口述,到他生  相似文献   

18.
周立波是跨我国现代与当代两个历史时期的著名作家。从30年代到上海参加革命文学活动至1979年辞世,他在文坛上整整耕耘了50年,留下了几百万字的作品和译著。尤其是他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坚持以毛泽东文艺思想作指导,创作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山乡巨变》及短篇小说《山那面人家》等优秀作品,在中国现代与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周立波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生活道路与文学道路。他于1908年8月9日诞生于益阳县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是小学教员。从幼时起,他就在父亲的  相似文献   

19.
二三十年代,一部《从军日记》和一部《女兵自传》曾经蜚声中外,作者就是当年的女兵,现代著名女作家谢冰莹。解放后,谢冰莹因去了台湾,在大陆渐渐鲜为人知。直到80年代,海峡两岸开禁,有关她的情况传到大陆,才又引起人们的注目。叛逆的女性1906年,谢冰莹诞生在新化县大同镇(现为冷水江市铎山乡)一个山清水秀的村庄。父亲是清末举人。谢冰莹五六岁时,父亲就教她读《唐诗三百首》,  相似文献   

20.
2008年初,一部题为《从战争中走来:两代军人的对话》的传记作品引起了世人的关注。作者张胜乃共和国元勋张爱萍上将的次子,他通过自己与父亲的心灵对话,讲述了一个英雄父亲的人生追求,表达一个军人儿子对父亲的理解与挚爱。张爱萍,这位从四川达县走出的农家子弟,15岁参加革命,戎马倥偬70余载,百战疆场,出生入死,一生敢说敢干,敢作敢当,善诗词,长书法,精摄影,素以"军中才子"、"马上诗人"名满天下。从热血澎湃的山村青年到文韬武略的共和国名将,他的光辉人生给后人留下了无数动人佳话,本文择取将军几个鲜为人知的人生片断,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